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元老级指挥家黄晓同:大半辈子的牺牲(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11:09  外滩画报

专访中国元老级指挥家黄晓同:大半辈子的牺牲(3)
中国元老级指挥家黄晓同

  4年后,弟弟黄晓和果真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派往苏联学习小提琴的留学生。而“ 在音乐上起步晚、拼命赶”的黄晓同,能够旅苏却有些出人意料。

  解放后,曾在育才学校当过黄晓同音乐老师的贺绿汀,被调到上海音乐学院当院长,黄晓同“就也跟了过来”,正式学习钢琴、提琴和作曲。黄晓同的太太张乐平当时是其学妹,她回忆说:“黄晓同在学校根本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连在学校管弦乐队的职务也是毫不显眼的定音鼓手。当学校老师在礼堂里宣布唯一那个去苏联学指挥的学生是他时,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差点改行搞翻译

  留苏归来后,黄晓同数十年如一日地全身心投入了音乐教育。除了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黄晓同跑遍了除内蒙古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地,不仅亲力亲为地将俄罗斯指挥学派的严谨、细致、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特点传授给中国学生,还帮助各省市建立自己的交响乐团。在一次前往湘西的演出时,面对三把二胡、两架扬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小提琴、笛子以及单簧管等杂凑起来的乐团,黄晓同一边现场改编一边组织排练,倒也搬出了一台节目。

  然而, “文革”一来,对中国交响乐事业的“热心”,却成了黄晓同的罪状。张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大字报上,戴在他头上的帽子有“修正主义分子”、“冒充革命家庭”、“反革命”……

  黄晓同日后的太太张乐天,当时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正是因为参加批斗黄晓同的专案组,才有机会相识黄并结为连理。她说:“绝缘于音乐、天天开批斗大会的日子,整整持续了8年。当时的黄晓同意志消沉,差点就放弃了音乐,试图转行搞翻译。”

  结果,是太太的坚持,让这位中国的“音乐种子”留了下来。劫难过后,黄晓同终于得以恢复教授身份。

  得罪学生的严师

  3年前,黄晓同患上了严重的血管炎,曾一度生命垂危。如今他三天两头要跑医院,靠药物维持身体机能。对这场音乐会,张乐平一直忧心忡忡:“医生都说,站那么久就对身体不利,何况还要去指挥。”但黄晓同却信心满满,执意要完成这个“未完成的心愿”像喂饭一样,一口一口地教学生再上台真刀真枪地挥一挥。音乐会结束后,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向观众致谢,不仅感谢“迟到的学生”许忠“借”给他东方小交响乐团,更表示这场音乐会是献给那些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的医生。

  听说那些盛名在外的学生无一到场,黄晓同说自己毫不感到伤心,只为学生们感到惋惜。“做老师的需要尽责,而做学生的则应该学无止境、勇往直前,他们不来,是自己放弃学习机会。”黄晓同治学严谨,常常直指学生的缺点,到了现在,不管学生名声有多大,只要发现学生哪一步走得不踏实不正,他依然会毫不客气地当面指出。

  “我不容许学生漏掉作品的任何细节,漏了就逃不过我这关,这才叫学习么。”对于许多指挥的“通病”—喜欢现场发挥、耍噱头的作秀行为,黄晓同更绝不允许弟子沾染,或者当面提出批评,或者委婉地送上小诗一首予以提醒:“双手语言工具,指挥好似哑剧,指点真挚达意,噱头绝非技艺。”他说,有些往往在台上个性张扬、禁不住“翩翩起舞”的大牌学生,每次得知他坐在台下,便乖乖地“放规矩”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