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荣光《劝和小组》放下刀枪练嘴皮(图)

2013年03月04日17:11  大众网-齐鲁晚报 微博
于荣光在《劝和小组》中。 于荣光在《劝和小组》中。
于荣光 于荣光

  本报记者 邱祎

  于荣光[微博],当人们执念于他早年电影《木棉袈裟》中的大反派时,他近年来又以《狼毒花》中的常发、《三国》中的关羽等“硬汉英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随后,他还当起了监制、导演,先后推出了《护国军魂传奇》、《木府风云》等热播剧。近日,于荣光自导自演的都市轻喜剧《劝和小组》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剧中,演惯硬汉的于荣光放下了刀枪,改动嘴皮,忙着解决百姓琐事。但对于这部新作,于荣光否认角色转型,笑称最多只是一次回归。

  这次不能算转型,最多是一次回归

  记者:都市轻喜剧《劝和小组》已经开播,您以往的形象大多是硬汉,为什么转型饰演了一个“小报记者”,而且还颇有“毒舌”风范?

  于荣光:谈不上“毒舌”,只不过他的动嘴能力的确要强过动手能力。他曾是北大中文系才子,也娶了北大校花。但后来老婆嫌他没上进心,跟他离了婚。他生活中是个热心肠,凭三寸不烂之舌解决了不少邻里纠葛,却解决不了自己的烦恼。总之,这是个外表乐天、内心郁闷的男人。

  记者:从“热血剧”到这么一部主旋律作品,会不会担心这次的形象反差得太大?

  于荣光:其实拍这样一部剧的想法由来已久,我收集素材时发现,生活中真有这么一些爱管“闲”事、劝人“和为贵”的人。至于我的表演,我一直觉得演员的风格应该适应剧的风格,不能框在一个模式里。况且,这么多年来我演了很多打打杀杀的狠角色,感觉很累。我以前也演过文戏,所以说这次不能算是转型,最多是一次回归。

  未知的东西对我有诱惑力

  记者:《狼毒花》、《木府风云》,您自导自演的戏受到众多观众喜爱,但是做演员不是更单纯吗?做导演还要担心口碑和收视率,您为何想要做导演?

  于荣光:每一个演员心中都有一个导演梦,就好比你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想知道更远的地方是什么样。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踏出这一步很重要。我是个喜欢挑战的人,未知的东西对我都有诱惑力。

  记者:您演了不少经典反派,但是观众记住您的更多却是正面形象,您怎么看?

  于荣光:其实演员无所谓正派、反派,最重要的是你对每一个角色负责,尽全力将他演好,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观众。

  记者:您是京剧武生出身,拍了这么多戏,您的专业京剧会不会搁浅?以后会不会自导自演一部关于“大武生”传记类的影视剧?

  于荣光:的确很久没弄这个了,我当初放弃这个,也是因为京剧讲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老被找去拍电影,没时间练功、学习,最后只能遗憾放下了。但不管现在是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京剧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尤其是“戏大如天”的道理,我是不会丢的。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