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太合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专题 >正文

《手机》响了太合笑了--民营传媒企业在崛起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09:38 中国文化报

  作为2003年电影市场的岁末压轴之作,《手机》自18日首映以来全线飘红,在热热闹闹之余更让投资方、制作方和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而透过《手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商业电影”,更是一部电影掘金记、资本运作实录,以及背后年轻的民营传媒企业逐渐清晰的身影。

  岁末压轴 一部电影成就一座金矿

  记者从《手机》幕后投资方太合传媒有关负责人那里了解到,由于上映时间和档期等原因,《手机》内地票房目前已突破3000万,有望超过《无间道3》,成为冯氏电影中票房最成功的一部。

  太合传媒副总于天宏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欣慰地说:“这是我们企盼已久的结果,也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手机》商业化运作的成功究其根源在于“以产权投资形式嫁接优势资源”所带来的倍增效应。《手机》的直接投资、制作方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具商业运作能力和专业影视制作发行公司,也是作为中国最早在电影中尝试软性广告和贴片广告的华谊兄弟公司与太合传媒投资平台优势互补的产物。

  “其丰富的商业资源、善于与文化产业结合的实力使我们的合作一直非常顺利,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到现在的《手机》,商业化运作已经成为我们渐进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于天宏对记者说,“加上冯小刚导演多年来的票房影响力和与赞助商日益娴熟的合作,他早已能巧妙而富有创造力地将商业元素融入到影片之中。”

  这或可说明,为什么“和生活、时尚紧密联系”的题材,“手机”变“手雷”的故事,机智、风趣外加一点黑色幽默的表达方式,以及由冯小刚+葛优+张国立的“新铁三角”和徐帆+范冰冰的并驾齐驱构成的明星效应能如此迅速地在票房上得到验证。而随着BMW再度携手冯小刚走进《手机》,以及国美电器连锁将预告片搬上自家柜台,《手机》全方位的立体营销模式所造就的商业成功更是毋庸置疑。

  据发行方透露,《手机》在影片还未上映时就已经全部收回了投资。其中企业赞助收入共680万,包括摩托罗拉出资400万、BMW120万等;贴片广告收入预计有2000万;音像版权交易近800万;电影频道可能出价至250万。对此,于天宏告诉记者:“由于众多商家的介入,有效保证了资金来源和降低了制作成本,前期投入基本被冲抵掉了;后期的票房收入和产品销售几乎变成纯利,而诸如规模盛大的首映式、发布会等宣传促销方式更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和媒体的注意力,本身就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再加上衍生产品的开发,《手机》由一部电影变成一座金矿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冰山角下的八分之七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如果说《手机》巨大的商业成功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的话,那么其幕后投资方——太合传媒则是水下的那八分之七。

  成立于2001年的太合传媒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系太合控股集团旗下四大产业投资中传媒领域的专业投资、运营机构。短短几年就通过产权及项目投资快速进入电子传媒投资、经营领域,架构起以传媒产品内容生产、传播为核心的业务模式。

  除了投拍《手机》的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之外,它还拥有目前国内最大、最完备的艺人经纪公司——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家由国有资本控股、民营资本参股的股份制专业电影发行企业——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以及目前国内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和大型演出承办公司——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加上2003年与冯小刚、张国立共同投资成立的太合民众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合传媒应该说正成为目前业界最具投资、运营、资源整合力的企业之一。

  太合传媒通过与最优秀的民营传媒品牌公司的合作,迅速跨越经验曲线和产业门槛,占领制高点的方式进入传媒产业显然有其战略考虑。对此,于天宏表示,目前我们主要集中在电子传媒的内容制造上,符合我们“内容为王”的既定战略,但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而非固定不变的一步。多元化将是我们下一个目标。即当以产权投资方式进入核心领域,内容创新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在拥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和成熟团队的基础上,从制高点辐射和延展整个产业链,包括发行、营销、后传媒产品的开发等,追求投资项目领域的多元化。

