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刘江在意口碑 好看好玩最重要

2013年11月20日15:10  北京晨报
大龄剩女、剩男的婚姻永远是中国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 大龄剩女、剩男的婚姻永远是中国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

  晨报记者 冯遐

  热播剧《咱们结婚吧》(以下简称“结婚”)称得上是一部带有偶像色彩的生活剧。它有“生活的底色”,即:大龄剩女、剩男的婚姻永远是中国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而婚后育儿的压力和紧迫感又是两代人的矛盾点;同时,“女神”高圆圆[微博]的养眼气质为原本轻松的风格、时尚的画面又加重了一抹偶像和浪漫的色彩,吸引了大批“宅男”贡献收视率和点击率,并纷纷留言,“圆圆,你只需要美美的就够了。”

  给你好看

  该剧目前正在湖南卫视[微博]、央视综合以及优酷同步播出。剧中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却有不少火花四溅的小金句,类似“北京的九月最美,因为它的晚上像十月,白天像八月;就像三十岁的女人,既有二十岁女人的脸蛋,也有四十岁女人的智慧,是女人一生最美的时刻。”……俯拾即是;剧中也没有太多的强情节,却有不少幽默生动的小细节,如开场时果然(黄海波[微博])和杨桃(高圆圆饰)俩人互相别车、果然最终爬出天窗不慎又弄掉了鞋子……让人忍俊不禁;剧中没有婆婆妈妈的大打出手、势不两立,却不乏絮絮叨叨、别扭不断……不失夸张倒也可乐。

  “好玩、好看”恰恰就是刘江[微博]导演在这部戏中所追求的。“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不是写论文的人,故事的精彩度比话题的尖锐度重要……我原来拍过一个话题尖锐的——《岁月》,一改再改,差点就给毙了,最后压了5年才播,由原本的36集删减到了23集。”《岁月》之后,经过了《媳妇的美好时代》与《黎明[微博]之前》两部作品的成功,刘江愈加意识到好剧的本质,“我是觉得故事不是论文,可看性精彩度要好,就不能太虚。前提是要好看,得让大家爱看,光站那说教的没人爱看。”好故事的本质是什么?刘江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过去俩人狩猎,要求互相讲故事,目标就是不能让对方睡着,这就是好故事的本质。

  制造好剧

  从早年的《中国式离婚》、《牵手》看,国内的婚恋剧一度流行的风格是:基调灰暗、视角沉重、缺乏娱乐元素、越看越让人觉得悲观、压力大。后来则是“狗血当道,以生活剧之名行恐怖剧之实”的年代,剧中只见“大吵伤身”充斥全剧,不见“小吵怡情”。诸如《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婆婆遇上妈》等都可划归此类。而“结婚”的热播或许能够开启一个新的创作方向:纯美的爱情现实一点,现实的婚姻再纯美一些。“大家觉得真实好看,看完之后还会相信爱情、相信亲情、相信真正美好的东西”。

  在刘江看来,不论电视剧还是电影,从业者必须保持清醒,要考虑市场需求和考虑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做大众化的东西;也要兼顾到作品本身的专业性,活儿不能糙。刘江认为,现在很多创作者都急于表达自我、急于抒怀,夹带“私货”却忽略了观众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要么是完全冲着市场和赚钱去了,做得完全是在砸自己招牌的东西。

  拍完“结婚”,刘江表示自己感触颇多,他坦言,“现在很多电视剧火都是炒作的原因。其实我更在意大众的口碑,抛开宣传的加分以及那些所谓的‘托儿’之外,大家发自心底的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对我来讲才是最重要的。”

