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为央视开了一个好头,不过不知粤语版是否更吸引广州观众。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长达58集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在央视一套播出之后,引起诸多关于汉朝历史话题的讨论,不但获得各界关注,也得到很大的反响。这部大制作剧集,在央视一套热播一轮之后仍是“香饽饽”,粤语版今天开始在广州电视台“7点合家欢剧场”播出,央视八套也将在过年期间每天重播四集。
粤语版剪掉不少镜头
刚刚在央视落幕的《汉武大帝》虽然赢得诸多称赞,但也有不足之处,有不少观众反映前10集有些拖沓。而由片花组成的最后两集是否是“注水肉”,也成为这部剧最后的讨论焦点。那么今天开始在广州电视台播出的粤语配音版《汉武大帝》会吸取央视播出后各界反馈的哪些意见,又会作出哪些改变呢?
广州电视台广告部副主任蔡尉林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我们花了不少钱买进该剧,但该剪掉的‘注水肉’还是会剪掉的。虽然这样做对电视台来说会有损失,因为我们每分钟的戏都付了钱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对观众负责。所以我们播出的粤语配音版本是剪辑过的,务求使剧情紧凑、吸引观众。但剪接会保持58集的数量,但因为剪接的关系,每集的长度会不一样。”
其实,为了配合广州人的收视习惯,广州电视台对买入的不少剧集都进行了“加工”。不过有的剧集是整集剪的,比如《情定爱琴海》就剪掉了三集。有的大剧则是局部修整,比如《汉武大帝》就是每集“微调”,“这样的剪法能够维护原著的完整性。”
还未定是否仍以片花结尾
负责剪接《汉》剧的广州电视台工作人员何国锋告诉记者,由于粤语配音的需要,目前他们已经拿到的只有《汉武大帝》已经配好的前30集,所以究竟粤语版《汉武大帝》的结尾会不会与早前在央视一套引发“注水疑问”的版本一样,最后两集由片花组成还不清楚。已经剪好的前4集,何国锋表示确实做出了一定的删减:“首先粤语的语速快过普通话,有些镜头粤语台词已经说完了,但演员的嘴巴还在动,所以必须剪。此外,广州人看惯了香港电视,习惯了每15分钟有广告。但我们没有广告时间,所以必须每15分钟有一个高潮部分来吸引住观众。不过原则上,我们还是尽量尊重原来的创作,保留主线和悬念。剪掉的以空镜头为主。”据何国锋介绍,前4集动刀的地方已经多达几十处,最长的一刀,剪了3分多钟。
粤语配音难度大
除了剧情的剪接,粤语配音也难倒了《汉武大帝》。比如,在该剧中,大臣和侍卫对皇帝的命令一律使用了“诺”而非“是”,这是符合当时历史的,但是,由于粤语没有这种说法,在配音时,只好简单地翻译为“是”,虽然历史味道少了,但是更加接近广州观众的听觉习惯。
作为央视2005年开年大戏的《汉武大帝》展现了刘彻非凡的治国之能、驭人之术和惊心动魄的权谋争斗。剧中仅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1700多个。人物太多,也增加了粤语配音的难度。《汉武大帝》的配音导演萧先生来自香港,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该剧主角和有一定戏份的角色人物众多,他画下的图表中人物多达70多个(还不包括群众演员)。图表摊开后,像地图一样占满半张长桌。每个配音演员来到之后,就在“地图”上找,找到自己的角色再去拿台词。
不过,粤语也有自己的优势,它是古语保存得相当完好的一种方言。许多在普通话中让人头痛的读音,用广州话读起来却迎刃而解。如《汉武大帝》在央视一套播出时曾被观众挑刺说把“士大(读dai)夫”这个称呼读成了“士大(da)夫”。在粤语配音版里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大”在粤语里本来就是“dai”。
央视八套新春四集连播
除了广州电视台抢播《汉武大帝》,央视八套也不愿放弃这部刚刚落幕的大型古装历史剧。这部剧集以跌宕起伏的剧情、真实可鉴的人物、恢宏磅礴的气势、精致华美的服装取胜,尤其是陈宝国、焦晃和归亚蕾等诸多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更是吸引不少观众,收视率自然屡创新高。据索福瑞的收视数据表明,该剧前28集全国平均占有率高达11.53%,单集最高收视率6.3%。有鉴于此,央视八套也将从2月7日开始,每天午后15:20起四集连播,让那些错过首播的观众一次看个够。
记者 周昭 通讯员 陆青 邹丽君 尹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