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 音乐剧《电影之歌》专题 >正文

导演张婉婷:探索空间大观众需培养(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00:34 新京报
  作为《电影之歌》的导演,张婉婷早年在纽约大学读书时,本身就是先读戏剧,然后再去读电影的;后来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看过大量优秀的英国舞台剧。记者5月20日分别电话采访了该剧的舞美设计叶锦添和导演张婉婷。前者更注重一些高科技手段在这个艺术领域的运用和如何吸收外来技术与民族特色的融合问题,身为导演的张婉婷显然更多谈及音乐剧本身和她的观众。

  叶锦添:吸收外来技术表达民族感情

导演张婉婷:探索空间大观众需培养(组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叶锦添

  认为高科技手段需要用,艺术借鉴也无所谓,但要抓住自己民族的文化。

  新京报:你现在为多媒体电影音乐剧《电影之歌》做舞台设计,关于流行视觉元素在音乐舞台剧中该怎么运用,包括流行视觉元素对流行音乐剧类型界定的作用有多大?

  叶锦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艺术开始探索科技的新发展,他们开始研究装置艺术,还有一些电子技术,当时出现了观念艺术,于是多种形态和技术都运用在了舞台上,包括现代艺术的元素。

  到七十年代的时候,舞台剧的表现手法就已经非常丰富了,而且舞台剧是和电影分开的,于是舞台中出现了一些纯艺术的新科技表现手法。但这仅限于西方,中国起步很晚,当国外已经很成熟的时候,中国还谈不上发展,还是在吸收和借鉴。

  新京报:所谓多媒体舞台剧或者音乐舞台剧,他们是否是两种概念,而流行视觉元素对于舞台剧的界定起到了多大作用,或者说这种界定是否也受别的因素的影响。

  叶锦添

  :我觉得这些都是观众的看法,现在每一个地方文化都有它的传统,就像《茶馆》,是很早期的舞台剧,但到现在还在演,而现在一些新的作品,一些是在沿用以前的方法。但多媒体加入了非常多的科技元素,改变了以前那种方法。所以他不只是对白,像《茶馆》是以对白为主的舞台艺术,它不是音乐剧,所以它不会牵扯太多的技术,但是舞台如果用影像放出来,没有真的道具布景,它提供的是新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多媒体产生的作用。

  新京报:当然本身也得是“剧”。

  叶锦添

  :当然,“剧”中的多媒体是投影、灯光和戏剧都在发展。

  新京报:就是把布景、舞台、装置、多媒体都一块集合在一起了,而不仅仅是电影投影和剧情相衔接那么简单。

  叶锦添

  :对,它是让舞台出现新的艺术形态的手段,让舞台视觉更为丰富。多媒体在内地的发展现在多限于Fashing鄄Show、展览等。

  新京报:除了多媒体之外咱们所说的舞台上的视听元素还包括哪些呢?

  叶锦添

  :多媒体只是一个技术,它的手段是通过一些新的特技来完成,其实是大型机械和布景的结合,时装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视觉元素,还有新的美学风格,媒介、观念、音响等等。

  新京报:你创作的时候是不是也考虑怎样来适合内地观众的口味?

  叶锦添

  :当然有考虑,我觉得国内目前的舞台设计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在这里每做一步都会牵扯很多事情,干扰艺术创作。

  新京报:你怎么看这次为电影百年音乐剧做的设计?

  叶锦添

  :电影百年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是又一次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内地的舞台设计也有可取之处,比如它的严谨,传统,尤其是布景画和美工,很有特色。

  新京报:观众审美需求可能需要更新的东西,需要更容易刺激他们感官的东西,你是不是希望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

  叶锦添

  :是的,主要就是要加入新的想法。我觉得不管是在香港、台湾甚至国外,能像国内一样做经费充足的大型演出已经越来越少,但目前,我觉得国内还是比较希望看到新的东西,它的创作力度还在,但因为是过渡期,所以许多想法都很难到位。

  我的意思是,国内的探索空间很大,但是也很累,好多工序都要重新开始创造,比如制作部门。因为这些因素只有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练才能比较专业,但国内的舞台视觉部分发展时间很短,甚至还没有开始发展,比如多媒体,国内的多媒体可以叫做硬体多媒体,但我希望它能变成软体的,即国内仅仅是有投影机、有音乐、有舞蹈、有舞台这些都是工具,却融不到一起去。所以这次电影百年中我的设计和我原先的想法还是会有出入,但也没有办法。

  新京报:你说现在国内的创作还处于借鉴和学习阶段,那像你现在在国内做的这些尝试是属于借鉴还是在探索?

