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著名军旅文艺评论家 边国立
很多意见前面都已经谈了,我今天非常激动,对《兵峰》的评价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高度的赞誉,应该得到的高度赞誉也一定程度出乎我的预料。我也为《兵峰》这部电视剧获得今天这样的口碑感到欣慰。
这部作品看了一年多,但是再看片花的时候仍然感到震撼。为这部作品,也为创作者的创作精神震撼,甚至为我今天能够舒适坐在这里谈论这部作品而感到苍白。我们这样一些人,距离这样的一些生活,距离创作者的创作和作品本身生活的遥远而感到内心空虚,所以我感觉非常震撼。由此,我想到我们今天的文化环境,我们文化环境是多元的,从总体上说是推动社会进步,给大众舆论,还有很多积极元素和导向作用的,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们今天的确有低俗化倾向,不容忽视的低俗化倾向,这个例子大家心里是有数的。我们屏幕上随便可以看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所感触。我们万千的男女青年如痴如醉挥舞着荧光棒,甚至里面还有很亢奋的尖锐,他怎么可能接受一些这样的作品?就是说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怎么看待?
一个很好的美术追求的作品怎么会没有观众?我想到我们的文化环境。我们刚才谈了很多的意见,这部剧我觉得它实际上确定了一个很好的内心风格,我写了一篇短文,给大家读一下:
意蕴:藏在类型艺术的框架里
—评电视剧《兵峰》
军事题材电视剧获得显著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以类型化趋向愈益明显为标志,愈加自觉地适应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地赢得了市场眼光。这样,无论对于创作还是观赏、评论各方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话语前提。对此,长篇电视剧《兵峰》的出现给我们又一次认同的机会。
看《兵峰》,我以为可以特别关注的是全剧鲜明的类型风貌。即蕴含意蕴的成熟的艺术表达样式和手法。从类型角度看,这部作品可以定位为军旅旅途剧。这主要是因为它在一个长度叙事中充满军旅人生百味。全剧采用纵向推进方式,完成一个橫生枝节、逐步前行的叙事过程。边防军连长肖沐天因在争议地带抢救进入泥淖的女青年古蒙儿,违反了纪律,他和古蒙儿都要赴军分区接受审查。路上同行的有急需治疗脚疾的藏族战士朗措,和他的主治军医曹仁,要带上来部队“探亲”的某连董副指导员的爱人娜叶老师,和接她的战士吳欢,以及5名考军校的战士。同行的还有老兵郝大地。他曾是肖沐天的老兵。全部情节链条溶入着编导创设的意义层面,展开一个有意味的途程。作为一部在国内还不多见的类型剧。它的类型模式、类型元素,以及人物类型设置,都可以有所借鉴,但又应当有所创新。《兵峰》做到了,并且有着自身特色和明显的艺术成熟度。
最突出的是展现军人精神特质的人物性格元素在旅途中的生动展现。剧中有着帅男美女的组合式亮相,以及他(她)们中间擦出的情感火花。有各种人物性格冲突和消融,以及人物个性显现、纠葛和升华。而引导情节走向的主人公性格最突出、最鲜明,并且是既定性格组合,这正是此种类型剧中常规的也是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所谓强强联手,意味深长。肖沐天、郝大地,都有坚毅率直的军人性格,有非常多的智谋和经验,有十足的强悍性。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对事件的处理,对人的思维都有精准的判断力。如果说,郝大地与肖沐天同质互补,他们都帶有卡里斯马人物特征,即那种有着神圣感召力和非凡体格特征或精神特质的权威人格。但这种特征却不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一路上,情节波澜起伏。随着险情连续不断,困难重重显现,关键时刻,他们成立了战友加亲情的兄弟班。兄弟班这支队伍就从整体上被赋予了英雄特质。卡里斯马人物特征从个体逐渐达到整体的显现。从而与单打独斗的美式英雄划开了界限。在肖沐天情绪紊乱时,郝大地与曹仁默契动议撤消肖沐天的兄弟班班长职务,包括后来恢复他的班长职务,从一个侧面表明这支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后面,肖沐天主动入虎口与狡猾凶残的绑匪斗智斗勇,郝大地不顾生死,奋力营救,大无畏的军人牺牲精神得到一次集中显现。
