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以王志文的演技和号召力,对制片方来说无异于一张金字招牌,但选择他,也并非全无顾虑。要说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个人的“臭脾气”和他演技一样出名。“一开始听说制片方请了王志文来演,我不是没有过顾虑。”上周六,在宁波接受记者采访的导演苏舟这样说。他告诉记者,尽管这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但他对王志文的“脾气”早有耳闻,所以进组前有意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签合同的时候,我就跟制片方提出一个条件,如果导演和演员在艺术上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我可不可以保留离开剧组的权利。”他说
。
而恰恰就在同一个时候,王志文也同样向制片方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希望在合同书上写明,在尊重原小说精神的基础上,他有权利配合导演对台词进行修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在某种程度上让导演对他的“臭脾气”产生了好感,两人的合作并未出现预想中“破冰之旅”的局面,反倒如行云流水般展开。
3月12日《国家干部》开机,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大部分的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比预想中的进度快了很多。“预计到6月中旬就能杀青,我们两人在现场磨合得非常好,有时候我晚上把剧本修改好,第二天拍戏前把复印件给他,他要是觉得台词念起来不舒服了,就会跟我说。”苏舟表示。
“臭脾气”应对挑战
说王志文“脾气臭”,不是没有道理。在组里,除了拍戏,他很少和同组的演职人员接触,基本上选择独处。有媒体来采访,他也一概拒绝,即使在拍摄现场被记者逮到,他也是用“谢谢”搪塞,不肯多说什么。但也许正是这样的“臭脾气”,成全了他在创作上的投入。演过“情圣”也演过“毒枭”的他如今第一次出演“国家干部”,挑战不少,大段“枯燥”台词怎么让观众听了不烦,看多了“高、大、全”概念化的荧屏干部形象,怎么让观众觉得耳目一新……为此,记者走进了《国家干部》剧组,看看这一大堆问题怎么在他的“臭脾气”面前迎刃而解。
挑战一:驾驭高难度台词
在接受采访时,导演苏舟强调说,拍这部戏,对演员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消化台词。因为原著以官场为题,当然会有大篇幅的官场语言,要消化这些语言,让它们成为观众能够接受的台词,还是要下一番不小的功夫。而在这方面,王志文的举动则在拍摄第一场戏的时候,就把全组人震住了。
第一天的戏,导演本来非常担心,因为给王志文的任务是要他一个人驾驭一段长达4分钟的长台词,“开拍之前我们都非常担心,但最后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台词非常生动,虽然台词写得政策性很强,但他说得非常生动。”苏舟说,王志文的表现让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感觉心里有了底。
其实,了解王志文的人都知道,他坚持保持半年拍戏、半年休息,自己看不中的本子,绝对不拍的原则。而接拍《国家干部》,恰恰是因为小说打动了他。为了把角色演得生活化,王志文除了在拍戏现场仔细琢磨,与演员、导演一起讨论,每天回到住地,还是要花上两个小时准备台词。每到这个时候,他的“臭脾气”在组里同仁眼里也变得可爱起来。
挑战二:打破概念化形象
说到艺术作品里的党员干部形象,观众往往会抱怨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而要把夏中民这个角色塑造得真实可信,
与众不同,王志文没有少琢磨角色。原来小说里的夏中民有点“大老粗”,他直接搬到自己身上过于简单化,也与自己的特点不服,于是就同导演商量,是否可以把角色处理得更知识分子味道。为了让人物看起来生动可信,每场戏,王志文总是少不了与导演商量,怎么把人物的厚度表现出来,两人达成的最后共识是,让夏中民“思考多于表态”。拍摄过程中,以他的脾气,往往是边拍边磨,一场戏常常会拍上5、6遍,而关于他的戏,圈内早已有了普遍的共识,就是越磨越好。
挑战三:拒绝“舞台妆”
有了语言和神韵,又该怎么在形象上生动表现剧中塑造的党员干部呢?王志文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要本色一点,尽量往朴素里演:头发不多,没关系,只要镜头里的自己看起来真实就好。妆,也尽量不上,只要简单描一下眉毛就成。说来也怪,他这一不上妆,惹得组里的演员们也跟着“朴素出镜”,干脆一起追求生活化的效果,整个演员群体都不怎么上妆。
挑战四:演活“枯燥”戏
剧本还又一个特点,会议戏特别多。以往这种戏演员往往是坐着表演,这样一来,没有了场景的转换,如果台词再一长,难免给人枯燥之感。为此,导演想了不少办法,比如把原来会议室里的戏改到走廊上,或者从食堂打完饭出来的路上。在技术角度,也利用了大量的“无技巧剪辑”的手法,就是当演员在表演大段台词时,用多个机位在不同角度进行拍摄,最后再用剪辑的方法把各个角度的片断连贯起来。这样一来,可以让观众在听大段独白时不会感觉太闷,增加了镜头里的信息量和全片的节奏感。但这种拍摄方式,对于演员的表演则是一种考验,而身为台词老师的王志文对这种方式不仅适应,而且还因此多了不少火花,为原本很可能十分“枯燥”的戏增添了不少张力。
只想一个人
戏里“舌战群儒”的王志文,到了戏外,则成了完完全全的“只想一个人”,常常一拍完戏便玩起了“失踪”,遇到媒体,则一概用“谢谢”当挡箭牌。
拍完戏:一个人“逃跑”
王志文喜欢演戏,也喜欢独处。戏里戏外都是这样,在现场的拍摄间歇,他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研究台词,非常安静,而拍完戏,他也“脱离”组里的“群众”,一个人跑去打打高尔夫球或者和朋友们聚聚。据悉,有时乘着拍戏间隙,他会悄悄溜出剧组,到外面的海鲜店去独自享受一番。比如到附近找个农家饭店,尝尝人家刚出土的笋,自家养的鸡,小溪里刚抓上来的鱼,还有活蹦乱跳的大泥鳅。对于他这个“脾气”,组里的人倒也都表示谅解,每个人都有自己“休息”的方式,也许正是他的这种休息方式让他可以彻底放松下来,为自己“充充电”。
遇媒体:“谢谢”成挡箭牌
戏拍了两个月,特地赶来剧组采访的媒体不少,唯独王志文的表现最“低调”。即使在拍摄现场对于记者的采访要求,他也总是用“谢谢”来搪塞,始终保持“封嘴”状态。有外景戏的时候,墨镜则成了他最好的“武器”,而拍摄间歇,躲进一辆车子里休息一阵子也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
背景
电视剧《国家干部》根据作家张平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该书去年年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引起相当反响。
剧情:
常务副市长夏中民和常务副书记汪思继都是在登江市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每一次对他们的提拔动议,都会在登江引起轩然大波,引起方方面面的骚动和纷争,有些人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新一届党代会和人代会即将召开之际,面对着老书记的即将离退;面对着书记市长位置的再次空缺;面对着新一轮的干部人事调整,登江市又一次陷入空前的纷争之中。谁将对他们的提拔任用起决定性作用,让登江市的上上下下面临着严峻考验和巨大危机……(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