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以写实绘画闻名中外;1992年回国经商,创逸飞集团涉足影视、服装、广告及出版等多种视觉产业,事业如何继续成悬念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位于北京北新桥的“逸飞视觉”公司如今显得格外寂寥。本报记者徐万涛摄 虽然陈逸飞生前以周庄风景和仕女琴韵画作屡创油画拍卖纪录,但最为美术界承认的作品还是这幅1976年他与魏景山合作,现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的《蒋家王朝的覆灭》(又称《占领总统府》)。 陈逸飞曾任总策划的《青年视觉》月刊,以400页超大型豪华开本和时尚的封面引起出版界瞩目。 陈逸飞旗下的LAYEFE服装品牌,已经在35个城市中拥有100多家连锁店。
本报讯(特派上海记者孙琳琳记者雷丹)自1992年回国后,陈逸飞就迅速建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品牌的商业帝国,旗下共有逸飞服饰、逸飞模特经纪、逸飞文化影视传播等数家公司,事业横跨纽约、香港、北京、上海。获悉他去世的消息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走访了他位于北京的逸飞视觉和位于上海的公司总部,发现偌大的办公楼里已经人去楼空,并无一人留守。
而记者了解到,其家人目前正在紧急磋商陈逸飞的身后事,其庞大的产业如何继承尚无定论。
上海逸飞集团总部:人去楼空无人留守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逸飞集团所在地—————位于上海延安西路的长峰中心。中心的十八、十九两层全是逸飞集团所有,虽然办公区充满艺术气息,但其所在的写字楼却并不算高档,与和它紧挨的同属长峰集团的五星级写字楼相差甚远。
记者推开逸飞集团总部的玻璃大门,室内出奇地安静。现场除了一名值班保安外空无一人。他透露,本来一早公司还有人值班,到中午时分就全部离去。所有公司门面上均未设有明显标志。而最出乎意料的是,在所有公司的内部,记者并未看到陈逸飞个人的绘画作品。
长峰中心的保洁人员告诉记者,陈逸飞出入公司很频繁,经常主动与保安和保洁人员打招呼,待人十分亲切。从为数不多的几次露面来看,并未感觉他身体状况有任何异样。
北京逸飞视觉中心:春节前最后一次露面
昨日下午记者还来到了位于北新桥的“逸飞视觉”,这是一个三层的呈现不规则几何形状的小楼。据悉,这里以前是老北京电视机厂的车间,2002年底开始改造,由陈逸飞亲自参与指导设计改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一层空着,二层是建筑景观设计室和陈逸飞所开的模特公司。三楼是他与香港方面合作的杂志《BEIJINGTATLER》以及服装品牌。
“他身体的确不是很好,但是,走得太突然了,谁也想象不到”,陈逸飞建筑景观设计室的合伙人仲松先生告诉记者。春节之前,大约一月初,陈逸飞最后一次来到北京的工作室。这次他并没有呆太久时间,而这竟成了两人的最后一面。
争议
陈逸飞:成功的艺术家,还是商人?
