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音乐 > 滚石乐队演唱会专题 >正文

滚石吉他手基思-理查德访谈:感激上帝我还活着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5:55 外滩画报

  4 月8 日,“滚石”在上海举办了中国首演。在他们动身来中国前,著名艺评人马歇尔·安德森(Marcel Anders) 与“滚石”灵魂人物、吉他手基思·理查德(Keith Richards) 进行了对话。

  M= 马歇尔·安德森

  K= 基思·理查德

  M: 你了解中国观众吗? 你们希望从中国观众那里得到什么?

  K: 我们20 年前就想去中国了。为了这次演出,我们学习了很多东西。就像马可·波罗一样,我们渴望知道关于中国的任何事情。

  M:《石破天惊》(A Bigger Bang) 是滚石乐队8 年来的第一个工作室专辑,对吧?

  K: 我们总是会带着新专辑去巡回演出的。上次的巡回演出的确棒极了,但充满了怀旧色彩,因为那是“40 年掠影” (2002 年发行的《40 Licks》,集合了“滚石” 40 年音乐历程中的40 首经典曲目),所讲的都是旧人旧事。

  M: 这次全球巡演意味着你们又要推出新的现场专辑了?

  K: 嗯,说不定不久之后。不过这得看我们这次巡回演出的表现了。

  M:10 年间4 次发行现场录音专辑, 会不会太多了点?

  K: 确实如此。但是我得说,滚石乐队的现场专辑很有意思。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我们现在有更好的歌了。这是事实。我们是真正的现场演出。如果你真的什么都录制下来了,你就有可能得到比工作室专辑更好的版本。我们是什么都录的, 包括每一次演出、每一次测音。

  M: 你觉得你们还是上个世纪60 年代的那支“滚石”乐队吗?50 年间,你们有哪些变化?

  K: 我们的人员有过一些变化,但是有三个主要成员没有变。50 年过去,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更加智慧了。但是,我们仍然喜欢享受。对我们来说,演出是非常享受的事。

  M: 许多乐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动力和凝聚力,是什么让“滚石”的成员团结在一起这么久?

  K: 我想可能是因为其他乐队的耐力不如我们吧。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并没有针对这个而去参加专业的课程培训,因此只会越来越糟。

  M:“谁”乐队(“The Who”,与甲壳虫乐队、滚石乐队同时期崛起的摇滚乐队之一,并称为19 世纪70 年代欧美的“三大摇滚乐队”之一) 曾说,“我希望在变老之前死去”,你怎么看?

  K:每个人在20岁的时候都会这么说。你看看他们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我可不是个胆小鬼,现在可是我这辈子里的黄金时期。

  M: 这是你们进入音乐圈的第5 个10 年吧,这会让你感到恐惧吗?

  K: 不可能。我实在十分感激上帝, 他让我还活着,而且还让我做最喜欢的事。时间问题吓不倒我,你可以把它也看成是一次冒险嘛。当你开始制作一张新专辑时,你不可能知道最后它呈现出来的样子。巡回演出也是这样,我正是为这样的事情着迷——从设置舞台到整理歌曲,我们要把所有的东西组合到一起,这个过程必须关照到成百上千个细节,例如灯光、地板等等。你永远也别指望从一开始就预想到结果,它既伟大又神秘。

  M: 你是那种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坚持站在舞台上的人吗?

  K: 为什么不? 成天盘算着自己的后事,实在太幼稚了。我也问过自己相似的问题,答案是,如果没到万事俱停的那一天,我就永远不会停下。也许你的预见有一天会变成现实,我真的可能倒在舞台上; 但是到达终点前,我是不会中途下车的。

  M: 老实说,你自己愿意花这么多钱去看一个摇滚乐队的现场演出吗?

  K: 那得看是什么乐队了。( 笑) 我也许会花钱买票看马迪·沃特斯(Muddy Waters,被称为美国“蓝调教父”,滚石乐队的名字就来自他1950 年的经典曲目《Rollin’ Stone》)。

  “滚石”四十年

  1962 年, 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 主唱) 与基思·理查德(Keith Richards,吉他手), 两个理工大学逃学生、皆迷狂于布鲁斯的少年在布莱恩·琼斯(Brian Jones,吉他手) 的引领下组建了滚石,这个名字来源于布鲁斯巨匠Muddy Waters 的一首歌。1964 年早期,“滚石”被媒体这样形容—“他们看起来像那些任何有自尊心的妈妈都会将之锁在浴室里的男孩子”。正是“滚石” 将摇滚乐所蕴藏的叛逆精神第一次以公开标榜的方式袒呈于公众面前,它在摇滚史上的重要性莫过于此。在最初的十年里,“滚石”在歌词上坚持着言不惊人死不休的出位姿态,譬如成为叛逆少年口头禅的《I Can Get No Satisfaction》和《Paint It Black》、有放肆性指向的《Under My Thumb》和《Ride On Baby》,以及咄咄逼人的摇滚乐反面教材《19th Nervous Breakdown》,等等。

  上世纪70 年代之后,“滚石”渐渐失去了方向, 当然他们还会不时创作出一些优秀的歌曲,但这些歌曲已不再会让青年们感到揪心扯肺,而仅仅是为怀旧者们带来听觉惯性上的快感而已。到了1980 年代,事情已糟到难以收拾,诸位老炮只有靠绯闻才能登上新闻头条,他们的巡演台下徘徊着一些年纪看起来比他们还要大的人。落到这一步并不是音乐本身的问题,所以,在音乐中加入时髦的迪斯科节奏是没有用的。

  进入90 年代,当人们突然发现“滚石”竟然还在台上蹦时,时间所赋予的“经典意义”在音乐之外的地方开始发生作用。烟蒂、皱纹、紧身裤,还有三级文物般的音乐,“滚石”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我们的尊重,在不再适合反叛的年龄,“滚石”们标志性地吐出的舌头更像是一个问号—他们究竟是摇滚神庙里被供奉的图腾,还是用于供奉的祭品? 编译/ 孙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50,000篇。


评论锦瑟华年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