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郭晓冬解读《大校的女儿》 被称为王海鸰自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14:02 海峡都市报
袁立和郭晓冬在剧中 《大校的女儿》的剧照 由郭晓冬(blog)、袁立(blog)主演,作家王海鸰(blog)编剧,被称为有王海鸰自传性质的电视剧《大校的女儿》,12日晚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在这部有中国版《廊桥遗梦》之称的电视剧中,郭晓冬饰演的姜士安和袁立饰演的韩琳,上演了一段错位的爱情。曾经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的郭晓冬,却是第一次在《大校的女儿》中演军人。前日,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谈及姜士安这个角色时称,《大校的女儿》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而观众看过这部剧后,会觉得中国新一代的榜样出现了。另外,郭晓冬还在已上映的电影《投名状》(blog)中,客串了太平军首领一角。 关于角色真的是一种技术活 记者(以下简称“记”):都说《大校的女儿》是王海鸰老师自传体的小说,你对你所饰演的这个角色怎么看? 郭晓冬(以下简称“郭”):姜士安是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我能够把他诠释出来太荣幸了。就我本身的理解,这种责任和使命感,使得他成为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军人、好领导,将优秀的东西集于一身,一步步用自己的行动走到最辉煌的岗位。观众看过之后,会觉得中国新一代的榜样出现了,他也是我的榜样。 记:你曾说差点因为信心不足错过了这个剧。为什么呢? 郭:主要是因为年龄跨度太大。从十八九岁到五十岁,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剧本写得太好了,我怕自己给糟蹋了。 记:这样大的挑战,是不是意味着,你对这部剧付出格外多? 郭:对。你得全身心地渗透进去,真的是一种技术活,会耗费很多精力。而且我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角色,完了后才感觉,原来我也能演成这个样子。 对比《新结婚时代》一个具体一个震撼 记:据说正是在这部剧中的精彩演出,王海鸰老师点名由你来出演《新结婚时代》,你觉得是自己的哪些地方打动了她? 郭:真诚。这种真诚可以放在任何地方,面对剧本、生活、朋友和一切,这样才能感动别人,毫不谦虚地讲,我是一个很真诚的人。 记:《大校的女儿》先于《新结婚时代》拍摄,两个角色演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郭:何建国是流线型,《新结婚时代》就像是邻居家的大哥大姐吵吵闹闹,很具体。《大校的女儿》则是一种提炼,表现力和节奏更有震撼力,所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记:你曾说《新结婚时代》中繁荣吵架戏最有挑战性,那么《大校的女儿》呢? 郭:应该是年龄上的变化,经历了30年的跨度,反映出的是不同的心态。 记:两部剧中分别与大陆和台湾实力派演员袁立和刘若英(听歌)合作,对手戏感觉有什么不同? 郭:她们俩其实没有任何不一样,只是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对生活的理解可能不一样。但有一剧之本的基础在,按照剧本来演就行了。我跟她们演对手戏的时候,更注重的还是内心的交流。 记:在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中,你客串了太平军首领一角,能谈谈这个角色吗? 郭:他是一个忠臣,对自己的职业和信仰忠诚不已,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我很喜欢这种血气方刚(blog)、有爱国情结的角色,诠释这样的人物特别好,我很愿意。 记:《投名状》中你与刘德华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手戏,对刘德华如何评价? 郭:要说当今艺坛上最敬业、最棒的演员,他是当之无愧的。之前在网上我就看到对他的一些评价,拍摄《投名状》时我们主要是工作上的接触,在一起谈谈剧本,他对工作、对家人、对朋友的态度,是我所向往的。都说刘德华是永远不老的常青树,他的敬业特别值得我学习,我也希望自己在艺术上“常青”。 剧情 《大校的女儿》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两位军人的感情纠葛的故事,也是王海鸰第一次叙述自己熟悉的“军旅”生活,依然延续了王海鸰作品中一贯对婚姻情感的关注。故事有点像《廊桥遗梦》,但更极端,因为两个人并没有发生任何关系。这一次王海鸰想表达的是:“婚姻不是爱情的唯一形式,而爱情也不是婚姻的唯一内容。” 经典台词 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唯一内容,婚姻也不是爱情的唯一形式。 其实所有的女人都有女人味,只不过有的女人的女人味是针对所有男人,而有的女人的女人味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 婚姻是什么,婚姻就是生活必需品,买不着好的,就买次的。 观众热议 有观众认为,姜士安和韩琳跨越20多年没有结果且异常隐忍的爱情,以及围绕他们俩展开的战友情和亲情,引起共鸣,让人不由自主为剧中人物落泪。而在演员的表演上,观众则认为“袁立和郭晓冬对角色灵魂的把握恰到好处,赵岭和李静(blog)对‘反面’角色的处理让人觉得他们的‘坏’情有可原”。也有观众认为,《大校的女儿》与王海鸰以往的作品相比有差距:“故事苍白无力,人物性格不突出,电视剧比小说拔高了男女主人公的道德情操,使得情感冲突更加乏力。”也有一些仅仅看过小说的观众认为,从《大校的女儿》提供的故事梗概来看,电视剧不如小说好看。本报记者 陈娟娟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