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叶问》办研讨会探讨人文情怀

2013年07月16日17:22  新浪娱乐 微博

  傅红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资料馆馆长)

  第一,小天用影像来写作。《叶问》是用影像,而且是打,要走向世界,这个选得很准。打是一个比较好看的类型,是符合大家对中国的期待。接下来关键就是怎么打,为什么而打?今天我们影像工作者有这个责任来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来传递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正能量。第二,中国电影输出到海外的最大障碍是中国丰富的文化精髓,是因为我们跟外国有非常大的文化差异和隔阂,一定要在高和低之间找到一种文化输出的平衡点,当然这个门槛是在变化当中的,它属于一个浮标,你要研究这个浮标,不同时代的浮标是不一样的。中国目前没有核心价值观,这个难点解决了,中国文化就出去了。第三,走出去的路径是类型化,不要放弃武打,这一类型是大众接受和辨识度高的。除此之外,喜剧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走出去影响世界的一个类型。

  胡志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

  第一,想象中国用什么样的方法,中国形象应该怎么样来体现?叶问,是关于中国形象的一个体现。电视剧到最后结尾,出现全民都在学咏春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肯定有一种感动在里面。第二点,关于文化地位的问题。在近代,革命变成了关键词,你没有完全让叶问等同于一个革命群体,有一个巧妙的叙事策略在里面。咏春拳本身也是里面最主要的一个角色和符号。第三点,作家电视剧的问题,作家有个人情怀和意识,情结实现需要有叙事,有策略。《叶问》结尾出现鬼门龙二的形象,与一般电视剧里面一些越来越娱乐化的形象不太一样,又出现了林青山这样的悬疑情节。理想的东西确实使追求得到一种体现。

  周安华(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下中国电视剧由一般的走出去到影响世界,面临文化自信的考验和海外观众心理共鸣的两大问题。《叶问》的突破首先在于满怀敬畏,寻求文化的真诚表达。《叶问》主人公用心来叩问生命的意义,是一种真实的可触摸到的理想主义的标杆,他身上的鲜活性很值得我们重视。其次,《叶问》的成功来自于新版武侠剧叙事的突破,概括了本土内容的国际化转化和现代化的结合。《叶问》里面有一种非常纷纭的文化底气,它非常适时的填平了中西观众心理差异的鸿沟,比如打,以什么方式打,西方观众和中国观众是有不同的观念的,包括叶问在生死之际表现出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另外,就是在拳台上的契约精神。在叙事上,卓绝和经典困境的美学应用,考验和激发了叶问灵魂世界,锻造了他真英雄的一面。第三,我也特别喜欢作品中乱世情爱对剧情的增色作用,张永成非常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她的一举一动自然赢得观众的喜爱,也让叶问的形象更加圆润和丰满。

  沈国芳(南京师范大学影视系主任、教授)

  第一,《叶问》不是写人物传记,是利用这个符号打造一个中国人的形象,走出世界。采用了提纯化、当代化和本真化的形象处理。采用了好莱坞惯用的剧情的混搭和抓人的模式,三种剧情模式,用一个视点串联起来,完美地嫁接。第二,他在功夫化呈现当中是以两个特色为鲜明的展示的,一个是全,一个是真。第三点,他用的是追问中的主动成长,小天做得特别好的就是让他主动成长,他不仅仅是被迫成长,同时他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当中成长。

  李跃森(《中国电视》编辑部副主任、高级编辑)

  第一,《叶问》最核心的东西表现的是一个变革社会对于个人的塑造。把人物个性、民族心理特征的准确表现与当代观众的精神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突出了转型社会给人的思想感情带来的影响。第二,《叶问》实际上是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显示了一种非常高尚的人生境界:将中国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西方文化宽恕的含义结合得很好。第三,关于理想,通过主人公为了实现理想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在所有付出之后仍然追求理想的执着,张扬一种生命的状态,我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陈村(著名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在《叶问》中谈革命的主题很新鲜,关于阴谋的表现也比较多,由此想起了美剧《纸牌屋》。

  赵丽宏(著名作家、上海作协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

  《叶问》属于国产电视剧中的大片。在剧中,革命、阴谋、爱情、悬念等因素都具备了,而且关键还是写出了人性。之前,日本有部电视剧叫《姿三四郎》是表现柔道武术家的故事,现在,《叶问》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超过《姿三四郎》的,里面的打戏更加精彩。在《叶问》里不仅仅表现武者武术水平的高下,更表现出了人性。叶问打败外国人时,没有羞辱外国人,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全剧中这样的亮点有很多,也反映出编剧的用心。塑造的人物在人性中有柔软,同时又有坚强和刚烈。这些人物都是有性格的,人性的复杂表现得很好,例如阿寺这个角色。在剧中,坏人也不是脸谱化的坏人,他们有时候也有人性,而好人,也有软弱的时候。我很赞赏在剧中使用了赵元任先生的那首《教我如何不想他》。

  孙甘露(上海著名作家)

  从观众的角度看,《叶问》被拿来与其他叶问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比较是在所难免的。《叶问》的优势在于它综合了武侠戏的各种有机元素。例如,剧中的舞狮和与外国人竞技等桥段,因为符合观众的观赏经验,所以都有利于观众的接受,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同。同时,《叶问》中也充满了新鲜感,比如,张永成的爱情戏以及大时代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变化很生动(林青山)。《叶问》如同一个武林人的综合体,综合了类型戏的好的元素,很丰富。这里面有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也写出了人在大势下的那种状态和武林人的伦理。时代环境、人物命运、感情戏都很好。

  程永新(著名作家、《收获》杂志主编)

  《叶问》完成了大时代的变迁、武林和个人命运的结合。

  毛尖(著名专栏作家、电影评论家)

