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元老级指挥家黄晓同:大半辈子的牺牲(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11:09  外滩画报

专访中国元老级指挥家黄晓同:大半辈子的牺牲(2)
中国元老级指挥家黄晓同

  热爱音乐的革命家庭

  如今,黄晓同的家里仍常有来自各地慕名而去讨教的年轻学生。去过黄晓同家的人,都会留意到客厅里挂着的两幅猫鼠水墨画。画面上,一只猫侧坐,看不见面孔,两只耳朵却分外地挺直;一群老鼠则围着一只吊在半空的火腿打转。画的作者是黄晓同的叔祖父黄齐生。

  作为贵州著名的教育家和进步民主人士,他与黄晓同的伯父王若飞曾在法国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一道工作。猫鼠图便是黄齐生于辛亥革命后所画。当时袁世凯妄图称帝复辟,遗老遗少们闻而趋之。“猫的耳朵竖着,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警觉,不要为利所害。一群老鼠是争名逐利的人,火腿代表袁世凯。”黄晓同说,“画这幅画,表明了叔祖父不趋炎附势的决心。”1946年,叶挺将军乘飞机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返回时,飞机不幸撞山遇难,在这桩史上著名的空难事件中,一同殉难的还有黄齐生、王若飞以及黄晓同年仅20岁的大哥黄晓庄。

  黄晓同祖父的密友、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题诗,以挽黄晓庄:“死者不可复生,但你的音乐不会死。我将培养100位人民的音乐幼苗,努力一辈子,补偿这不可补偿的牺牲。”由于家境清贫,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从小学音乐,黄晓同父母决定变卖家产,让大哥晓庄以及最小的弟弟晓和先学音乐,而晓同以及其他兄弟姐妹接受真正的音乐教育,是在后来去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上学时。

  在黄晓同眼中,虽然小时候没得学,但自己与音乐结缘是从“在一旁听听”开始的,哥哥的启蒙作用功不可没。“晓庄当时已经准备从延安动身去苏联学习音乐,要不是因为英年牺牲,一定会成为中国卓越的音乐家。”回忆起60年前的遗憾,黄晓同重重地叹息着。

  “大哥走后,我和二姐按照叔祖父的意思,去了重庆的育才初中。去重庆就是为了投奔革命,学校教的诗歌都很有民族气息,对我思想形成的影响很大。”当时育才学校的课程分为音乐组、自然组、文学组、文艺组等等,后来所去的黄炎培创办的比乐中学也一样,“陶行知和叔祖父拥有相同的革命理想,他们相互信赖。陶行知和黄炎培的办学理念都是要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有爱好就要早发展,毕业以后才能对社会有贡献。”黄晓同说,“创办育才学校是为了收养抗战时期逃难的孤儿,我们家虽然不是孤儿,但也不收学费。如果是国民党的学校,不仅学费很贵,还有童子军,政治空气很不好。像叔祖父这样拥护革命的,不会同意去的,所以哪怕在家学也不会去国民党学校学。”

  “毛主席说话一定兑现”

  黄晓同回忆,虽然弟弟黄晓和念的国立音乐学院“ 幼年班”,是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为国民政府培养一支足以撑门面的总统府乐队而设立的,但“由于幼年班的孩儿们年纪尚小,且是专业学音乐,所以更靠得住些,国民党三民主义的宣传,比其他普通(国民党)学校相对要少些”。新中国成立后,晓和便也转入育才学校继续学习。

  谈及黄晓和为毛泽东演奏的故事,黄晓同显露出一副孩子般的天真模样。“那是1949年,在中南海举行的朱德生日宴会上,弟弟随人民文工团为毛主席演奏了戈塞克的《加沃特舞曲》。”听罢特别高兴的毛泽东在后台接见黄晓和时,听说他是贵阳人,掰掰手指,算了一卦,说“贵阳后天就解放”。结果,后天的《人民日报》头版果然登出贵阳解放的消息“。我当时年纪小也不懂什么,就觉得主席要么不说,说的话一定会兑现。后来我姐姐问毛主席能否去苏联学琴,毛主席说了一句, ‘拉得不错,有机会就去学吧’。”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