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9时,回龙岗一号厅将挤满跟评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亲友、弟子和戏迷,他们都是参加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的遗体告别仪式,来送花老最后一程的。昨日下午,花淑兰弟子们自发举行了花淑兰追思会,据了解,花淑兰艺术研究会即将成立。离别让人伤感,可如果仅仅是伤感那似乎毫无意义,毕竟花老临终前最大的牵挂就是评剧,她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评剧的振兴。”花老走了,而她的愿望谁能帮她实现呢?昨日本报记者通过采访沈阳评剧院副院长冯玉萍、沈阳市艺术研究所徐雅丽及花淑兰老师的众多在评剧舞台上奋
斗的徒弟们,得出结论:评剧需要振兴,也有条件振兴,要恢复往日的繁荣,得要“三有”。
有生命力的剧本
时代前进的脚步,无情地踏碎了生命力脆弱的作品。一出出新作品使黄梅戏、豫剧、越剧影响力超过了评剧,这是事实,虽然许多戏迷不情愿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国家搞了几次评剧艺术节之后,一批评剧新作与观众见面了,但还远远不够,评剧爱好者们期待着有一批成兆才、曹克英档次的评剧作家出现。
有奋斗终身的演员
有百年历史的评剧,造就了一大批评剧艺术家,从解放前的白玉霜、刘翠霞到解放后的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他们用精湛的表演征服了观众,赢得了观众的喜欢,也使评剧变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高雅艺术。评剧要振兴,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演员艺术家。很多人发出感慨,活跃在评剧舞台上的演员,还没有一个能具有自身特点的领军人物。
有高水平决策机构
冯玉萍院长表示,振兴评剧,最重要的因素是依靠现有的队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当务之急是尽快抓出一批好作品,培养出一批会唱戏的好演员,评剧要发展,要振兴,没有清醒、明白的决策机构是难以实现目标的。
时代商报记者孟园园评剧之历史
评剧前身是“穷人”评剧起源于100多年前,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评剧前身是莲花落,俗称蹦蹦戏,是乞丐创造的口头说唱艺术。曾受梅兰芳赞誉1909年成兆才等人改良拆出莲花落,1915年,成兆才率领庆春班进入天津,京剧演员梅兰芳看了月明珠的演出后说:“唐山落子大有前途”,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东北完善提高1919年,赴东北三省各地巡回演出,因为有了自己的剧本,独特的唱腔板式和一套相适应的音乐伴奏,评剧已形成一个新兴的大剧种。时代商报记者孟园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