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大地震》引共鸣 汶川五年再回眸

2013年05月14日10:10  新浪娱乐 微博
《唐山大地震》热播 《唐山大地震》热播
许亚军和陈小艺 许亚军和陈小艺

  新浪娱乐讯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成为中国人民心中关于灾难的又一个永恒记忆,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在今年的5月12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关心,而之前因为涉及到地震题材和在敏感时间播出的剧版《唐山大地震》则展现了因地震而支离破碎的家庭重新走向正轨的过程与主人公独立成长的经历,传达了温暖治愈的主题。

  痛苦不可避免 剧版《大地震》上演痛的成长

  剧版《唐山大地震》在河北、山东、辽宁、湖北四大卫视播出之后,即刻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很多人质疑剧集的播出时间和“灾难主题”,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剧中人物的命运在天灾、时代的洗礼下发生着逆转,剧版《大地震》所表达的治愈主题也愈加鲜明。

  剧中因为地震而支离破碎的两个家庭重新走上了正轨,但也再一次遭遇离别--内心受着煎熬的小达离开了母亲到外地打拼,小登失去了养母和第一个孩子,为了躲避回忆远走美国。制片人庄立奇坦言,“《唐山的地震》中讲述的这些质朴的生活是普遍存在的,从唐山到汶川,再到雅安,那些在地震中受过伤害的人们,都需要战胜自己,在痛苦中成长。如果他们在看到这部剧时,能得到些许温暖、几丝力量,作为创作者便觉得欣慰了”。

  余震阵痛不止 主人公坎坷中学习独立

  为了逃离之前所有的记忆,小登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石家庄来到上海,但是养母的去世让她濒临崩溃,幸好上天眷顾让她遇到杨阳[微博]。看着小登一点点敞开心扉,并改了“夏婴”这个新名字,但是随着李元妮的到来和小产,本来就弱不禁风的小登再一次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这次她选择去美国深造。虽然无所依靠、背井离乡,却让她真正开始能独立成长。

  为了逃离“姐姐因我而死”的心里阴影,小达高中毕业就离开了母亲、离开唐山,孤身一人到外地打工,没有高学历残疾人是对当时小达最好的写照。但就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一份出人头地的希望,小达一步步获得成功,也收获了爱情,并阴错阳差地来到上海,和自己思念了十几年的姐姐相遇。姐弟俩的相遇是一场“劫难”,意味着又一次的别离。虽然再次分离、痛彻心扉,却也让小达开始迅速成长。

  对于万家姐弟所经历的这段坎坷而又有几分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庄立奇认为,“他们代表了所有曾经经历痛苦和走过来的人们,从在灾难中走出来,站起来。国家、社会的帮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站起来。看着小登、小达的遭遇,如果电视机旁的观众能有所领悟,就是这部作品带给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

  剧版《大地震》向坚强生存的人致敬

  “生难死易”,庄立奇如是概述李元妮一家震后的境遇,“这句话同样适合经历过大灾难存活下来的人”。以李元妮、万小登、万小达为代表,在地震中活下来,并在震后一边承受余震的“折磨”,一边努力重新生活的人,就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致那些在地震中坚强生存下来的人:像李元妮那样,守着丈夫的、思念着孩子、遗忘了自己;像万小登那样,努力走出回忆、忘记过去、最后获得救赎;像万小达那样,打磨自己、奋斗不已、学着放弃”。(tg/文)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