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艺术人生》专题 >正文

《艺术人生》笑对漩涡 专家学者为其打抱不平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11:08 城市快报

  日前,关于央视王牌栏目《艺术人生》收视不佳一事众说纷纭,为此,记者特地从有关权威部门获悉,其实《艺术人生》收视率在央视仍然排名靠前,前不久的“杨澜访谈”节目更是突破历史新高,达到了4.01的收视率。

  据悉,《艺术人生》2005年第一季度综合评价在CCTV-1排前10位,在CCTV-3的收视率更是排到前5名,节目一直以来表现十分优秀,并被广大观众看好。该栏目以其“安静、大气
、典雅”的风格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用观众的话来讲,《艺术人生》有着“平民化的独特视角”,容易贴近观众的心灵,加之栏目中更多表现的是主持人与明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这种访谈节目多被观众所接受。

  《艺术人生》栏目组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对收视率问题并不避谈,也不介意媒体去评价,因为最终收视率毕竟由观众说了算,主动权由观众掌握。为了进一步求证该节目的收视情况,记者采访了两位专业人士。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媒介总监袁方

  记者:请袁博士介绍一下《艺术人生》吧。

  袁:《艺术人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栏目,也是央视3套具有代表性的栏目之一。在CCTV-3,排名第一的是《同一首歌》,第二就是《艺术人生》。

  记者:那么《艺术人生》与其他同类综艺节目相比,收视率如何呢?

  袁:非常不错,它的平均收视率高于其他综艺节目。我们在全国搞的收视率调查显示,《艺术人生》平均收视率是2至2.5,而央视其他综艺节目最高也就是达到2。

  记者:那与湖南卫视的节目相比呢?

  袁:《艺术人生》收视率高于那些节目,比湖南卫视收视较好的同类节目要高出一倍多。

  记者:《艺术人生》自从到CCTV-1首播以来,对一套收视拉动大不大?

  袁:拉动不小,对22:00至22:30这一档的收视率拉动还是很大,换句话说,市场占有率也有很大提高,我们调查过,每100个看电视的人当中有7至10个人在看《艺术人生》,这就很能说明《艺术人生》的影响力了。

  央视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媒介咨询部总监张柞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艺术人生》做咨询服务的?

  张:从2003年起,所以我们对《艺术人生》等栏目比较了解。据我所知,《艺术人生》近几年的收视率一直是稳中有升,尤其是在CCTV-1晚间播出后,对CCTV-3的播出丝毫没有影响,这是非常难得的现象。

  记者:您所了解的《艺术人生》栏目是什么样的?

  张:我觉得《艺术人生》能走到今天,完全归功于这个团队。因为在这么多综艺节目当中,它能以不变的热情和宗旨应对万变的环境,在2004年,《艺术人生》特别节目的数量超过了常规节目,现在看来,这是非常有效的,去年一年,节目收视率不断攀升。在日本,有的节目每两个月就必须出一档特别节目,有的甚至一个月,因为这样能冲击观众的神经,增加栏目收视率。

  记者:那2005年的运作方式是什么呢?

  张:今年我们进行了品牌研究,希望通过品牌使《艺术人生》加大影响力。在国内,没有一个媒体用品牌去运作,对此,我们对《艺术人生》提出了“6+1要素模型”,把观众的主观感受分成6个方面加上在节目中的一个体现,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艺术人生》“探寻人生真谛”的宗旨。

  记者:看来这项措施肯定是成功的,不然《艺术人生》的收视率也不会一直稳中有升?

  张:是的。其实我觉得《艺术人生》的真正成功还要归功于它的团队,《艺术人生》每提出一个新选题时,工作人员要开至少3次策划会,第一次是报选题,第二次是看素材,第三次是最后定稿。而且每次策划会都有特邀的专家和观众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我觉得这种形式值得其他媒体和栏目组学习。

  此外,记者了解到,以“探寻人生真谛”为主题的《艺术人生》栏目推出的“红楼梦再聚首”“西游记再聚首”等节目都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并且形成了《艺术人生》新的栏目品牌。另外,“温暖系列节目”“春节特别节目”更为《艺术人生》增添了影响力。眼下,《艺术人生》正将“特别现场”系列节目在观众一片看好声推向市场。

  近一段时间,《艺术人生》除预备播出巩汉林专访外,栏目近期还准备制作播出彭玉的人物专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赵丽蓉逝世五周年,《艺术人生》还准备录制一档纪念赵丽蓉的特别节目。

  另外,“中国电影百年”系列节目也正在筹备当中,今年下半年开始录制。这些都将在电视荧屏掀起另一股收视高潮。见习记者张侠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