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组国安铁三角:值得为它痛苦

2015年04月28日11:03   扬子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于无声处》剧照 《于无声处》剧照

  今晚,由江苏中天龙传媒公司出品的大型国安反谍剧《于无声处》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隆重首播,这是近年来江苏出品的优秀剧作在央视亮相的少数精品大戏。5月初,江苏卫视[微博]也会接踵播出。本剧因集结了三个电视业界“大佬”——都是“50后”的编剧高满堂、导演阎建钢[微博]和出品人隆晓辉,而备受业界瞩目。近日,扬子晚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了该剧搭建的台前幕后经过。

  大腕编剧高满堂:140字打动了我的心

  阎建钢,《中国地》、《赵氏孤儿案》的导演;高满堂,《闯关东》、《老农民》的编剧;隆晓辉,江苏中天龙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国家机密》系列的总制片人。这三位业界大咖中,前两位虽神交已久却并不相识,而把他们聚在一起的,是第三位——隆晓辉,一直在国安剧这块土壤上辛勤耕耘的江苏著名影视人。他用了什么样的绝招打动了高满堂与阎建钢呢?原因说来有点“神奇”——只是一段凝练之后不足140字的故事。

  据了解,《于无声处》从剧本创意阶段起到真正开拍,由于特殊而敏感的题材,花费了五年的时间,《于无声处》恰恰是于无声处经历了九死一生,如果没有隆晓辉的倔强和坚韧,就不可能会有这次三个人的强强联合。隆晓辉回忆说,他某次见到编剧高满堂时,用了140字一句话浓缩了对这个国安故事的设想。而从来没有接触过国安题材的大编剧高满堂,在此之前对“国安剧”几乎一无所知,唯一的感觉就是“神秘”。但是,就是这个设想,却深深地打动了高满堂,高满堂对记者表示:“除了国安题材充满了悬念、智慧,最最打动和吸引我的却是总制片人隆晓辉给我讲的这么一个故事,它的故事核有无限裂变的可能性,这种吸引力超过了我对陌生类型的担忧。而且对我而言,越是陌生的题材领域,我越是有挑战的冲动,把自己的想法与新的领域融会贯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于是,这位编剧大佬为了新题材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疯狂恶补,并开始了创作,“这个故事就是看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中,一个在特殊战线上、有着特殊身份的小人物,他的缺点、情感,而我们与他共成长、共命运。”

  阎建钢和隆晓辉:我们都是拱槽子的人

  《于无声处》以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核潜艇、航母研发为背景,三十年的时间跨度,将两个国家的较量放在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故事中,在一个案件背景下,展现人物的爱恨纠葛和迥异的人生。最终把这个故事用影像呈现出来的导演阎建钢的加盟,也像是一个“天意”。阎导在听了故事后说了一句话让隆晓辉至今记忆犹新,而这句话也正切中了他心中想要通过《于无声处》传递出去的主旨,“他说他想表现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牺牲。精神上的牺牲,比如马东,比如像马东一样的国安人”。

  于是,一个为“国安剧”百折不挠的制片人,一个为小人物命运笔耕不辍的编剧,再加上一个始终肩负着社会责任感的导演,三个人很快组成了一个“铁三角”。2013年的10月19日《于无声处》开机,那天正是阎建钢女儿的生日,他特意在片场抽空给女儿打了个电话,这个举动给隆晓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多过去了,两个人再次提及此事把这种巧合称之为 “天意”。隆晓辉和阎建钢都是1959年生人,都属猪,对此,阎建钢做了一个非常可爱的比喻——“我们都是拱槽子的人,但是隆总是从地皮就开始拱了,我们一起恨不得要把这个槽子给拱穿了。”《于无声处》中马东有句台词,“有些事情,值得去为它付出,值得去为它痛苦。”这也正是三位幕后主创的心声。

  扬子晚报记者 张漪

 

(责编: sisi)

文章关键词: 于无声处阎建钢高满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