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太祖秘史》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导演尤小刚属于创作力极强并且马不停蹄的那种人,表面看上去温柔敦厚,一旦对上话就发现他脑瓜飞转之速度非一般人所能及。谈到即将在央视播出的《太祖秘史》,尤小刚放言:“从1至46集,全是干货,绝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集用于渲染得过场戏!”据说在审片时,众专家就全部“看了进去”,原本6天的审查时间只用了3天半就圆满完成,原因只有一个:看了,就停不下来!
六易剧本为哪般
“前5集的戏用足足7个月写了6遍,写完又全枪毙了。”尤导说这话时轻描淡写,“为什么?因为不满意!我的剧本要绝对精彩,可以让人不喘气,一口气读到底。”怎么把努尔哈赤史诗般的一生用一部《太祖秘史》尽情描述?怎么让他一辈子的金戈铁马和侠骨柔肠得到完美表现?怎么能让这位马背上的皇帝丰满而立?怎么讲述他与生命中的5位女子的爱恨情愁?……“重写!”尤小刚斩钉截铁。2004年4月9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对《太祖秘史》却该纪念,全班编剧人马在那一天重整旗鼓,开始二度创作。这次两个多月的辛苦孕育后,竟然让“严格”的尤小刚读着剧本就感动得潸然泪下,他毫不掩饰欣赏和欣喜之情:“只能说,非常好。”
建城搭墙为哪般
高品质才能打造大品牌。这不是广告语,是尤小刚抛下血本前的铮铮宣言。为了《太祖秘史》的格调更上一层楼,他毅然在北京近郊搭建了一座包括午门、城墙、皇宫、三大殿、王府、城寨、商街、御花园、蒙古包、军帐等等在内的260亩的外景地,足足用了半年。场景工作细致地做到了家,更不用说服装、化妆、道具等细节问题。“我只要求精益求精。”
延庆的“古崖居”是尤小刚亲自挑上的重要外景地,这个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古人洞窟遗址散落着130多个洞窟。为了一起点亮这百多个黑洞,剧组千辛万苦地扯了4公里的电缆上山,每当夜色降临,整座山便散发出幽幽的奇异光芒。外拍那几天恰逢北京地区突降暴雨,于是古代洞穴外,一群身穿鲜亮古装的人们在一位胖胖导演的指挥下,把雨衣架在电缆的灯上,各自躲在灯下瑟瑟发抖……据说那次外景拍得很辛苦,全体奋战,连轴乱转,但用尤小刚的话说,找到一个满意的外景地实在不容易,这点辛苦在这样的满足下变得根本不值一提。
天降鹰毛为哪般
选演员是关键,因为“秘史剧”就是塑造人物——让一个鲜活的人在一定的历史大环境中辗转挣扎,他的情感、他的性格、他的内心才能交织成一个个喷涌而出的故事,只有表演到位了,这种喷涌才能来得更猛烈些。故事从努尔哈赤被佟佳氏赶出家门开始,浓烈笔墨落在“情感”上,由琼瑶戏摸爬滚打过来的马景涛显然可以胜任,于是尤小刚就放心地把努尔哈赤英雄柔情的一生交到了他手上。“可以说,这次是他表演生涯中一个新的高峰。”尤小刚对爱将赞不绝口,“表演得非常精准!受到了目前所有的观看者的一致认可。”
听说马景涛在《孝庄秘史》中扮演多尔衮的时候,在东陵拜祭时天上曾飘下两根鹰毛,这次他扮演更有传奇色彩的“努尔哈赤”,在一场骑马戏中又有两根鹰毛从天上悄然飘落到他身边,让所有的剧组人员叹为观止。人们说,可能是此类英雄人物若被演活了,便有神鸟暗中庇佑吧。“马景涛很投入很努力,一旦入戏,即使是飞马而来,他也会不顾危险起身站立在马鞍上,按照剧情或振臂大喊或挥手扬鞭 ,从不用替身。”
独钟“秘史”为哪般
尤小刚的秘史局不揭“秘”,只重“情”。于是有人总结说,尤导接二连三的秘史系列走的是“新瓶装老酒”路线——用新鲜的故事和人物为模具,装进亘古不变的“情感”老酒,新鲜却又不乏醇香,那味道闻一下醉三分。比《孝庄秘史》更深刻、比《皇太子秘史》更感人,《太祖秘史》这瓶酒显然是越酿越浓烈。“大史不虚,小事不拘”是尤氏秘史剧的创作准则,不拍正史剧是因为不甘于拘泥,不拍戏说是希望更有分量,于是刻画以“人”为主的秘史剧成了首选。放眼望去,无论是孝庄、多尔衮、皇太子胤礽,还是即将到来的努尔哈赤,尤小刚最擅长将不同性格的人物与事件排列在一起,当情感错位产生内心冲撞,人性的纠葛就浮出水面,在轰然的纠葛和悲情中,人忽然摆脱了历史,成为了鲜明的情感个体。尤小刚喜欢用“煎熬”来形容“秘史”的创作,因为在煎熬中,他可以一次次地透视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角落。
