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你学过摄影,画画更出色,现在获得的所有褒奖里,哪些是至关重要的呢?
叶:每次的褒奖都十分重要,因为我经常会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每一次的成功都给我麻醉一下,但是很快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自我又开始浮动起来。我的创作是变幻不定的,必须要花尽力气去追逐那个变动的心,因此一直都在跌宕不定地往前冲。可能是这个原因,使我产生了一种承受困难与压力的意志,走出了一条自我的路来。
不知道大众喜不喜欢
记:很多人都说你的美学思想是狂放的,无拘无束的。
叶:我希望自己能真的做到无拘无束,也在往这方面努力着。当然在事实上,有很多不单纯的部分,一方面要逃避过分成熟而使得作品过于世故,一方面要保持纯真的状态,使自己勇于尝试。世界上的一切都能了然在胸?这真的是没有定数,只能随机随缘,在每一个唯一的机会中,找到最精彩的位置。
记:有人总结你的造型偏好,不咸不淡的色调,和服宽腰带,红色烟熏眼妆,即使小女孩也是光秃秃的脑门。你自己认同吗?
叶:我对网友的所有看法都表示好奇,他们从表面的形式中找到很多雷同的因素,但是我更有兴趣了解他们对于审美的敏感度。
记:很长一段时间了,你的作品一直受人追捧。你觉得大众真正了解你作品中的好吗?
叶:这一点我不太清楚,毕竟华人社会里所谓的符号学、抽象和影像的内涵都不是大众课题,即使用文字去表达也只能是一种小众的流传,用影像作语言时在华人地区读得懂的也只在少数,有时候只能意在言外。因为确实感觉影像符号学日渐进入我们的生活,文字语言又过分地矫饰与狡猾,使得沟通充满疑云,当我进一步深入诠释我的构思的同时,与大众距离就会拉远,可能这是一个奇妙的平衡吧。
记:去年你为自己在北京的展览取名为“如果我自由了,你来吗”,你觉得大众喜欢那个完全自由了的叶锦添吗?
叶:我并不知道大众喜不喜欢,只是想找寻一种与大众沟通的方法,我相信有某种东西的内在是能找到共鸣的。在文化上感觉到的约束与压力,相信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如果能够把这种东西放下,我们是否可拥有更多的创作自由与沟通的自由呢?据《新民周刊》供稿
人物
叶锦添,影视造型设计大师,1957年生于中国香港,自1986年加入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以后,叶锦添参与了多部电影的美术、服装制作,包括李安《卧虎藏龙》、田壮壮《小城之春》、关锦鹏《胭脂扣》、罗卓瑶《诱僧》等,其中《诱僧》获1993年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橘子红了》《大明宫词》《赤壁》等影视作品中都有叶锦添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