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视前沿 > 《美国偶像》第五季专题 >正文

《美国偶像》中国开播遇冷 超女原版本土化进程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19:45 财经时报

  虽然在WTO的框架内,中国并没有义务开放广播电视平台。但随着新技术、新媒体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使得政府很难延续以前的监管方式,于是《美国偶像》抢得了在中国的播出权

  “超女”原型,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真人秀《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第五季创造了多个第一。在给中国电视界送来“马刺”的同时,也实现了节目创始人富勒的话:“赚尽娱
乐产业链上的每一分钱。”

  《美国偶像》成“中国鸡肋”

  《美国偶像》在风靡欧美4年,收视人群超过全球1/2人口,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其第五季终于第一次在今年1月21日登陆中国。 “由于要加字幕,因此在中国播出的时间是每周六、日晚23点,要迟于每周二、三的美国国内的播出,不过一个月来,效果还不错。”星空卫视公关部经理张蕖说。

  我们的“超女”还需要披上一件温情脉脉的外衣,用笑容和眼泪来掩盖成功的艰辛,失败的痛苦。而《美国偶像》则要直白、赤裸得多,强调淘汰的残酷性,展现人性的丑恶面。美国梦不相信眼泪。但美国梦在中国呢?又是怎样的命运呢?

  由于星空卫视只能在广东省有线网以及全国三星级以上酒店、涉外公寓以及有涉外业务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播放,因此能看到《美国偶像》的观众非常有限。而又有过半的观众抱怨《美国偶像》“深夜播出,时间太晚”,四成的不满“比美国国内播的慢太多”。对于“偶像”为何在星空遭此冷遇,播出时间选在午夜23点,星空卫视公关部经理张蕖告诉记者:“由于我们星空卫视有自己的主打节目,所以对于买来的节目安排就会有很多考虑。”

  在新浪关于《美国偶像》的调查中显示,关注《美国偶像》新闻的网友,有50.86%的在收看,并且认为“非常好看”;另有7%的在收看,认为“一般般”;17.57%的“还没有看,准备看”;还有24.57%的“根本不想看”。

  似乎在媒体,谈及《美国偶像》就不能不把“超女”拿出来说事。新浪也自然不例外,结果发现,有42.67%观看新闻的网友“最爱《美国偶像》”;只有23.96%“最爱‘超级女声’;还有17.01%的人为”各有千秋,不好说“;也有16.36%的”根本不关心“。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一位新浪网友则说:“不喜欢美国的,还是喜欢自己国家的超女,因为文化不同。”另一位网友的观点则是:“两国文化不一样的,没多少人看。”

  文化差异导致观者不多

  褪去了温情的外衣、赤裸残酷的、覆盖面不广、迟到3天、还要人午夜守候的《美国偶像》在中国难以掀起大浪。对待“偶像”的态度也反映了星空传媒集团的困境,一方面节目努力本土化,却不得认可,从最初落地广东的100万户观众到2005年三季度“广东观众约12万”。青海卫视2005年8月又停牌,新闻集团在华受挫甚大,将许多原来星空传媒制作,在青海卫视的播放的节目,又回到星空卫视,令星空传媒集团慎重起来。

  另一方面,星空卫视大量引进在美国火热非常的节目,如之前火爆《老友记》(Friends)、当前的《美国偶像》,希望用他们来“救视”,却又不愿让他们大放光芒,因此都选在23点播出,以免自己辛苦本土化的节目遭受冷遇,被人遗忘。于是“偶像”也就成了“鸡肋”。不只是星空卫视,在华落地的33家海外卫视几乎都面临着本土化和进入尺度的困境,使卫视本身也成了“鸡肋”,苦心经营。

  但《美国偶像》即使变成“中国鸡肋”,也丝毫不影响《美国偶像》的盈利,“偶像”4年来在电视广告、唱片发行、授权纪念品和演唱会门票等各方面,创下了超过10亿美元全球总收入的惊人业绩。而之前这些钱基本与中国无关,所以今年《美国偶像》在中国卖多少版权费,都是净赚的。至于到底卖了多少钱,星空卫视则声称是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中国偶像》何时到来?

  有专家认为,《美国偶像》始终是美国的,中国人注定是旁观者,热情再高涨也不会如观看“超女”般大把花银子,乐在其中的。海外娱乐巨头也自然不会甘愿只在中国这块世界上最后的娱乐之暴利地做一个旁观者,赚一点版权费。

  虽然在WTO的框架内,中国并没有义务开放广播电视平台。但随着新技术、新媒体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使得政府很难延续以前的监管方式。目前中国正处于3G前夕,网络电视(IPTV)正在商业试点,数字电视力求推广,在其中海外传媒巨头都没少费力,而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引爆文化娱乐产品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何设计适应文化消费市场特点的商业模式,获得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丰收,这是中国文化娱乐界要认真思考的。

  中国目前90%的节目都有外国原型。“超女”就要开始新的风暴,其原型《美国偶像》也来了,二者相遇,“超女”已然先声夺人了,但后者凭其强大的原创魅力也势必给国人巨大冲击,同时送给中国电视人一根“马刺”——原创。真人秀节目虽然在中国如火如荼,但自创的基本没有火爆的。随着电视娱乐业的进一步开放,以后这样“原型”的刺激还会更多,观众还能不能喜欢或忍受这些“学走样”的《梦想中国》之类的“真人秀”呢?

  让我们期待属于自己的《中国偶像》,告别走样,PK快乐。本报实习记者 张克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电视剧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