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前不久闭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等三家协会联合发出倡议,呼吁全国电影院在每周二将电影票价降为半价。
电影票降价的呼声由来已久。半价日的提出,再一次引发了关于电影票价的争议。
高票价:想说爱你没底气
上海、北京、深圳等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一张电影票常常高达50元至80元。一家三口上一次电影院,电影票加上饮料、小吃,起码要花去两三百元。这让原本应该是一种大众娱乐的看电影变成了奢侈的活动。高票价的直接后果就是抑制了很大一部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欲望,而宁愿选择在家看碟片。
一组调查数据显示:1989年中国电影票平均0.25元人民币(约等于3美分)一张,到了2003年,电影票价上涨已经超过100倍,但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不但没有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反而从当年的27亿元人民币萎缩到11亿元。
制片方:堤外损失堤内补
从《英雄》起,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大片,但投资高并不等同于盈利能力高。华谊兄弟公司总裁王中军说,现在大部分电影公司都在亏损,电影产业需要更多国家政策的扶持。他指出,现在很多行业都有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但是电影产业却享受不到相应的优惠,而在制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多重纳税的问题,因此在进入市场前,影片的盈利能力已被大大降低。
王中军说,国外一部电影的利润只有35%来自影院放映的票房收入,剩下的70%来自各种媒体的版权收入。电影的终端是进入电视台,但目前电视台购买电影的价格实在太低,版权费连10%都不到。这使电影的盈利空间再次被压缩,只能“堤外损失堤内补”,通过票房来弥补。
电影院:我的难处向谁说
半价日的倡议发出后,不少媒体将矛头指向了电影院。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张丕民说,电影院有自己的难处,现在很多地方的影院目前还是单厅、没有空调。为了加快城市影院建设,我国允许外资进入。记者了解到,一个多厅影院的投资往往以千万计,面积大、装修豪华的甚至达到亿元以上。影院投资方要收回成本,自然票价就居高不下,造成了观众流失,影院再豪华照样“门前冷落车马稀”。
专家评论道,电影院用高票价收回成本,短时间内固然收益不错。但正如张丕民所说,怎么使老百姓走进电影院才是关系到能否振兴中国电影产业的根本问题。电影院应注意电影市场的长期培育,不要因关注短期效益而“杀鸡取蛋”。
半价日:忽如一夜春风来
电影票价下调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此次的半价日活动,是将电影票价打折从影院的个别优惠,推广成一个行业的整体行为,带来了票价下调的曙光。它究竟能走多远,就要视其能否使票房和人次增加,达到影院、观众的双赢。
令人欣喜的是,半价日“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进电影院”的宗旨,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与回应。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介绍,在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形成多层次、适合不同观众收入水平的电影院和电影票价体系。张丕民也透露,将通过建立大量数字影院来降低农村电影票价,票价根据当地经济水平来制定,在最穷的地方估计只卖1元至2元,富一点的地方5元到8元不等。 李君娜 韩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