“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这是很长时间以来国内艺术界私下议论陈逸飞的经典语句,尤其是在北京的艺术圈,不论是前卫艺术家还是正统的油画家圈子,多数都避免在正式场合谈论他。
而陈逸飞似乎对此并不在乎,他曾经说:“别人怎么想我,冠以什么名称并不重要,做事情按照自己的原则考虑:第一是不是喜欢,第二是不是有条件做,第三,对社会是不是有益处。”进入上世纪90年代,陈逸飞更是超越绘画领域,开始涉足模特经理、服装设计和出版行业,成为了财经类报刊报道的对象。不过他自称是“视觉艺术家”,他把自己涉猎的各领域统称为“视觉产业”。
绘画:以此成名,评价内外错位
陈逸飞在美国取得的成功让他成为艺术界私下议论的中心,事实上,在去美国以前,陈逸飞已经是一个相当受瞩目的画家。他在“文革”期间的革命历史题材绘画上已经显露出才华。1976年他与魏景山合作创作的油画《蒋家王朝的覆灭》(又称《占领总统府》),曾获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评选一等奖,后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1980年,34岁的陈逸飞揣着38美元前往纽约留学,他在亨特学院刻苦攻读,受到美国最成功的画商、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汉默的赏识。陈逸飞笔下小桥流水、仕女弄琴的古典情韵吸引了汉默,之后他成为汉默画廊的签约画家。1985年,他的《故乡的回忆》(又称《双桥》),被汉默访华时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他画周庄的作品还成为联合国首日封图案———周庄从此成为旅游热点。而此后在曼哈顿的富人社区居住的陈逸飞也成为国内艺术界交口流传的话题。
1995年,陈逸飞与伦敦著名的玛勃洛画廊(MARLBOROUGH)签约,成为第一位与之签约的亚洲画家。1997年,陈逸飞的《罂粟花》拍得387万港元,成为当时华人画家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根据他的作品的销售纪录,有人估计1991年到1998年间,陈逸飞仅33幅拍卖成交作品的价值就已接近4000万元人民币。
美国评论家称他是“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但国内多数评论家却批评他的成功只在于发现并贩卖了“国际市场”需要的中国符号———中国仕女、老上海、小桥流水等。
设计:创“逸飞”品牌,遭作秀批评
1992年陈逸飞回到上海,艺术创作之余就全力进行商业上的尝试。他的公司起始于1993年,雏形为拍摄电影《海上旧梦》而成立的陈逸飞工作室。今天,逸飞集团已经拥有一个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四个服装品牌、一家模特经纪公司以及广告公司、环境艺术公司和出版公司,并于2000年获得著名风险投资基金“软银”等联合投资。
他曾经说自己相信“获得视觉的享受,其实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对视觉享受的渴望,已经日益转化成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视觉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兴奋点”,因此他提出在所谓“大视觉”范围内发展产业,其中最成规模的是1997年成立的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创立LAYEFE女装、LEYEFE男装等服饰品牌,并且重组3E服饰品牌。
除了逸飞时装外,陈逸飞还帮助联想设计计算机造型、开逸飞时尚餐厅、做时尚网站,甚至还做整个城市的美容设计,只要跟时尚有关、跟“美”有关的,陈逸飞似乎都很感兴趣。除了画画,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各种事业的推进上,现在逸飞集团注册在百幕大,品牌公司则在纽约,投资公司在香港,然后再到上海成立了独资与合资公司,因此也算是一家跨国公司。
但在大多数人眼中,艺术家和富商,大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人们很难接受两者的“结合”。因此又有不少人对他“弃画经商”表示不屑,批评其频繁出席各界交际活动,创造众多以“逸飞”命名的产业是作秀与自恋。而陈逸飞给出的回答是,艺术不是象牙塔中个人化的东西,而是创造财富。
出版:倡导新形式,策划有得有失
陈逸飞近年锐意在出版界发展。他去年的主要工作是推出了《逸飞视觉》丛书,这套“杂志书”使用PVC的透明塑料充气包装,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出现。陈逸飞说:“它采用杂志的新资讯,加上精致书籍的收藏性,它是一种崭新的出版形式。”
他在杂志出版方面则有得有失,2002年他和香港TATLER合作了《艺术家·上海TATLER》,这是一本面向高消费者、名流绅士、公司高级主管、高层政府官员的高端杂志,已经在上海滩成为时尚标志之一,取得了相当优秀的销售业绩。不过他们在北京创办的《BEIJINGTATLER》则几经波折,首先在刊号方面几度变更,其次内部管理上也出现问题。曾经在《BEIJINGTATLER》工作的编辑评价说“陈逸飞先生人很好,对员工也彬彬有礼,但是北京不比上海,可能在内部管理和外部关系上不如上海。”
另外一个挫折是,2001年他曾经和《中国青年》杂志合作策划出版《青年视觉》(VISIONMAGAZINE)月刊,这本400页超大型豪华开本的月刊2002年一月创立后引起瞩目,他担任这一杂志的总策划。不过后来却发生不愉快的纷争,导致合作破裂,这也是他后来推出《逸飞视觉》的原因。
虽然在出版、设计方面有所探索,但是这些成绩远不及他在绘画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人们对于陈逸飞的兴趣仍然是他的绘画。他的朋友傅亚明透露说,“已经约定六月份在北京举行他的个人国画展,展示他在创作上不为人知的一面,但是,现在,一切都得往后推了”。本报记者周文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