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商道》《大长今》是韩国导演李丙勋打造的韩国史剧三部曲,其中《大长今》更是所向披靡,进一步奠定了李丙勋韩国史剧专家的地位。
起源篇最初只想让观众有新鲜感
问:听说历史上关于长今的记载很少,是什么触动你拍摄《大长今》的?
答:韩国观众很喜欢看历史剧。大约2000年,我在翻阅史书时偶然发现韩医史上的“医女”制度。当时看到关于长今的资料虽然很少,但我觉得这是朝鲜时代很特别的一个现象,而且没有导演拍过这个题材,必定会吸引人。
问:韩国“医女”制度有什么与众不同?
答:中国儒家传统传到韩国后,男尊女卑情形更为严重,数百年前,男女生只要超过七岁便不能共处一室,女孩无法接受男医生的诊断,于是有了医女制度。这些医女可为女人诊断、针灸,要通过孝经等医学考试,拥有最好的知识,但身份不如医师。
问:拍摄之前想过《大长今》会这么火吗?
答:没想过,结果比我想像的还要好很多。
《大长今》不仅在韩国播出收视率接近60%,在中国香港播出的收视率也突破40%,可以说《大长今》让老少中国观众都非常喜爱。关于为什么喜欢《大长今》,李丙勋也有自己的想法,并谦虚地称《大长今》的走红主要是演员和编剧的功劳。
成功篇感动是不分国界的
问:作为导演,您认为《大长今》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而且观众不分国界?
答:平凡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达到成功,这样的感动是不分国界的。《大长今》其实就像社会的缩影,社会存在许多小奸小恶,但人们内心其实渴望真善美。长今在成长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她始终不向恶势力妥协,一举一动都是正义的体现,结果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最后走向成功,这是让很多人都感动的。
问:为什么这么多观众喜欢长今?
答:长今是一个平凡人,她历经艰险获得成功,满足了普通人对梦想的渴望。《大长今》传达的感情尤其容易引发女性共鸣。而长今对养生又有研究,还懂得宫廷料理,观众可以知道以前的皇帝吃的食物有多少种类,这也是《大长今》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
问:《大长今》的成功,您觉得是演员作用大还是编剧、导演的作用大?
答:主要是编剧和演员的功劳。因为历史上关于长今的记载只有几百个字,故事都是编剧写的。而演员演得好,收视率才会这么高(笑)。尤其是长今、今英、韩尚宫、崔尚宫4个女人的故事,为这部剧增色不少,韩国观众最喜欢这4个角色的演员。
《大长今》现在火了,但其在制作过程中却是艰难重重。除了拍摄条件非常艰苦,李丙勋遇到的首个问题就让人为难———电视台反对让年轻作家金荣眩撰写《大长今》剧本。李丙勋最终还是顶住各种压力,坚决让金荣眩操刀。
创作篇加入现代元素让年轻人喜欢
问:金荣眩之前从来没有正式编写过史剧,你为什么坚持用她写剧本?
答:金荣眩很有才华,她曾经编写过两集《商道》剧本,非常精彩。所以一决定拍《大长今》,我就请她写剧本。虽然当时电视台极力反对,认为她没有编写长篇及古装历史剧的经验,但我对她很有信心。
问:面对一个几乎被历史遗忘的大长今,你们却能让《大长今》的故事丰满而又好看,真是难得。
答:其实开拍之前,我们就努力搜集史料,参考了很多关于饮食、医药的著作。因为当时韩国陆续出现许多以“饮食”为主题的节目,所以我们决定在宫女、医女的故事中加入“韩国传统饮食”的元素。
问:可是《大长今》中也有很多现代元素。
答:我和编剧都喜欢“悬疑剧”,所以编剧在写剧本时很辛苦,因为她一直在努力怎么让皇上等人不停生病,给长今不断制造难题。而为了让年轻人也能接受史剧,我们也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在对白上舍弃了传统史剧的腔调,将节奏加快;在配乐上,也采用了年轻人喜爱的音乐类型。
问:剧中的饮食很考究。但很多观众反映长今、今英等人做菜的“手”是同一双手?
答:为了让剧中制作菜式的过程拍得详细,我们请了专家来做菜。而一道菜式要煮上很多遍,然后重拍很多次,尽量达到精益求精。
《大长今》一出,痴迷者都呼唤续集。虽然李丙勋暂时没有这个计划,但他却打算把《大长今》精剪为56集。李丙勋还透露打算明年春天到中国内地来看看。
幕后篇韩版《大长今》将缩为56集
问:为什么会选择李英爱演徐长今,而不是其他人?
答:李英爱是一个有气质的演员,不仅很漂亮,而且演技很棒,她是出演长今的最适合的人。她演戏能全情投入,尤其是演悲伤戏,不到10秒就能掉下眼泪。
问:听说您最初是想让甄美莉扮演韩尚宫,为什么后来改让梁美京饰演韩尚宫?您挑选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答:选演员肯定是选最适合角色的人。韩尚宫(指梁美京)和我是亲戚。
问:有观众反映剧情很冗长?
答:韩国观众不喜欢短剧,越长越喜欢。一般是50集以上的电视剧就很受观众欢迎,因为很多韩剧是根据观众的意见,边拍边演边写边改的。
问:《大长今》会拍摄续集吗?
答:韩国已有热心的网友提供“续集大纲”,但我暂时不会拍。《大长今》在韩国是70分钟1集,我打算把它缩成56集用于重播。
问:目前很多韩国明星也开始进军中国的影视市场。您有没有想过到中国来发展?
答:打算明年春天到中国内地来看看。
(此文特别鸣谢金明子女士帮助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