  众所周知,衍生产品的开发在国际上这并非一个惊人的商业模式,传媒公司投资的30%通过节目回收,70%则通过后产品开发回收,这已经成为西方传媒的通用法则。具体到电影产业链条上来,我们发现,国际大片的票房收入即便过亿,也只是整个电影全线产品中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促销工具,后传媒产品的开发蕴藏着更大的商业机会。

  为此,太合也正在积极规划进入这一领域,并在电影本身具有真正的票房号召力,其影响力和覆盖面足够大的前提下进行系列化的开发。比如正在着手的《天地英雄》电影原声大碟的制作,据说SONY就已投入200万,其他诸如版权交易、频道购买、海报画册、乃至主题公园等则须时机和时间的配合。

  其实,太合传媒的雄心远不限于此。于天宏向记者透露,太合传媒将会在3—5年内建立一个跨媒体平台。首先,花3年左右的时间把已经投资的影视剧、电视节目内容制作产业做成中国最大最好的,然后,在掌握核心内容、核心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扩大和完善业务外延,从整体产业链实现全方位的介入。他还表示,作为民营资本的太合传媒将会采取更加务实和客观的操作方式,不会为了拓展媒体疆域而去填充现有版图,而要考虑战略目标、资源优势、与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足够成熟的专业团队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对资本长期消耗的承受力等因素,在具有行业有利支撑和财务稳健增长的条件下,与优势资源互补,寻求放大效应和共赢局面。

  谨慎的激进 民营传媒的生存之道

  中国的传媒产业不太像交通、运输、制造、电力等其他行业,除了握有国有资源的大传媒平台和大型广电影视集团之外,民营传媒企业很可能会成为主力军,占据一个日益主流的位置。

  对此,于天宏分析道,目前中国的传媒产业相对其他行业而言总体规模很小,拿电影产业来说,一年才10个亿的票房无论从满足受众需求的角度还是就与国际传媒的差距而言都是非常可怜的。所以,这个行业中还没有巨人。而民营传媒企业在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作为新生力量的蓬勃朝气,以及目前主体规模比较小,行业进入成本也不算高的情况下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但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政策层面上显得比较敏感和脆弱。面对记者的疑问,于天宏的回答是:“目前的政策风险仍然存在,但政策性的调整是不可逆转的。在政策到位之前,民营传媒企业最可取的因应之道就是谨慎的激进,在现有条件下很好地生存,不出现大的风险,但又要比现有体制和思维超前半步。”

  随着国家开放脚步越来越快,要想在未来的文化产业中拔得头筹、获得领军优势而不是被迅速淹没,就必须为突破临界点之后爆发性增长的那一刻作准备。于天宏打了个比方,“这就如同不能因为现在处于冬闲季节,就不去为春天到来时大量的户外运动做锻炼积累。也就是说,当发令枪响起时是否能够保持冲刺速度的关键其实在于平时没有比赛的时候不断地进行体能训练。”

  从近几年传媒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高层在完善宏观政策和培育产业环境方面思路日益清晰,方向也更加明确,工作力度和效度更是不断加大。对此,于天宏认为对像太合传媒这样的民营传媒企业来说,发展前景总体上是乐观的。“如果说为政府进言的话,我认为核心的问题是当涉及到扶持商业群体和营造产业氛围的时候,政府高层需要更多地从产业和市场的角度出发,在推进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更多地倾听那些搏击过大浪、也淘过金矿的市场主体的声音。你要扶持谁,就要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你能给他们什么,而不是你认为他需要什么,应该是什么。”

  “民营传媒对政府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如果这些能够真的实现,我们给政府的回报,对行业的贡献将会远远超出现有的可能性,最终将会形成一个多赢局面。强壮起来的中国企业也必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传媒资本进行面对面的较量。”于天宏坚定地说。蒋多/文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