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新年新动作 有了特约评论员

2013年01月29日12:21  南方日报

  去年,央视就曾对外透露《新闻联播》今年将改版或新增现场连线和评论员制度。在1月23日晚的节目中,央视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他就近期社会集中关注的“舌尖上的浪费”问题进行了直播评论,认为刹住浪费之风,关键从三“公”入手:公款、公务人员和公众。虽然评论员出现在新闻频道已不算新鲜,但郎永淳在《新闻联播》中连线杨禹可是节目开播35年来的第一次。

  压力远大于日常评论

  亮点 评论员加入,无稿直播

  在23日那期节目播出后,央视即通过官方微博指出,“新闻联播:直播评论员点评将常态化”。上周五,杨禹第二次出现在《新闻联播》中,就农民工欠薪事件作出评论。27日,清华大学教授周庆安出镜,成为《新闻联播》中第二位评论员。事后评论员杨禹表示,这种“联播”评论的难度在于“播出时长寸秒寸金,之前无论新闻片子还是主播播报都有稿子,可以准确控制时长。”两次连线,他都是无稿直播,压力远远大于日常评论。因为时间限制在两分钟之内,要求评论员表达要求更简洁、直白,没有绕弯子、做铺陈的余地,语言也要平实、生动、自然,同时因为联播评论的重大性,评论员的基本立场、观点与具体表达都会要求更鲜明、精准、得体。

  当欧阳夏丹穿着牛仔服、戴着小耳环坐在话筒前,当“航母style”及网友反应在《新闻联播》里被大谈特谈,当雾霾天气代替领导开会成了《新闻联播》的头条,当“姜汤姐”、“豆饼哥”等平凡小人物出现在堂堂的《新闻联播》里,撇掉了“三板斧”的《新闻联播》让观众惊喜并欣喜。

  “新闻联播变了,是真的变了。”联播中主持人的语境变得平民化了,此次又破天荒地加入了评论环节。对此,杨禹认为,近几年来,《新闻联播》一直在不断做微调,这不仅体现在不同新闻题材之间的结构变化,更体现在整个联播语态的变化,包括联播里各类新闻的编辑方式在变,主播们的基本语态已经更生动和接地气了。“另外,随着文字评论和评论员的先后进入,联播里开始更多体现‘央视立场’。”他说道。

  传统媒体亮出“立场”

  成因 与微博诞生和发展同步

  2013年《新闻联播》的“新面目”,始于元旦3篇“新年述评”。“新年述评”连续“评”了3天,关键词分别是“走起”、“民生”和“世界”。

  从今年元旦以来,国内社会新闻占据了《新闻联播》的大部分时段,包括PM2.5、曹家巷拆迁、问题鱼翅、菜价上涨等在内,民生话题成了每晚7点的主角,至于领导人活动和会议,占据头条的时候不到1/4。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常江认为,《新闻联播》的变化是中国电视新闻向专业主义迈进的很重要一步。

  其实,不仅是央视《新闻联播》,今年年初各大媒体都相继推出评论版块,进入微博时代,传统媒体,无论报纸还是电视、广播,主要就是拼现场和立场。央视评论员的出现和发展,恰好与微博的诞生和发展同步,这既是一种偶然,也有内在的必然。在这些背景下,《新闻联播》引入评论员,既很新鲜,也是必然。

  “微博虽然能反映新闻现场,但只是碎片化的拼接,还是需要职业记者和传统媒体的介入,来展现更完整的现场,和现场背后更深层的关联。微博上的立场和态度很庞杂,这就更需要传统媒体拿出自己的‘立场’。”杨禹说道。他曾在自己的微博中作过一个比喻:“你不能用足球场上的前锋标准来要求联播,前锋可以浪费机会、跑错位置,它不能。它是足球场上的中后卫,需庄重徐行,用大局观来策动进攻。”

  电视与微博互动呈现真情实态

  本地 广东卫视《过年回家吗》关注“新广东人”

  《新闻联播》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个风向标,不少地方台也跃跃欲试,“央视的联播最近变化多也快,我们都有点跟不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这些新变化,也带动着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变化,其民生导向尤其受到了广东电视台的重视。

  “春运大潮,您在哪里?过年回家吗?”近日,大型媒体行动《过年回家吗》在广东电视台开展起来。1月26日19点30《广东新闻联播》栏目拿出近5分钟篇幅,将镜头对准小商贩、农民工、大学生、白领、卡车司机、酒楼服务员等普通民众,以一句提问“过年回家吗?”,引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里面既有广州街头卖气球的老人,也有四川的建筑工人,一位男白领已经订好了回北京的机票,面对镜头不忘幽默一把,反问女记者“要不要一起拼车走?”

  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每天派好几组记者出去,几十上百的采访做回来,是想用这种‘笨’功夫去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深层情感,尤其是这么多新广东人,谁都不容易。”不少网友通过官方微博进行评论,并与主持人进行互动。

  “立场”是传统媒体的生命力

  ■评论

  进入微博时代以来,“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舆论场之间,并非只是大家想象的“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一种相互激发的关系和趋势也逐渐为人所关注。面对生产性和传播性越来越强的受众,在信息碎片化的环境中,以“现场”贴近受众、以“立场”吸引受众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央视自今年元旦以来的一系列改版,无论是结构、语态、语境还是评论员的介入,都融入了微博时代的受众要求。

  实际上,《新闻联播》早就有短评、述评等模式,而这些评论则由央视新闻中心联播编辑部的评论组负责撰写,由联播主播进行播报,只是在近期加强了联播里的评论内容,并增加了直接连线评论员这种模式。这支评论队伍是从2009年起开始建立的。近些年来,“直播连线评论”也已经在一套、新闻频道、四套的日常新闻和重大报道中慢慢成为常态。

  当然,在这股“评论热”的背后也会有利有弊,当下哗众取宠的评论也并不少见,情绪化判断、极端化表达需要避免,想要更好地在微博时代发挥传统主流媒体的“立场”优势,一支理性的评论员队伍和一种均衡性、建设性的评论态度必不可少。只有这样“直播连线评论”才可能有生命力,毕竟,“立场”需要素质才能保证。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责编: Louisa)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