  会讲故事的商人才是好导演

  一部《媳妇的美好时代》(以下简称“媳妇”)、一部《黎明之前》(以下简称“黎明”),前者堪称生活剧的标杆,后者被赞为谍战剧的典范,两部戏将导演刘江提升至国内一线导演的位置。或为名声所累,刘江后来也拍过《乱世三义》、《誓言今生》等没太为其导演履历加分的作品,但凭借“媳妇”和“黎明”的口碑、高圆圆和黄海波的主演阵容、市场受宠的婚恋题材,让这部正在热播的《咱们结婚吧》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刘江也提到,《咱们结婚吧》就是一部商业剧,也并不讳言自己是一位商人,而这点似乎从剧中的“植入广告过多且生硬、剧情拉长难免注水”等媒体的质疑声中也得到了印证。面对这些争议,刘江一一回应并强调,市场诉求并不影响他为观众讲述一个好故事的基本创作原则。“电视剧不是写论文,再多的道理和价值观都要用好的故事来表达,好玩好看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对市场的观察和考虑更多了,会考虑我的兴趣点和市场的结合点。原来比较任性,挣不挣钱我都不考虑,现在我会越来越多地考虑这个事,我本身也变成商人了。”

  “美女型男”太“琼瑶”

  北京晨报:有观众反映,黄海波遇到高圆圆还恐婚不可信,这样的角色设定当时是如何考虑的?

  刘江:咱们用排除法。如果海波这个角色是帅哥,那就太琼瑶了,太不接地气了。我就想找一个邻家男孩,海波很符合。女孩想找个漂亮点的,有人提高圆圆,我觉得特别合适,她是一个接地气的美女,有亲和力,不像别的漂亮女孩,一股子女王范儿,她还是邻家女孩那个劲。但是,圆圆最初确实没在我的视线范围,她有六年没拍电视剧了,我都没敢想。

  北京晨报:但高圆圆这样的女孩怎么可能剩下呢,还是没有说服力。

  刘江:现实生活中,一般来说最后真正剩下都是那些条件好的,那些急于以出嫁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女孩基本是不会剩下的,恰恰是那些不需要依附男人、比较独立的女人要求比较高,要找‘爱’的感觉,才会出现杨桃这样的情况。高圆圆很适合这个角色,而且当时我找她的时候她还没跟赵又廷[微博]谈恋爱,相当于就是个“优质剩女”的状态。而海波也是剩男的状态,我觉得这俩演起来一定会很感同身受,所以就找他们俩了。

  北京晨报:您是怎么看待现代都市男女的爱情现状的?

  刘江:恨嫁女和恐婚男现在是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变期,人们对幸福的安全感降低了,但对婚姻的要求又提高了。我们设定的男女主角“果然”和“杨桃”都是很善良的人,并且都有过伤痛的过去,于是各自身上都有保护自己的壳,最开始这俩人是互相瞧不上的,但随着两人的相处,身上的壳都慢慢被剥去,最后终于接受对方。杨桃其实内心是非常渴望找一个可以踏实过日子的人,而果然虽然恐婚,但他是个非常踏实的人,所以他们俩其实非常般配,走到一起是必然的。

  北京晨报:大家对美女的印象就是花瓶,您如何评价高圆圆的表演?

  刘江:这是一个误会,其实是不懂她。圆圆恰恰有她的特长,她的表演很真诚,她不会那种装腔作势的表演,比如她掐海波是真掐。我觉得这跟圆圆不是科班出身有关,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表演时恰恰都是真感情。这点不像很多专业演员是会很多技巧的。像求婚那场戏,海波话说完,圆圆感动到泪流满面特别真诚,那种感觉演不出来,她是真感受、真反应,我当时在监视器那也泪流满面。

  北京晨报:您和黄海波是多次合作了,在“结婚”中感觉海波比前几部作品有变化吗?

  刘江:从角色设定看,果然比余味更爷们气一些。高圆圆演的桃子又恰好是最缺乏安全感的女孩,果然正好符合这一点,只是他外面有一层恐婚的壳给包裹住。为什么?第一,受过情感伤害,父母活到老吵到老;第二,他又是在民政局上班天天给人盖离婚章的。回过头来看,“媳妇”那会儿海波还是有耍的痕迹,那部戏里演得最好的是柏寒。到了“结婚”,海波的演技成熟了一大块。

  “好玩好看”最重要

  北京晨报:“媳妇”时有不少精彩桥段是主创们即兴发挥,据说“结婚”同样如此。这是你执导时经常会用到的方式吗?

