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专题 >正文

著名导演潘小扬畅谈20集电视作品《小留学生》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17:40 新浪娱乐

  因执导《南行记》而在视坛崭露头角,这几年陆续推出了《人间正道》、《紫荆勋章》、《忠诚卫士》等获得多项大奖的现实大戏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著名导演潘小扬,近日完成了20集电视连续剧《小留学生》。该剧以近年来出国留学潮为背景,以4个青年学生在加拿大学习、生活为主线,真实深刻地讲述了一群中国大陆青少年在异国文化冲击下的人生经历,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海外成长的感人情景。

  日前,正在忙着40集古装大戏《永乐大帝》筹备工作的潘小扬,接受了笔者的独家采访。

  -全剧以校园生活为主,反映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差异,文化教育的差异等

  笔者:听说你的新剧《小留学生》已经完成后期制作,在内部观摩时受到了好评,将来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那么这部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备的?

  潘小扬: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初中生、高中生到国外去读书,对于这种状况,国内的媒体也不断有报道。中国的留学经过几过阶段,最早的从100年前开始,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第二批,到现在应当是进入了新的阶段。这部剧,我们是从2003年到2004年开始筹备的。

  笔者:选这个题材,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领导安排的任务?

  潘小扬:是我自己要拍。我原来是搞艺术片探索,拍了《南行记》等。到了“中心”后是搞改革剧、现实题材剧,拍了《人间正道》、《紫荆勋章》和《忠诚卫士》三部,从这以后,我接触到了一些青年人的题材,后来就决定拍“小留学生”的故事。当我把想法和我们“中心”的领导说了后,和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开始搞剧本。原来这个戏叫《加拿大宝贝》,后来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笔者:你也知道,我们已经有过多部反映中国人出去留学的电视连续剧,那么你的这部《小留学生》,和以前拍的那些剧如《北京人在纽约》、《新大陆》等,有些什么样的区别?

  潘小扬:我们所面对的这批留学生与以往表现不同的是,他们出去后没有经济上的负担,一去就是正而巴经地去留学,而不是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当然,现在也还有一些留学生在勤工俭学,在打工,但我们所接触的更多的人还是在上学。现在这个趋势还在发展,出去的人在增多,所以我觉得拍摄这部剧,会有很多人来关注,比如已经去留学了的,正在准备去的,还有想以后去的,包括他们的父母亲,他们的亲朋好友以及现在正在国内读初高中的学生等都会来关注,甚至家里没有人去留学的,他们也会来看看这些出去的小留学生在国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要说这部剧和以往的区别,我感觉首先是原来这类题材的剧,较少表现校园生活,即使有也不是主要的,是穿插的。而我们这部剧则是以校园生活为主,反映不同国家教育制度的差异,文化教育的差异等。在这些留学生中,有的是母亲在那里陪读,有的是自己单独租房子住,有的是住在学校,有的是和别的同学共住,他们是如何和外国留学生交往的?是如何和留学中介打交道的?这样都会有不同的故事。但总的是反映他们在成长的这个阶段,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社会问题,是怎样去解决的。同时,在这些人中,家庭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是非常富有,有的是经济一般,还有的是父母亲节衣缩食的,这样就形成了不同阶层的孩子在国外不同的处境。最主要是表现他们的学习生活,怎样去接受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怎样在国外展现中国的文化。比如我们在剧中,就有一段反映中国学生把《梁祝》用西方的人思维来处理演绎成音乐剧演出。

  笔者:这些年,国内的一些媒体也关注到了小留学生生活,有的甚至说出国学习中有一些是“垃圾”,对此你怎么看?

  潘小扬:留学生在海外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在我们中国同样存在和发生,所以我们也不赞成那种说出国留学的有很多是“垃圾”的说法,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出去的孩子中大多数是很不错的孩子,都很向上,很阳光。现在出去的这些人的家庭,显然在经济上都是能够接受这种留学价格的,即使是家里比较贫困,要节衣缩食的,也和以前的那种经济情况不太好的大不相同了,这些出去的孩子也知道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

  笔者:从国内的一些报道看,出国留学中介似乎也存在一些问题,那么这部剧对中介的一些黑幕,是不是也作了揭露?

