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出潼关》再现天险抗战 兵家必争之地

2014年12月02日15:54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海报 海报

  新浪娱乐讯 《兵出潼关》正在央视8套热播,该剧由史晨风担任导演和编剧,谷智鑫[微博]、刘佳主演。《兵出潼关》以抗战时期潼关军民浴血抗战的史实为题材,讲述了一代草根刀客英雄的传奇与军民携手保卫家园的故事。

  在西北生活了30年,史晨风对西北的土地和人民都抱有深厚的感情,《兵出潼关》正是这样一部聚焦西北历史、展现西北独特风土人情的“西北剧”。在史晨风看来:如今抗战剧中神剧、雷剧不少,但《兵出潼关》恰恰要反其道而行之,坚决拒绝“娱乐至死”,史晨风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大家明白,“有艺术追求的剧一样可以有市场”。

  再现潼关“天险” 黄河岸边筑起城墙

  电视剧《兵出潼关》在剧名上就直接点出“潼关”二字,可见潼关这个独特的地域对该剧的重要性。史晨风透露,潼关是西北之门户,自古就有“兵家必争之地”的威名,作为一部传奇抗战剧,潼关的险峻堪称该剧故事成立的基石。

  “潼关在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从汉代开始就发生过多年的征战,算是西北的门户。”尽管已经在书籍里读到过很多关于潼关“天险”的描写,到潼关采风时,史晨风和他的团队还是被眼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潼关城震撼到了。“真实的潼关城在建三峡水库的时候就已经淹掉了,我们去采风时看到历史资料上记载说潼关城的城墙是骑在黄河上的,城墙的东门非常的窄,大概只有一辆马车的宽度,真的是非常的险峻。”

  潼关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在现代战争中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史晨风表示,当年日本人之所以没有进入西北就是因为没能打开潼关这个门户,“很多人都想拍摄关于潼关的故事,包括当年西北军进入中条山,包括八路军在潼关与日本人迂回作战,这些都是抗战时期很重要的战役”。事实上,《兵出潼关》中就有不少对当年真实历史事件的借鉴,“比如说剧中后半部分重点涉及的“炮击潼关”的情节,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来。当时国民政府真的从德国购买了八门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在淞沪会战中被打掉了两三门,剩下的被拉到潼关。重榴弹炮的射程远、威力大,对当时阻击日军过黄河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都是有历史依据的”。

  在史晨风看来,对于拍摄一部历史题材电视剧来说,前期的准备、资料的查阅、必要的采风和生活体验都是缺一不可的。尤其是关于潼关,涉及到的史实和知识非常的庞杂,史晨风在创作该剧时下了大功夫,“我跟制作方提出,要拍摄这个剧,就要我来写剧本。从前期准备到剧本定稿花了大概花了两年时间,我觉得还是挺值得的,那个漫长、繁琐的过程也正是创作者的快乐所在”。

  为了拍出潼关城的险峻和气势,史晨风不光是在剧作上下功夫,“因为真实的潼关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完全重新搭建了一道潼关的城墙,在黄河岸边做了一段很长的掩体,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包括大量的资金。但观众看了剧后会明白,这样做是值得的”。

  精心打造“西北剧” 书写刀客抗战传奇

  史晨风常说,“这么多年,我们总能看到四川戏、东北戏,但就是很难看到一部陕西戏,看不到电视剧里出现西北文化的浓厚气息”。作为一个在西北插队4年,生活了30年的老导演,把西北文化呈现在荧屏上,成为了史晨风自觉扛起的责任,而《兵出潼关》正是这份责任的结晶。

  《兵出潼关》全剧一开场,潼关地区最有特点的文化元素——“老腔”便惊艳亮相。作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之一,流传千年的“老腔”唱出了西北文化古朴、粗犷的特色。除了“先声夺人”的老腔,史晨风透露,剧中对西北文化做了方方面面的展现,“潼关的肉夹馍在陕西是非常有名的,它的馍是脆的,不像西安等地的馍是软的,像火烧一样、酥酥脆脆的、香极了。还有各种面、麻食等等,都是潼关特色”。

  所有的故事都以人为根基,展现西北文化自然也得回归到西北人上来。在史晨风看来,西北人说话很有特点,堪称言简意赅,“我在写剧本尽量回避长句子,因为陕西人说话时喜欢一个字、两个字地往外蹦,给人一种硬硬的感觉”。除了语言,史晨风在《兵出潼关》中着力塑造了一种西北地区特有职业——刀客。“在西北尤其是关中一带有很多的刀客,我插队时见过一个烧火的老头,有人把他惹了,结果被暴打一顿,这才知道他原来是西北非常有名的刀客。刀客是西北地区非常有特色的职业,靠为别人押镖谋生,但不像镖局那样有规模、有组织,刀客都是做散单,但在江湖上很讲信誉”。

  史晨风认为,西北人最大的特质就是那种憨直、不回头的性格,这些在剧中“刀客”方振东身上有很多的体现,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更是被成倍地激发出来,“我们试图通过方振东(谷智鑫饰)这个人物来窥视八年抗战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以及方振东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刀客成长为一个知道大仁大义,心中有国有家的抗日战士的”。

  守住底线从此剧开始

  作为一个拍了几十年戏的老导演,史晨风承认电视剧是一种快餐文化,但他接受不了“娱乐至死”,“我们努力地向观众靠拢,尽量满足观众世俗的审美需求,但作为一个导演,让我毫无底线地去迎合观众,我也做不到。”

  在史晨风眼中,他们这代电视人确实显得有些特殊,“我们的经历和教育,都让我们有些抗拒‘娱乐至死’的东西。我也会拍一些纯娱乐的作品,但我更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去拍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史晨风坦言,如今之所以雷剧、神剧特别多,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只想挣快钱,不肯在剧作上下功夫,“最近这几年,电视剧从制作水准上来说都没有太大问题,更多的还是在剧作上的问题。我们西影厂,尤其吴天明带出来的兵,都有些这样的‘毛病’,对剧本要求特别高,永远在和编剧发生冲突,因为我觉得文本不扎实,拍得再好都没有意义。”

  具体到《兵出潼关》这部剧,史晨风的标准很简单:在不雷人的基础上,画面有可视性,故事有趣味性,又能符合世俗的审美标准。身为导演,史晨风坦言做到商业性和审美追求的平衡是很难的,但这不是“堕落”的借口。剧中饰演方振东母亲的刘佳就给史晨风做了很好的榜样,“拍这部戏时,刘佳老师的很多粉丝都来看望她,对她特别的尊敬。我和刘佳老师谈过这件事,她说没什么特别的,认认真真拍好自己喜欢的戏就好”。

  史晨风表示:“坚守底线是我们这些人能为这个时代做的唯一的事情,如果这个底线也丢了,那我们这些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史晨风甚至和投资方明确表示,《兵出潼关》这部剧不一定有很高的收视率,“但没关系,我们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部剧,同时没有丧失我们心里的底线,这是最重要的”。

  在史晨风看来,随着大量同质化抗战剧的不断增加,质变的时候已经快到了。“我现在正在准备下一部抗战剧,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有能力拍出既能坚持自己,同时又赢得更多观众喜爱的好剧。”

(责编: sisi)

文章关键词: 兵出潼关史晨风西北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