  叶锦添

  :艺术上的借鉴是无所谓的,关键是要抓住自己民族的文化,用你自己的创造来表达这些文化,是用别人的技术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张婉婷:观众未达到看剧心态

导演张婉婷:探索空间大观众需培养(组图)
  《电影之歌》的导演张婉婷认为在国内形成看音乐剧的固定人群还需要时间。

  新京报:你以电影导演的身份为观众所熟悉,这次你怎样定义你为中国电影百年纪念导演的《电影之歌》?近年音乐剧在中国演变成比较流行的样式,比如卖座的《雪狼湖》等。流行音乐剧的艺术水准你认为该如何保持?

  张婉婷

  :我会定义《电影之歌》为一出歌、影、舞剧,同时又是一部电影作品,是一个新的媒体。《电影之歌》也属于音乐剧,但其实现在很多音乐剧已经超越了音乐剧的形式,像近来我看的《吸血僵尸》,利用很多的多媒体手段,时空完全不受限制了。

  《雪狼湖》是一场很好的娱乐节目。音乐剧和话剧不同,话剧更多反映的是编剧家的人生观,除了有观赏性,还包括了编剧的某种追求。而歌舞剧是声色艺融合得最好的方式,让观众愉快、开怀就可以了。

  至于能不能够流传后世,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中的歌曲;而一部音乐剧的深度,也主要看作曲者是不是拿出有质量的歌曲来。

  新京报:中国制作的音乐剧很多都用明星做噱头,或者当主演,比如《雪狼湖》、《永远的张国荣》、《周璇》;而百老汇的音乐剧大都没有名角,流传下来的就是剧本身,而演员一代一代地换下来。

  张婉婷

  :百老汇的剧通常就以剧情、音乐取胜,这些是音乐剧流传下来的价值所在。演员都有A、B角,A角在伦敦演,B角在芝加哥演。不像电影,通常就是看明星。其实很多非商业的电影也未必这样。

  可能中国的观众未达到“看剧”的心态和具备相应的素质,不知道音乐剧到底是什么,这种情况需要慢慢转变,也需要时间形成看音乐剧的固定人群。

  新京报:你如何预测音乐剧在中国的市场?

  张婉婷

  :中国的观众其实很渴望音乐剧,很多剧都卖得很好。理想的是中国会有很多固定的音乐剧戏院,一部剧可以10年在里面常演不衰。现在没有固定的戏院,对技术就有很多限制。比如这次叶锦添给《电影之歌》设计了很多宏伟、精美的舞美,但是我们同时需要考虑道具不能太难搬动。但像《猫》那样,在百老汇固定的剧院里,常年设着一个“猫窝”,就方便多了。

  新京报:但你认为现时有这样的固定剧场,会有相应能常演不衰的剧支撑吗?目前这些流行音乐剧能演多久?

  张婉婷

  :暂时没有一部是可以常演的,未够得上足够的水准。其实不是这里的人缺乏想像空间,而是需要相应素质的技术人员。有条件的话当然可以先请百老汇或者日本“四季”剧团的人来帮忙。

  音乐剧不像电影,没有“NG”(重头再来),所以需要最顶尖的技术,一套完善的电脑方程式。国内很多歌舞团的演员水准很不错,很多艺术院校也开了音乐剧系,导演编剧创意也很好,但目前情况就是“散”,不知道技术的重要,也没有这批人。

  观点

  叶锦添

  多媒体只是一个技术,它的手段是通过一些新的特技来完成,其实是大型机械和布景的结合,时装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视觉元素,还有新的美学风格,媒介、观念、音响等等。

  艺术上的借鉴是无所谓的,关键是要抓住自己民族的文化,用你自己的创造来表达这些文化,用别人的技术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张婉婷

  歌舞剧是声色艺融合得最好的方式,让观众愉快、开怀就可以了。至于能不能流传后世,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中的歌曲;而一部音乐剧的深度,也主要看作曲者是不是拿出有质量的歌曲来。

  可能中国的观众未到达“看剧”的心态和具备相应的素质,不知道音乐剧到底是什么,这种情况需要慢慢转变,也需要时间形成看音乐剧的固定人群。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张璐诗 天蓝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