  潘小扬:应当说是有所表现,比如说剧中的几个学生原先在国内已经交了一部分钱,中介也对住的地方,上什么样的学校以及学习条件等都有比较好的承诺。然而到了加拿大后他们发现并不是原先答应的那样,于是他们向中介公司提出了问题,进行了维权,同时也表现了加拿大有关方面帮助他们的情况。

  -四个主要角色的家庭背景和性格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来说,都是很阳光的孩子

  笔者:这类题材的剧作,在人物结构上一般都会采用群戏的处理方法,那么你在这部剧中,主要写了几个人物?

  潘小扬:主要写了4个学生,两男两女,一起从北京到加拿大留学,年龄在17岁到19岁之间。其中有北京人,上海人,还有其他地方的。他们都是通过一个留学生中介公司介绍办过去的。到了加拿大以后,住在一个留学生接待站,这里面也写了一些留学中介中的问题,原学校的问题,以及怎样进入一个正规的学校后所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笔者:他们的生活背景特别是个性方面以及遭遇有些什么样的不同?

  潘小扬:其中一个女孩是按照我们传统表现的,从一般人眼里看,是一个比较全面、比较周到、学习优秀的人,来自于中等家庭;另一个女孩子的家庭经济也还可以,她本人觉得出国留学很好玩。两个男生中,一个是家庭比较富裕,是一个企业家的孩子;另一个的父母亲知识层次比较高,但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为了孩子他们借了很多钱让孩子出来学习,而他本人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从性格上看,有的比较爱思考,有的比较仗义,有的是考虑问题比较周到,等等,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或弱点,但总体上来说,都是很阳光的孩子。除了他们4个外,还有两个年龄比他们大的,已经完成了学业在当地留下来的人。一个是女孩,读完博士后当上了律师。另一个是男孩,比较仗义,在留学生中介一起接待学生。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角色,是一对加拿大华人夫妇,对中国比较友好,对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帮助中国留学生做了很多事情。他们的儿子比较喜欢我们这4个人中的一个女孩,两人经常在一起拍戏,在恋爱中也表现出了中西方不同的表达方式。外国人是很直接的,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

  笔者:从角色的年龄看,他们正处在青春期,那么到了一个各方面比较开放的国家,他们也必然要面临和经历有关性的问题,剧中对这方面展现到什么样的程度?当然国内也有媒体报道现在很多人早熟,也可能他们在出国前都已经经历过,但毕竟西方国家在性方面比中国人要开放,所以他们到了后,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潘小扬:他们出去后,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的一些困惑,对性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所产生的一些矛盾,我们还是以正面描写为主的。比如怎样处理爱情,中间表现了一个外国男孩喜欢一个中国女孩,也展现了他们各自对爱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观念和不同的处理手段。

  笔者:这种以正面为主是“中心”领导的意思,还是考虑到国家的审查尺度、观众的接受尺度或者是你自己的意思?

  潘小扬:因为我们觉得在一个公共频道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还是应当有一个道德的价值标准,尤其是在表现年轻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时,既要表明这些东西是存在的,又不能写得太过,应当有一种积极的态度。那些丑陋的东西,和这些处于求知、求学阶段的年轻人来说,毕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剧本先后弄了七八稿,最大的难度就是要比较真实地反映小留学生们在国外的学习生活状况

  笔者:据报道,中国的小留学生在英国比较多,当时你为什么不是选择表现英国而是选择了加拿大的小留学生?

  潘小扬:开始时,我们也找了一个在英国的编剧来写剧本,采访后觉得编写的难度太大,就没有写下去。后来,找到了一位在加拿大的作者,他也是从中国出去的,对这个事情比较关注、比较积极。但是出了第一稿后,感觉写得比较沉重,写的问题也比较多。后来我们到了加拿大后不断地和他交流,同时到一些大学去看。通过和编剧不断的交流,加上到许多学校了解情况,这样剧本慢慢地达到了我们的要求。

  笔者:当时你们到过哪些学校?

  潘小扬:比如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最好的大学,它的生物工程系也是很有名的。其中的50多个学生中,有30多个是从中国大陆去的,其中北京的有16个,而且全是北京名牌中学的学生,我们感到很吃惊。我们和他们聊,发现其中95%以上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其中有一个来自海南的女孩,父亲是大企业家,家里很有钱,但女孩很朴素,她说她爸爸原来没有文化,从做小生意开始慢慢做大,他就一直希望她能出国留学,最后她选择了生物工程,准备学完后回来和爸爸一起干。后来我们到过香港办的一个私立的高中,一看其中也有很多人来自中国北京、上海的名牌中学。他们有许多在国内时就是学习的尖子,因为高考时没有考上北大、清华等著名的学府,其它的学校就不去了,就选择出国留学。他们到加拿大读一年高中后,就可以考加拿大顶尖的大学。

