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独舞《雀之灵》的演出,邰丽华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陈锋/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5分54秒,诞生一个舞蹈神话。这样的结局,完全在编导张继钢的意料之中。在中国残联艺术团的排练厅里,他不止一次地告诉大家,春节晚会可以留下一首歌,一个小品,这次注定要留下一支舞蹈。演出后的轰动印证了他的判断。
“春晚”上演出的《千手观音》是这支舞蹈的第三个版本。2000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应邀出访美国,作为艺术团惟一的、也是终身艺术指导的张继钢创作了这支舞蹈。在他看
来,“特殊的艺术也是艺术。没有好的艺术作品,仅凭聋哑人表演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向美国人展现真正的特殊艺术,张继钢创作了名为“我的梦”的整台晚会演出,其中《千手观音》便是重中之重。
起初,只有12个女孩演出。到了去年雅典残奥会,作为闭幕式8分钟演出的总导演,张继钢又重新修改了剧本,演员增至21人,手的变化丰富了几倍。今年“春晚”,张继钢又在此基础上做了细微调整,如增加了祝福人间的环节,主题始终围绕手臂变化等。节目不断改进,邰丽华自始至终担任着领舞。
5分54秒,对于一个“春晚”节目来说并不算长,而对于21个演员而言,却意味着漫长而艰难的磨砺。
演出前,编导反复地灌输着“每分每秒都要精彩”的原则。每一场排练中,手语和排练老师都要贯穿始终。手语老师翻译导演意图,充当了演员们的“耳朵”。手语老师要调动激情去指挥,用动作表情弥补无法进行声音传递的遗憾。
邰丽华在舞蹈队文化层次比较高,其他人没有那么高的领悟力,很多演员年龄还很小,如何让他们从动作上理解舞蹈含义,感受音乐震动的旋律,确实让人煞费苦心。据王晶回忆,每堂音乐课,老师都把音响放到最大声音。“我们说,来,大家一起听音乐。虽然他们听不到。”老师两手模仿磁带那样转圈,或者五指张开(代表五线谱),这些手势都表示听音乐。
孩子们有的趴在地板上,耳朵紧贴地面;有的趴在音箱上,双手扶着音箱去感受音乐节拍。“那一幕特别感人,也让人心酸。”王晶说。
对于聋人来说,节奏掌握确实是一大障碍,但倚仗手语老师,基本可以解决。正如张继钢说的,“难的是对细微的处理,如呼吸,动作延伸。再有就是千手位置的排练准备。”
至于表现舞蹈主题的千手,从排练最初一直到进场之前,老师都在要求手的动作,不能出错,不能出错。5分54秒中,手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依次出手,半边轮流出手,前后不规则出手……21个人身体紧贴,手与手之间距离还不到1寸,但他们要在1个节拍,相当于1秒钟内完成每个动作,同时还要保证整齐、统一、漂亮地出手。
“惟一的办法就是多练和苦练。”邰丽华用笔告诉记者。老师给每个人按顺序编号,固定手的位置。一旦固定,就不能出半点差错,否则从前面看过去,菩萨的手就“惨不忍睹”了。“我们让演员出手后就停在那儿,别动,坚持5分钟,坚持10分钟!”王晶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反复强化记忆,背下位置。
队伍排成纵队,谁出手不到位,老师看得很明显,但任凭你怎么喊,他也听不见。于是就在前面摆一台摄像机,把每次排练都拍摄下来,一目了然。如果7号手势出了问题,老师就在他的手腕上用钢笔画一道,最多的能被画五六道。“孩子们自尊心都很强,道画多了,哭鼻子,就反复苦练。”
如果是正常人表演这支舞蹈,会有什么不同?张继钢不愿做出这样比较。“我只能说聋哑人更具备团队精神。21个人只能有一个形象,不可能出现21张脸。我反复告诉他们,舞台上不需要演员,只需要角色。”为了培养团队精神,大家始终一起训练,一起跑步,一起吃饭,一起生活,一起玩。“就是要做到21个人拥有一个心脏,一种呼吸。”
“《千手观音》实现了中国舞蹈走向世界的理想。”张继钢说。在邰丽华演出日程安排表中,记者看到马来西亚、意大利、新西兰、文莱、印尼等等,都是他们将要前往的国家。事实上,他们也在走向更广阔的演出市场。记者从某公关公司得知,一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3月份企业活动拟定邀请《千手观音》演出,被告知今年艺术团演出计划已经排到12月底,而艺术团的出场费,据说也与如今走红国内外的“女子十二乐坊”不相上下。
目前瞄准《千手观音》市场前景的人也越来越多。张继钢告诉记者,想对这个团队进行包装的人太多了。“正在谈合作事宜。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商业推广。这对他们不是伤害,也没有坏处。”本报驻京记者 师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