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播的本质,就是一种复制。复制的本质就是一种艺术形态,经过技术手段,产生出一种新的、和原来艺术形态相同的形态。但是这些复制是模糊性的复制,是观念形态而非物质形态的复制,是体现音乐的动力性的发展,是音乐观念变化的原始积累,在音乐文化的考察中,真正意义的复制是十九世纪西方机械录音技术的发明和留声机的出现。二十世纪唱片工业的发展,技术发展的年代经历了卡式录音盒带和现在的CD唱片,等等,为此关于艺术、关于音乐的复制问题以及复制现象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就成为了当代西方一大批艺术理论家、哲学家们所关注、所思考、所批判、所争论的对象和焦点。比如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罗、本亚明以及美国的丹尼尔等人。为什么艺术理论家、哲学家们要对艺术的复制现象如此之关注、如此之思考、如此争论呢?这是因为艺术的复制现象还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复制行为。它将会引来人们艺术观念的变化、艺术行为的变化。而且要基于这些局部的变化影响社会更深刻的变化。但是阿多罗和本亚明他们思考的年代正是二十世纪唱片工业技术发展的年代。但是阿多罗和本亚明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因为的传播载体还在向前发展,音乐的复制行为还在向前继续推进,音乐的传播方式又出现了革命性的叠加。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个著名的传播学家叫做马谢尔说会出现任何一种全国都逃脱不过的电子传播形式。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通过了光纤传输信息的全球性的英特尔网就产生了,英特网覆盖了全球。我们流行音乐的传播也搭上了这条网络信息的高速公路。
今天的音乐作品经过了数字化的技术处理,已经充满于全国的英特网管道之中,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来水效应。网络上的音乐作品如同自来水,停留在每一个用户的自来水的阀门之处,只要阀门一开自来水有就哗然流出。音乐网民的音乐复制已经形成了传统的音乐复制不可能具备的一些特质。这就是复制的海量性、复制的自主性、复制的多重性、复制的廉价性。为此,我们用音乐的自来水效应来形容这种事态,比喻这种事态,理解这种事态,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式已导致了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它将给社会音乐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音乐观念的变化包括了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音乐价值观的变化。为此,我们要正视由音乐传播媒介高度发展而带来的这种变化,我们要观察这种变化,研究这种变化,操作这种变化,引导这种变化。
然而,30年来,中国的流行音乐的主流却充分说明了合理的、正常的音乐娱乐观是人类社会正常发展持续中的一个永恒的传统,也是音乐社会功能实现的关键。
改革开放30年我最后的结论就是因为中间还有一个过程:第一、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在流行它的时空,广义的、狭义的找到了结合点。第二、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必然有一个广阔的社会传播空间和丰厚的市场资源。第三、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不断娱乐我们自己的同时也在为全社会的和谐、温馨、绿色和文明尽到一份园丁的职责。
谢谢大家。
主持人(金兆钧):谢谢曾遂今先生的发言。我想他的发言有两点值得我们很重视,一是关于狭义和广义的两种流行音乐观,其实对于我们今天包括我们正在进行了全国流行音乐创作大赛,也有很多人提出这个问题,我想像这个大赛我们宁可考虑一下曾先生提到的广义的流行音乐观,更重要的是它能被大众喜欢、喜爱,能滋润人们的心灵。二是他提到关于新的媒介这方面的影响,他提出了需要我们思考、探索甚至我们将来去操作和引导的问题。
下面要请出的第四位发言嘉宾就是传播的领导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裁王茂亮先生。他的论题是“新媒体、新传播、新音乐,媒体融合时代的中国流行音乐传播”。我们现在请大家通过一段简介来了解一下王茂亮总裁。
我要在此借一个机会代表我们所有来参加会的嘉宾们感谢深圳广电集团,也感谢王总裁对我们这次活动的巨大的支持。
王茂亮: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各位嘉宾,我是流行音乐圈外的,我不懂流行音乐,只是因为在我们集团来办这么一个高峰论坛,所以才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刚刚前面的三位演讲者都讲到了媒体的传播,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需要讲到了媒体,我就仅仅从媒体的角度来说一点我的看法。
我们都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网络、计算机人机交互领域的新技术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媒体形体,基于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给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先说新媒体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相对于广播、报纸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目前对流行的定义是新媒体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互动、参与。在传统媒体盛行的年代信息是单向传播的。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受众对媒体的选择越来越具有主动性。新媒体的这个特点使得信息发布者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发布信息。
第一、传播载体的改变。音乐需要载体进行传播,而新媒体给流行音乐带来最初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过去传播音乐的载体,在口口相传的年代,空气是音乐进行传播的介质。后来的唱片、盒带、音乐录音带等都是音乐传播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的重要的媒介。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以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终端成为最具代表的载体。
第二、传播主体的改变。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创作的歌曲上传到互联网上供人下载,或用手机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发给别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自己的歌曲,每个人都是音乐家。近年来迅速走红的一批《那一夜》、《单车恋人》、《香水有毒》,于是在秋天不回来的日子里给出了改变你的现在的一万个理由,老鼠爱大米。