  笔者:这个剧本从开始筹备到基本达到拍摄要求,前后弄了几稿?感觉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潘小扬:剧本先后弄了七八稿,后来是边拍边改。最大的难度就是要比较真实地反映小留学生们在国外的学习生活状况。这样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很难有直接的感受。后来我们找了留学生演员后,就让他们直接参与了剧本的创作,比如一些场景,他们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就按实际生活来写表达。连台词也是,同样一个意思,他们在生活中是怎么说的,就按照他们的表达方式来说。比如剧中一段生日宴会的戏,我们就让他们按他们在海外实际过生日的情景来表现,买什么样的东西,怎样布置环境,现场气氛怎样渲染,如何说祝贺生日的话,如何想起爸爸妈妈的话,等等,都是按照他们实际生活来编的,所以很感人很真实。还有像英语补习课,我就专门请了一位从台湾来的英语老师,让她来写。因为我们的作者对这样的生活也不太熟悉,而我自己则英语也不行,所以就很难有真实生动的表现。而这位老师她就是做方面工作的,所以整个课都有她来设置,她怎么教,学生怎么练,学生怎么提问,等等,最后出来的东西就很真实准确。

  笔者:剧本不好弄,那么拍摄当中困难大吗?

  潘小扬:相对来说,拍摄还是比较顺利的,也就是开始签证不太顺利,因为去的人有40多,签证拖延了一些时间。本来是应当时去年9月份去的,结果到10月底才签下来,因此没有拍到加拿大的红叶,拍的主要是雪景,最冷时气温到了摄氏零下18度。总共在加拿大境内拍了45天,走了渥太华、多伦多、白求恩小镇等地方。

  笔者:当地老百姓对你们拍戏配合吗?

  潘小扬:他们那里只要批准了,任何地方都没问题。比如我们在渥太华的国会广场、议会大厦里拍,相当于我们的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我们在那里拍了3天。加拿大老百姓确实对我们很好。比如我们借了一个豪宅来拍律师的家,和他们说要拍8天,哪天进哪天出。结果开拍前,这家主人就带着太太和孩子们到旅馆里去住,把他所有的东西都让给我们,而且连戒指、首饰等都不带走,也没有收起来,反而是我们去了后压力很大,怕万一丢了怎么办?所以感觉他们的素质很好,他们对人很有信任感。

  -剧中有近一半的镜头用的是英语,从500多名留学生中选了3名主演

  笔者:这个剧的演员主要是国内的还是在国外找的?

  潘小扬:这4个主要演员里,有3个都是在加拿大读书的学生,只有一个是中央戏剧学院二年级的学生。

  笔者:这3个留学生是怎样被选中的?

  潘小扬:我到加拿大选演员去了两次,第一次去用5天时间大概面谈了300多位学生,选了一个。第二次去,面谈了200多个,选上了一个。一直到最后又选了一个。

  笔者:当时为什么不选的演员,而是选没有表演经历的留学生?

  潘小扬: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表现的是中学生生活,二是剧中有相当多的镜头是中英文双语,从20集的量来算,大概有8 到10集的量用的是英语。中国的小留学生们自己在一起交流时用的是中文,但和加拿大以及其他国家的学生和老师交流用的是英语,而目前国内演员能在英语上达到要求的很少。像中戏这个学生,也是因为英语比较好才选上的。她是从长春的重点中学考到中戏的,外语本来就很好,由于在加拿大拍摄,和当地的人交流,和别的演员的交流,使她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除了这几个主要学生,其他演员我们都是从美国找来的。

  笔者:在加拿大拍戏,为什么不找当地演员却要找美国演员?

  潘小扬:因为在当地找的话,有一个演员工会问题,要双份的待遇,费用算起来很高,我们觉得还不如从美国找演员合算,因为美国演员并不是在本国拍戏,而是到国外拍戏,我们和演员之间能谈成就可以。

  笔者:从演员的选择看,这可能是个些左右为难的事情。如果选国外的留学生,那么气质和形象可能更符合你的要求,但他们很可能在表演上达不到你的要求。而选国内的演员,英语能力和形象气质可能离要求差一点,但他们有表演技巧,这样就能够保证拍摄进度。

  潘小扬:这个问题,可能跟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我们所选的这几个学生,他们有的在国内的时候就喜欢文艺表演,当然只是停留在喜欢程度。可是他们到了国外的学校后,无论是国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有专门设立的戏剧课,而且教课的老师都是从戏剧学院出来的,都是非常好的老师,可以排莎士比亚的戏。而我们国内的中学现在要有也就是音乐课,和他们的戏剧课不同。所以我们选的学生,他们平常因为有戏剧课,有戏剧表演实践,因此他们到镜头前的感觉其实也是不错的。这部戏拍完后,我们中心的领导的审看时,就感觉这几个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真是让人看了特别带劲,特别提气。要是让我们的演员来表演,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水准。

  笔者:与你以往的作品相比,你感觉这部作品有些什么样的新特点?