还有那些同样悄然蕴含意蕴性的情节链条上的各种惊险场面和人物形象,有非常强的观赏引力。剧中有5037公尺高处的博古拉边防哨所战士的生死豪迈,有军区女文工团员桑红在5000公尺哨所为享受两个月一封信件的战士跳舞而光荣牺牲。有形成壮美意境的冰峰画面,有乱云飞度的冰峰奇观景象,更有许许多多旅途的艰难险阻,例如攀登冰达坂之险,翻越大雪山之险,排除脚踩地雷之险,走出河谷之难,为救出被绑匪绑架的5名科考队科学家之难……,而再难再险,终将克服。艺术在这里必须完成观众以战胜者身份的期待心理。于是,黑马河遇阻,郝大地一马当先,空中溜绳飞度。危急中,为能让患眼疾的古蒙儿顺利过河,肖沐天自己坠落水中;翻越大雪山时,凭着一支冲锋枪,小分队在冰天雪地里与境外武装人员对峙两小时,赶走对方……,这些的确都不是个体的能量所能为。在这一个个艰难途程,娜叶有了对戍边军人的深深理解。而理解还继续。古蒙儿踩上地雷,肖沐天以自己的生命去换古蒙儿的生命。就不仅是理解,更让所有人深深震撼。患严重腿脚疾的藏族战士朗措笑看人生。为了保障他人的生存,他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下一个轮回,坠入冰谷,微笑着离开人生,像一支盘旋在天空的雄鹰。古蒙儿不再因眼睛的疾患悲观,更加透悟人生的意义。这种团结战斗的意蕴性在“河谷”达到高潮。在那里,他们发现一辆被困弃的吉普车。但车上只能乘坐7个人,必须有两个人走着出去。班务会讨论谁留下走出河谷,每个人都编织理由能让自己留下,让别人能够乘车先出去。当吴欢和肖沐天因为可以走着出去而欣喜时,我们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
看《兵峰》,你可以不去更多关注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而为层出不穷的旅途惊险情节和类型元素本身吸引。环境的相对封闭,正是这种特殊环境中的军旅旅行剧的一个特征。今天,当利己主义和金钱已经成为某些人心中的上帝时,剧中那些人与大自然的生存搏斗,那些弥漫着军人(准确说是军民)生活气息的屏幕影像显示着的我们应当尊崇的生命人格,和团结战斗气概,生发着更具普遍性的含义和辐射力,让人寻味更多的人生意味。完成着对现实某种精神缺失的深度刺激。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兵峰》的导演是广州军区年轻的女电视艺术家刘岩。她导演的第一部电视短剧《一枚弹壳》就获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电视剧《归途如虹》,曾获全军电视剧金星奖,更是响当当有很大影响的军旅题材作品。在当前市场环境里,拍《兵峰》这种有很强艺术探索意味的剧,要有勇气,也要有信心。让主旋律作品更成熟地融入到类型艺术框架中,刘岩和她的团队完成了军旅现实生活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北京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彭吉象:
原来我在总政的时候,我的角色跟李洋一样,那时候我管电影,八十年代电视剧还没出来,应该说我深知军事题材创作的困难,军事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很难,而且军事题材作品里,现实题材的军事作品更难。在现实作品军事题材里,写司令部比较好写,写基层更难。在写基层里,写边防军更难,所以刘岩的团队选了一个最难的课题来做,但是做的非常成功。这一点我首先向摄制组表示感谢,而且表示敬佩。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就感到怎么拍出来的?全是在那么高的高山,包括我们的演员应该说很不容易。整个一部剧基本上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拍完,4000多米的高原走路上去都要喘气,但是带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拍出这么优秀的作品。特别是刚才看了两个片花我非常感动,这部剧如果宣传好了会有非常好的收视率,虽然我现在也在批评收视率,我们要加重宣传。比如说你们的片花,刚才仲主席讲的一样,应该把它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宣传片,在上面滚动宣传,你们怎么拍摄的,或者跟中央电视台别的栏目联系一下,用别的栏目介绍你们剧组的方式进行宣传,这个如果宣传好了,很多人会爱看。说实话,我看的片子太多了,也没有时间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看,但是这部片子我是从头看到尾,因为它真的打动了我。我非常同意刚才各位专家说的,这部作品在当前军事题材电视剧里也有突破和创新,李洋大校也在这儿,李洋抓了不少电视剧,但是这部电视剧确实有突破和创新。首先它在叙事风格和讲故事的风格上,刚才很多专家谈到,它是把散文和戏剧非常有机的结合起来,它既有散文的特点,但是它又有戏剧性的故事,特别是用了传奇性的故事。一开始第一集就把我打动了,第一集碰到古蒙儿,要把她救出来,到底救还是不救?很多矛盾。紧接着要把她送走,肖沐天本来应该是晋升的,但是违反了纪律又被停下来,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这些戏剧性的冲突是有生活的依据,所以传奇性的故事是它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高原上拍电视剧虽然非常困难,但是也增加了它的可视性,因为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到那个地方去,看到那样的冰雪高原,应该说大大的增强了它的观赏性。