  刘江:现场拍戏我跟演员之间有点像做游戏,好比是老鹰捉小鸡。我们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不需要知道我们下一步走到哪,但是目标是明确的,老鹰一定要捉到母鸡后面的小鸡,这个游戏就玩起来了。我们要知道规定情境,知道一场戏的目的是要干什么,但过程可能不会设定得特别死。比如,圆圆在相亲,海波去搅和,搅和完了,圆圆自然会急了,然后就是要反击。在这些动态当中,我要捕捉到演员们最鲜活的反应。

  北京晨报:国内的婚恋题材剧一般也就是30集,“结婚”做到50集,是否担心播出时被指注水?

  刘江:真不是兑水兑出来的。长剧是最考验叙事的,最考验经不经看的。理论上是越长越好,越长越能拉动人气,但如果拉不了的话,电视台腰斩的先例也不是没有。原来“结婚”报备时的确是30集,但我在开机前就已经变成42集了,最终拍出来是69集的素材。第一遍剪出来是53集,后来我又剪了3集。

  北京晨报:多的这部分主要是什么剧情?

  刘江:“结婚”和“媳妇”有非常大的不同。“媳妇”是家庭伦理剧,冲突大多都在婆媳之间;“结婚”是话题更大,是情感问题大荟萃。有剩男剩女的婚姻问题,最着急的是他们的父母;还有剩女解决婚姻之后连带面临的“生升两难”的问题,既有生孩子的紧迫也有升职的压力;还有已婚角色的情感出轨问题;还有老人之间打打掐掐一辈子的故事;最后还有一段黄昏恋的故事……信息量很大,如果再缩的话真的不可想像,而且生活剧应该平缓一点,不能太紧,情节太快的话像我爸妈就又看不懂了。

  北京晨报:“媳妇”当年开创了表现婆媳关系的轻喜剧风格,你认为“结婚”能再次引领婚恋剧吗?

  刘江:我先兜售我的一个概念,很多人觉得一个事成了,是它的道理成了。其实说句良心话,道理和价值观是最没有含金量的事,“媳妇”能成,是因为它好看好玩,这才是最重要的。当时没有那样一种轻喜剧的风格的东西,柏寒演的婆婆一出来,太逗了,包括豆豆和余味小两口嬉笑怒骂打来打去,这个剧真正的含金量在好看。

  北京晨报:媒体和观众都非常看好这部戏,你自己大概有什么样的预期?

  刘江:我就是一个手艺人,我一直以来的志向是做大众化的导演,所以没那么多的拧巴,有些小众化的导演可能不接受。但我认为,能娱乐观众就是功德,但要保持口碑和品质,我不会给观众喂糠,我尽量想保持这样的水平,一方面挣钱,另一方面有好评。晨报记者 冯遐

  ●幕后

  “媳妇”和“黎明”在当年的成功或是意外之喜,因为在经历过《岁月》这样优秀的作品被打入“冷宫”后,初出茅庐的刘江心灰意冷,随后被迫转投生活剧、谍战剧这样的热门题材,抱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态不失为明智;而到了《咱们结婚吧》,则能明显感觉到刘江信心满满,“向市场要利润、向观众要收视、向媒体要口碑”的目标不言自明。该剧首次在湖南卫视和央视综合同步播出,两大强势平台的试水联姻剑指收视率和关注度,而从目前的播出情况看,非常成功;婚恋剧题材竟有长达50集的篇幅,这在国产剧中亦是少见。而长剧有助于拉动收视、炒热话题以及增加利润,可谓是三赢的局面。当然,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剧集品质尚可。在婚恋题材整体陷入瓶颈期的大环境下,抛开植入广告的密集的瑕疵,无论是从阵容、制作还是故事细节看,《咱们结婚吧》绝对都在平均水平之上。但即便如此,该剧既达不到“媳妇”在情节上的精致度,也不具有“媳妇”在同类题材中的代表性。

(责编: sisi)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