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云蓬:中国孩子(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9日14:55  经济观察报
周云蓬:中国孩子(3)

周云蓬

周云蓬:中国孩子(3)

周云蓬专辑《中国孩子》

  刚来北京只会唱十几首歌的老周,在现实面前意识到了“专业水平”的重要性。他的重心开始从读书向学琴转移,一年后,他能够一口气唱八十多首了。那首收录在第一张专辑中的《荡荡悠悠》,记录了这种初来北京既新鲜又局促的感觉。

  1995年,当崔健(听歌)已经发行《红旗下的蛋》,郑钧(周云蓬:中国孩子(3) 听歌 blog)发行《赤裸裸》,“魔岩三杰”在香港红成功演出时,周云蓬却还在路边与酒吧唱着唐朝(听歌)邓丽君(听歌)。那时他一边琢磨如何多赚些钱,一边琢磨是否该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他带着吉他和攒的2000多块钱上了路。先到青岛,再坐船去上海,靠酒吧唱歌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后来到杭州,钱花光了,才回到北京。

  旅行成为他更加具体接触世界的方式。从那首自传性的《盲人影院》中可以得知,这一次旅行之后,他几乎年年都到外面转上一圈。卖唱,赚钱,上路,这是那几年生活的基本架构。歌里唱,“他去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长沙还有昆明/腾格里的沙漠阿拉善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萨圣城”。

  他尤其对西藏记忆深刻。2000年,周云蓬第一次来到西藏,在拉萨找了个酒吧,一呆就是半年多。那次他还与一个朋友结伴,准备沿滇藏公路从拉萨走到昆明。这趟转折颇多的旅途未能完成。在走了两百多公里到达泽当的时候,为了省钱,他们就地打铺,睡在路边,一觉醒来,发现吉他已经跟着小偷不辞而别了。

  赚钱的家伙没了,计划宣告破产,只能重回拉萨的酒吧。说到这里,周云蓬笑笑:“我觉得旅行是最好的教育,在旅行中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渺小,生活不好不坏”,“其实我一直在摆脱。我以前是个苦大仇深的人。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你是个残疾人,你要自强不息,身残志坚。我来北京之后一直在淡化这种意识,别老当悲剧英雄。这种感觉可能一两年内摆脱不了,2004年之后才渐渐肃清了这种流毒”。

  若有机会,他很想把第一张专辑中的那些作品重新编排一遍。那是他从1995年到2003年创作的音乐,他认为那专辑的问题在于 “整体色调有些黯淡”。这张专辑中收录的最早的一首歌,就是上文提到的那首 《荡荡悠悠》。对比第二张专辑最晚创作的《中国孩子》,周云蓬在创作维度与关注视野上有着明显的跨越与拓展。

  在这当中,2000年创作的 《我听见某人在唱一首忧伤的歌》,可以作为周突破固有套路、个人风格雏形初成的标志。这首以巫昂的同名诗为基础改编而成的歌曲,是周云蓬自己也比较满意的。他后来创作中的很多元素,如内敛淡然的情绪,质朴悠远的旋律,以及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在这首歌中都可以找到。

  2000年发生的另一件事,也促进了这个心态转变的过程。那时的日子依然艰苦,他还有了个正在读大学的女朋友。“偏偏赶上电视台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节目组的人找到他们俩,想给他们的生活拍上一集。女朋友不答应,他自己也觉得有点别扭,但在对方的极力相劝之下,他们最后还是答应了。等到播出时,周云蓬才发现自己犯了大错:“爱在冬季——一个女大学生和一个盲人的故事”,他完全没法把这个可怕的标题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女朋友也恨不得把他吃了。那件事之后,他们之间感觉非常不好,不久就分手了。

  周相信人的改变是要靠一些具体的事情。周希望成为一个好的现场歌手,对他来说,台下听众的笑声就是最好的肯定。他喜欢那里的变化多端,高深莫测。他也喜欢在舞台上突发奇想,因地制宜地改变旋律和歌词。他更多地练琴,练现场表演,让自己放松下来。“现场是那种有优点也有缺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和“苦大仇深”时的自我堆砌不同,这时的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语言降到朴素的最低点”。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周云蓬 民谣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