第三,这部剧确实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塑造是很成功的,我也是从部队基层干起来的,所以我非常了解基层官兵。肖沐天是一个典型的基层军官的形象,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现代军官都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有他个人的魅力。而郝大地是一个典型的老兵,按我们说是老兵油子,他是很多年志愿兵,地位不在连长之下,所以他们地位特色非常鲜明。古蒙儿我一开始还觉得她是不是有这种可能性,从深圳跑那么远自杀,但是越看到后面我觉得这个人物是必要的。因为在这十来个人小分队,加上神龙这条军犬,大概是十二天的路程中全部的经历。我在看的时候说实话,我想起了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刚才王伟国老师讲的,美国片是商业片,但是他有非常强烈的美国的主旋律精神。《拯救大兵瑞恩》毫无疑问是宣扬了美国人的英雄主义,美国人的爱国主义,而且美国人的人道主义,为了一个大兵瑞恩派出那么多人救。其实我觉得我们这部片子,同时是我们中国军队版本,为了拯救藏族士兵朗措,那么多人自告奋勇的参与,所以这部戏主要表现三个方面,第一,传奇性的故事,第二独具特色的环节,第三个性鲜明的人物。
当然,要说为什么它感人?故事好看只是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刚才大家都看到这部片子非常感人,我也觉得很感人,我觉得这个感人就是李准主席第一个发言谈到,它是一种崇高的美,这种崇高美在今天商业社会里特别需要。我记得二十多年前,我还在总政文化部的时候,当时徐怀中部长写了一篇文章,军事题材作品应该追求什么?我认为军事题材文学首先追求是崇高,崇高之美,因为这在西方美学史里,中国美学史叫阳刚之美,是美的两种形态。军事题材的主调应该是崇高,而且一个民族的主调也应该是崇高,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就应该是崇高。军事题材文艺作品,我觉得首先是要追求崇高,而且这个崇高不光是军人需要,整个民族都需要。特别是今天我们的商业社会,商业社会里太缺乏崇高。我们说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二十一世纪伟大复兴的使命,一方面是经济使命,另一方面是靠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力量,这一方面仲主席,李主席一直强调军事题材电视剧作品要起到引领作用,确实是,军事题材作品在整个电视剧作品应该起到引领作用。上一次李洋大校,总政部组织军事题材评奖会我也参加了,当时谈到确实军事题材作品近几年涌现了很多在全国都叫响的作品,《兵峰》又是一个更新的亮点,而且在艺术上有很多的创新和突破。再一次感谢摄制组,谢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尹鸿:
第一个意义,各位老师都提到它可能会成为现在整个电视剧版图上面的精神气质上的高地。当然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一年600集,总体上来讲为什么它精神上会是一个高地?主要是它体现出军人群体特殊精神和气概,这是军事题材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为什么它在每一年中国电视剧文化当中,它在精神高地上一直树成一面旗帜?因为中国目前整个社会大环境比较复杂,市场化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的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只有在军队这样一个担负着国家使命的特殊群体当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宣扬一种精神气质,更容易被社会接受、认可,而如果换一个地方塑造这种人物被观众接受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而在军事题材当中这种力量的表达是比较容易的,而且往往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当然这部片子是当代题材的作品,有几个表现英雄主义的特点。比如说它写军人在高原、边疆的孤独,跟社会生活脱离本身之间的辩证关系,里面有很多很好的台词,说我们可以不回家但是我们不能不爱家。这个辩证法超越了过去军事题材的作品,过去有一段军事题材作品基本上爱写军营和社会,就是社会老是用各种诱惑影响军营,军人要转业,会把这两种关系交叉起来表述,来描写军营受到的压力和诱惑。这部作品把军营放到了高原这样一个特殊环境当中,使得理想主义的东西表达起来更加自然、更加纯洁,这是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它里面也加入了一些社会老百姓,特别是以古蒙儿为代表的人物进入了当中。比如说过河的时候要去救她,表达出了一个观念,因为我是军人她是老百姓,所以我必须用我的生命换她的生命,这样军人牺牲奉献的观念。当然这部作品因为放到了高原、雪山,他把雪山高原的气质、纯净和那种粗糙和狂野,环境跟人物性格之间达到了比较好的统一。实际上这个环境本身为人物塑造提供了非常好的空间视觉形象,这个是在这一类作品当中比较特殊的,就是雪山高原的非常极致化的气侯、环境、空间条件,为人物塑造提供了空间逆向和空间支撑。这也是第一个一以贯之的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个这部作品作为创新来讲,很大特点是作为类型化的探索。