据透露,秘史系列之《康熙秘史》和《嘉庆秘史》正在尤小刚的秘密酝酿中,他说自己喜欢“盛世”,但并不打算对清史一网打尽,做完太平繁荣的前清就准备勒马另选朝代。看得出,尤小刚追求完美,除了完美也爱英雄柔情,除了柔情还崇尚积极向上,于是,历史中真、善、美在他的拿捏把玩中忽然变得活灵活现。《中国电视报》 记者 张维
历史资料 清太祖努尔哈赤之成长篇
公元1559年,他的降生无人所知。
公元1583年,他仅以十三副遗甲,含恨起兵。
公元1616年,他击败九部联军,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公元1619年,他五天之内歼灭四路明军主力,兵临宁远城下。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名字从此震撼而显赫!
是他创立了长达296年大清基业;是他缔造了绵延12朝的华丽王朝;是他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是他埋下“光宣哀世”的基因……
一、少年坎坷
在明朝,女真人的建州部几经迁徙,最后定居在今辽宁抚顺新宾苏子河流域,中心在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出生于一个女真人家庭,小时候家里不富裕,11岁时母亲死了,继母对他很刻薄。他从小就到山里挖人参、摘松子、拾蘑菇、采木耳,然后将这些东西运到抚顺去买,以此维持生活。那时女真文已经失传,满文还没有创立,所以努尔哈赤没有念过书。因为后母跟她不容,19岁就分家了。
二、含恨起兵
努尔哈赤曾经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帐下做过侍从。当时女真各部互相战争,还经常同明朝的军队发生冲突。李成梁统帅军队攻打建州部首领的驻地古勒寨,久攻不下,一个叫尼堪外兰的女真人和明朝较好,使明军攻进古勒。此时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城里,他们本来是要救努尔哈赤的姑姑,也就是古勒寨主的夫人,结果被乱军杀死。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一年,也就是1583年5月,用他祖、父的遗甲十三副起兵,拉了一支队伍,以祖父和父亲的死为由攻打尼堪外兰,从此开始了长达44年的戎马生活。
三、 三次大捷
努尔哈赤身体强壮,武艺高强,又有谋略,起兵之后不停征战,先统一附近的几个部落,后来势力逐渐扩大到蒙古。他对中原的兴盛、京城的繁华、沿途的地理民情了如指掌。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总共打了一百多场战争,其中对女真人发展史起决定作用的有三次大的战争。
第一次是万历二十一年,即1593年的古勒山之战。努尔哈赤起兵后周围的女真人都不服他,各部的首领贝勒纠合了九个部,组成联军来攻打他。努尔哈赤以寡敌众,取得了古勒山大战的胜利,从此声威大振。
第二次是萨尔浒大战。努尔哈赤打下抚顺,震动了明朝的万历皇帝。明朝以杨镐为统帅,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分进合击,要一举消灭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大敌压境的时候沉着应战,打得明军溃不成军,史称“萨尔浒大捷”。后来乾隆说,萨尔浒这一战是“王基开”,奠定了清朝的基础。
第三次是沈辽大战。努尔哈赤取得萨尔浒大捷之后,大举进兵到了辽河流域,九天之间连克沈阳、辽阳两座重镇。辽阳和沈阳的失陷,表明明朝在辽东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统治的建立,史称“沈辽大捷”。
四、 兵败宁远
宁远(今辽宁兴城)是明军在辽西失陷广宁后最重要的军事堡垒,由袁崇焕率领万余兵民独守。天命十一年,即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率兵攻打宁远。他认为兵到必胜、攻无不克,结果却败在袁崇焕的手下。当年袁崇焕才42岁,进士出身,名不见经传。宁远之败,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所遭遇到的最重大挫折。此后,他郁郁寡欢,陷入苦闷,同年8月11日忧愤而死。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