  潘小扬: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我在拍了三部反映现实和改革的作品后,觉得自己应当尝试一些其他的题材,这样就选择了这个青年人的题材。为什么?因为我们也都有孩子,而要拍这类题材,我们就应当吸收一些年轻人的东西,和他们能够有共同语言,能够进行交流。总体来说,我的这部作品的戏剧冲突不是很强,散文化的味道比较浓一些,比较注重细节,希望用生动的细节来打动人。另外也是和普通的人的成长有关系,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关系,用常情常理来吸引人。在风格上朴实一些,平和一些。

  -一天一夜看完《永乐大帝》前20集,期望能拍出一部比较有影响力的古装大戏

  笔者:听说你下一部戏是要拍《永乐大帝》,为什么想起拍这部戏?

  潘小扬:因为我还没有拍过古装戏,

  笔者:本子是谁写的?

  潘小扬:是一个公司和视协抓的,后来我们“中心”把它接了过来。买过来有一年多了。我们“中心”从前几年拍完《秦始皇》以后,基本上没有拍过古装大戏了。中间曾想拍《乾隆大帝》,后来因为撞车,就没有拍。拍古装大戏本来应当是我们“中心”的强项,因为我们曾经拍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剧。后来社会上一些公司参与拍摄后,我们“中心”这几年就没有拍过古装大戏。所以现在拍《永乐大帝》,也是想在好好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拍一部比较有影响力的古装大戏。从本子看,还是写得挺好的,是由南京军区创作室的主任胡正言写的。

  笔者:那么当时确定你来导这部戏,是你自己请战的还是领导授命于你的?

  潘小扬:当时是我们领导让我看看剧本,我看了后激起了创作欲望,但最后上不上,什么时候上,我也促成了这件事情。我也和领导谈,表示想来拍这部戏。虽然以前没有拍过这类戏,但我觉得有这方面的兴趣,想做一下冲刺。

  笔者:这个剧有多少集?当时你是用多少时间看完剧本的?

  潘小扬:总长40集,给我看的是前20集,我是用一天时间看完的,没有睡觉。

  笔者:是欲罢不能,还是因为第二天有事情要把它赶完?

  潘小扬:没有,是领导拿来后说这里有个剧本你看看,我一看感觉确实挺好的,就一气看了下来。后来把后面的20集给我,我也很快就看完了。感觉这个本子是具有大戏的框架,气魄也很大。

  笔者:当时领导是不是也是有意识地看看你有没有拍古装戏的兴趣?还是作一个艺术的探讨,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潘小扬:我感觉他也是有意识的让我看。一个是让我判断一下这个本子的水准,另一个是看我有没有执导的想法。我一看就很有欲望了。

  笔者:这些年,国内已经拍了很多宫廷大戏,有些戏可以说也就是名字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物的服饰不同,里面所展开的宫廷权力之争,后宫之争等有些大同小异,那么你要拍的这个《永乐大帝》,到底是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是告诉大家有这样一个皇帝,他做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其间穿插着一些争权夺利、情感纠葛?

  潘小扬:这个我也还在考虑,到底是拍个什么,告诉大家什么?国庆期间我也看了4本有关明朝的历史方面的书,同时也想多吸收一些有关历史研究的新观点。比如说郑和下西洋,今年我们做了很多纪念活动,做了很多宣传,搞得非常的热,但究竟应当用什么样方式来看待?应当说明朝时在造船的机械方面我们是非常强的,后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中国一下子落后了那么多,后来为什么又没有延续下去?这都是在未来的作品中应当有自己的看法的。

  笔者:这个剧大概什么时候能开拍?演员怎么考虑?

  潘小扬:演员目前正在考虑,全剧大大小小的角色有40来个,所以到底是用些什么样的演员,是个比较复杂的事情,现在考虑了几个方案,看最后怎么定。如果顺利,大概春节后可以开拍。 朱国梁/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70,000篇。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