这个类型化探索,因为实际上这些年我们讲革命历史题材的军旅作品成功的非常多,这个成功既包括在观念上的,也包括在收视上面。但是当代军事题材的作品,这几年是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的话,因为军事训练片走到现在,它的模式化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虽然我们在人物塑造上增加强度试图让它有所创新,但是实际上基本上大同小异的状况很难克服。但是这部作品应该说采用了类型化的一些经验进行创作,类型化经验就是刚才讲的所谓道路片。其实中国是一个很有道路片传统的国家,我们的《西游记》就是特别好的道路片,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就是特别好的道路片。西方国家奥德赛虽然是海上的,但是还是以道路片的故事作为展示的。实际上中国有很好的道路片传统,从《西游记》开始我们就一直有。这部片里面是吸引了类型化经验,使用了大量的巧合让这一堆人因为各种原因聚集到一起组成了一个临时团队,还有12天的路程,还有一个叙事动力,先是救朗措,后来要救科学家,就是整个给了一个任务目标一个叙事动力。当然又把他们放到一个与世隔绝的不能得到外界有效资源和有效信息的空间,实际上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了一个任务片的框架,增加了叙事的紧张感和紧迫性,而整个故事就变得节奏很鲜明,而且推动起来也很快,让所有人物的呈现也有了一个载体。在这个过程当中它的戏剧性冲突各个方面都会比较全,这7个男人两个女人,再加上一条狗,中间还有牺牲,所有的这些元素都构成了一个类型片的基本特征,推动了整个影片顺利的向前发展,使所有人物在天灾人祸九九八十一难过程当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充分的呈现。应该说它也是对当代军事题材作品的一个创新、一个突破,因为我们一直在当代军事题材创新当中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走,这部片子应该说给了我们一条新的道路。
《解放军报》通联部主任 阎金久:
今天的目的就是听各位专家和领导的,但是有些东西还想更好的反映一下。听了大家的意见以后,我感觉这部剧有两个工作值得做。特别是前面讲的一个是重播的问题,还有刚才大家讲到了收视率问题,因为我们不搞这一行接触不是很多,我听了以后还有一个观点是怎么主流引导的问题。收视率也有怎么定规则的问题。
我对这部剧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只是跟各位领导汇报一些信息。我汇报的信息就是《借助《兵峰》在西藏反向强烈的背后》。这两天我那里接到西藏的电话、来稿非常多,反映非常强烈,也可能是多少年没有一部反映西藏边防军人的电视剧了。
我02年到03年期间在西藏工作过一年,咱们是叫援藏,但是我们部队里面是叫代职。我感觉在那边时间很珍贵,很有限,一年都没有回来休息。有一次翻越雪山,坐8个缸的越野车,一刻不停的在山上盘旋了6个小时才从山上下来,多数时间汽车轮子是一半在路上,一边是悬在万丈悬崖上。大家想想8个缸的车,翻那一座山,从山上往下攀越花了6个小时,当时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资源,很多哨所仍然是与世隔绝的。 好多哨所流传这样一句话,是三年不下山,三年不洗手,三年不脱大棉袄,三年就是那一身衣服,退伍的时候就是油光锃亮。还有战士来信的时候提到了无名湖,有一次我们到无名湖的时候,到那里才知道那里根本没有湖,是战士们缺水到极致了才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包括那个连队有两个特点,他们的房子全是用钢筋,两边用石头压住,不压住的话风一年能把房子吹倒好几次。第二个是3米多的雪经常把房子淹没,经常天亮了战士们都不知道天亮了,经常是从雪缝爬出去。特殊环境刚才讲刘岩是袖珍型的,他们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无论是厨房还是厕所都是袖珍型的。战士们巡逻只能在长9步宽一米的走廊上行走,他们运动会只能是在床铺上开,有一次上级给他发了一个乒乓球桌子,结果运不上去,割成4块才运上去。好多哨所七八个月看不到家信、报纸,战士们就互相讲故事,到祖宗八辈的故事都讲完了,战士们就互相数眉。刚才我讲的这些,包括把乒乓球桌割成四块搬上去,包括数眉毛,看电视也好,这就是当今边防战士的精神生活。所以电视剧《兵峰》开播,我感觉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映是必然的。
《兵峰》电视剧上所有故事都有真实性。咱们电视剧《兵峰》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真实的写照。还有一个是,在西藏的很多坟墓都是空的,里面是没有尸体的,因为他的路太危险了,所以人死在了万丈深渊,有的是死在了雅鲁藏布江,所以西藏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是假墓,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的亲人。有战士来信说,《兵峰》当中说绝望塑造希望,正是我们内心的写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