  电视剧因为篇幅较长,比电影更加适合表现叶问的传奇人生。《叶问》演员配置很好,是一个黄金组合。

  程德培(文学理论家,代表作《小说家的世界》)

  《叶问》做到了武戏文唱、文戏武打。《叶问》作为一部“武打片”关注革命、关注南方,很有新意,讨论革命也很时髦。鬼门龙二这个人物也很有意思。

  李朝润(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叶问》电视剧的事件跨度长,背景广,角色多,而且开掘的角度新颖。我总结为“武打片中宏大的叙事诗,文人笔下豪迈的英雄歌”。《叶问》的成功我认为有两个主要特点:电视剧在创作上具有较大的勇气。在同一题材被大量的消费下,并有成功先例、经典形象的前提下,对“叶问题材”做出了重大的创新。制作人在创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信。范小天先生作为“文人导演”实至名归。他身上的知识分子文人情怀和家国情怀很好地把握了全剧的走向。另外,制作团队对市场和艺术的敏感度很强,这样就做到了科技与文化、作品与市场的高度融合。

  黄蓓佳(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叶问》具有名副其实的大片范儿,也让我对武打片有了新的认识,《叶问》无疑是范小天的又一个高潮,透露着浓浓的范小天味儿。《叶问》讲了一个年轻人追求真理的故事,所阐述的正如范小天所说的那样“一问一问又一问,叶问问到高山上”,叶问是一部文人电视剧,用儒家的观念阐发了一种英雄主义,反映了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战争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度。《叶问》电视剧情节紧凑,人物设置上新颖别致,尤其是林青山与付征云。另外场面漂亮,武打场面编排精彩,例如利用黄包车展开大武打,并将阿寺与叶问的义气融合在武打中。

  朱苏进(著名作家)

  看不看《叶问》电视剧不重要,范小天这个人最重要。优秀的电视剧以杰出的制片人为核心,《叶问》电视剧之所以优秀正是因为有范小天这样的杰出制片人。小天是一个另类的人,有独特的才能,超出别人太多。有时候也会因为太杰出,反而会碰壁,但是最终也会因为杰出,他的作品总是能脱颖而出。如果说电视剧《叶问》是一串项链的话,那么范小天就是一颗大钻石。

  苏童(著名作家,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离婚指南》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范小天的每一部电视剧都以文学化为最高要求,文学性弥漫在每一部作品中,电视剧《叶问》也不例外。《叶问》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困惑,孤独,思考与成长的人生经历,颇具现代意识。《叶问》具有范小天的味儿,这个核心就是孤独。

  周梅森(著名作家)

  范小天是狂热的现代派文学分子,极其聪明。作为一个文人知识分子,小天依然在市场经济下的影视行业中打下一片天地,勇气与胆识常人难比。范小天拍摄的电视剧题材多样丰富,在商业片性质的《春猪系列》成功之后,小天拍摄了主旋律电视剧《干部》,而当如今市场进入最完善的时期,小天拍摄了文学性极强的《叶问》,使得武侠片回归作家传统。小天在《叶问》中,将历史、文化、武侠以及成长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充满了家国情怀,以及文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叶兆言(著名作家)

  事在人为。《叶问》给人大片的感觉,是范小天电视剧历史上的又一次进步与辉煌。

  子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理事、专业作家)

  剧版《叶问》比电影版《叶问》更具文学性。剧版《叶问》将一代宗师叶问的形象塑造的丰满而立体,他从一个武痴成长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侠者,用一代宗师的身份担当起时代责任。另外剧版《叶问》中叶问假汉奸形象的设计独特,从未有过,而阿寺的形象也具有文学性。

  顾小虎(知名作家,代表作《水浒后传》等)

  这部电视剧也许会成为新类型电视剧的一个示范。该片三个别具匠心的亮点是:第一、广告词写的是“民国功夫大片”。但全剧贯穿着叶问和张永成爱情这一条热线。主人翁没有众女性围绕的拈酸吃醋等打情骂俏的无聊情节。叶问是一竿子到底。这是在欣赏该剧时最感人的部分。第二、宣传材料特别强调这是一部作家导演的电视剧。这里面是不是刻意借用法国电影新浪潮的理念,观众也许无从得知。但熟悉这个潮流的影视界的同行刻意通过观剧得出一个肯定的判断。法国新浪潮的特色在于,导演不只主导电影,更成为电影的作者和创作人。风格特色包括快速切换场景镜头等创新剪接手法,或是像“跳接”,在整体叙事上制作突兀不连贯效果。该浪潮重磅人物戈达尔大声疾呼:“拍电影,就是写作!”范小天总导演果然深得其精髓,一系列蒙太奇、特写的运用,和场景神出鬼没的转换,造成故事发展线索发展的出人预料,又合情合理。真可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第三个亮点。无论是军阀混战还是日寇侵华的暴行都是略写,甚至不写,而用情节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侧面的反映更有动人心魄的效应。该剧重点展示军阀与军阀之间的勾心斗角给民生以至武林带来的灾难。

  黄小初(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

  《叶问》电视剧充满浓郁的范小天味儿,是对革命的困惑,是对价值观偏执的追问,正如小天作品中马夫的形象一样,叶问也是在半梦半醒中追问那些问题,这些都是对知识分子立场的坚守。电视剧《叶问》具有文学性的意味,对叶问形象的塑造是对中国仁者的塑造,仁慈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中国人目前太易怒,太多抱怨,叶问形象的塑造具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目前电视剧行业越来越重视文学性,而电影越来越偏向视听效果,范小天的电视剧注重文学性,其所制作的电视剧具有引领时代的作用。

上一页12下一页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