第三、传播效果的改变。中国流行音乐的主要传播形式是一点对多点,广播对听众,电视对观众,音乐生产商对音乐购买者,使得音乐产品的生产缺乏针对性。而在新媒体时代,没有丰厚的宣传资源的独立音乐像获得了新生一样,在新媒体的点击下迅速地蔓延开来。同时,音乐用户对音乐的各种意见也可以反馈到网络上,促进歌手改进自己的作品。我们知道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文化,新媒体给了流行音乐一个机会,让音乐更加贴近大众,让潮流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情感需要。同时,对于音乐生产者来说,可以无拘无束。歌手只需让听众挑选检验,对音乐发行者来说,用户互动能够记录下所有用户的全部行为轨迹,可以分析歌手总红的规律,降低音乐投资的成本,使投资收益最大化。
第二个方面是新媒体时代流行音乐最常见的形式不再是唱片、MV而是数字音乐。所谓数字音乐就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用互联网和无线网传输的音乐。而且音乐的质量不会下降。根据传统不同的载体,目前数字音乐主要分为手机传播的无线音乐和网络传播的在线音乐两类。无线音乐服务指的是通过移动通讯终端和移动通讯网络提供的数字音乐服务,在无线音乐发展过程中近几年延伸出了几种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形式。刚才教授讲到了受到是彩铃。2002年英国首次推出了音乐彩铃的业务。中国2003年5月推出了彩铃业务。中国用户达到了1.44亿,移动用户的渗透率达到了48%多。促进了单曲时代的形成,并且为低迷的唱片业提供了盈利点。刚才有专家讲了它不一定是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网络歌手也依托走红的作品的彩铃业务获得的可观的收入。彩铃业务体现了点对点的双向传播,运营商可以为手机用户提供彩铃的下载信息,而手机用户也在选择自己中意的彩铃。同时,业余创作者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不断为流行音乐提供新的营养,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创作创造活力。
无线音乐的下载与利用电脑下载相比,利用手机下载自己喜欢的音乐具有即时性、灵活性。用户可以随时下载并聆听音乐,不受周围欢迎的限制。在彩铃和无线音乐下载的过程中,手机不再只是一个通讯的工具,它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非常重要的流行音乐的传播媒介。
在线音乐平台,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音乐传播形式。在大部分的在线音乐作品中用户可以不限量地免费下载音乐,这种下载的音乐版权的损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唱片业持续低迷的原因。但是它同时也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并且感受音乐的快乐。这种创作的激情为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原创力。
第三个方面,传统的广电媒体面临的挑战、责任与机遇。新媒体的传播手段的便捷性、快速性形成了音乐消费群体的广泛性。新媒体的收费模式增加了音乐生产者的经济收入,新媒体信息的海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菜单。受众接触的音乐不再单一化,新媒体的出现虽然带来了冲击,但并不能彻底取代传统的媒体。所以总体而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流行音乐市场上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发挥广电媒体的主流性和权威性的优势,领导流行音乐健康发展,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在长期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严谨的在昨天采集制作编排和复制的机制,在公众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强调自由度和个性化,缺少主流性和权威性。因此,广电媒体有责任引导流行音乐的健康发展。深圳广电集团组建了158家全球的电台、电视台参加的联盟,对日新月异的流行音乐给予主流化和权威性的解读,与中国流行音乐学会承办这次活动。主办文化部批准的中国深圳国际流行音乐周。
二是创造流行音乐精品。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于集结了大量单个作品,甚至使得优秀的作品难以脱颖而出。而就作品的质量和品质而言,传统媒体潜力无限,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借助传统媒体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部《话说长江》让长江之歌长遍了大江南北,一台奥运会的开幕晚会让全世界都记住了《我和你》。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我们投拍了《珠江》,其中我们聘请的著名的音乐人创造了《大江之歌》。
三是创新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如果传统媒体能够提高受众的参与与互动。并以参与者姿态加入到作品创作中去的话,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一首题为《孩子快拉紧妈妈的手》,我们在深圳市委的直接指导下,深圳音乐工作者迅速改词、谱曲,并制成了《孩子,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这个歌在深圳卫视播出以后当天上传到网上,全国在一天内有数百个网站转载,在全球华人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四是加快新媒体建设,主动推动媒体融合。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媒体在于三网融合:电视网、互联网和电话网。在媒体融合的趋势里,传统媒体获得了建设新媒体平台的空间,从而使得为用户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成为可能。我们广电集团有幸成为全国广电系统唯一的新技术、新业务的综合试点单位。我们集团的上市公司天威公司实现了数字化双向互动,这个模式被推广到全国。我们全国的首个DV频道、移动电视也相继开播了。还有综合的视频门户网站,如此等等都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虽然在新媒体时代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版权问题、收费问题,昨天一见面古老师就说你们电视台的收费问题怎么解决。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新媒体已经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新革命,而新传播必将成就新音乐。
谢谢!
主持人(金兆钧):非常谢谢王总裁的发言。我想代表我所熟悉的音乐人们,我们今后希望跟我们深圳广电集团有更多的合作。下面请出第五位发言嘉宾,他是中国音像协会秘书长王炬先生。他的发音论题是“流行音乐与唱片业”,请先看王炬先生的介绍。
王炬:各位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交流流行音乐30年的体会。我先想一个问题就是音乐是怎么样流行起来的。在古代是口传心授。在莫扎特时代是坐着马车去欧洲进行艰苦的巡回演出。真正的音乐能流行起来的时代,应该说是唱片诞生之后,我一直通过我收集的资料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比方说爵士乐,爵士乐本来应该是一个黑人的音乐,黑人音乐在美国的城市和城市结合之后成为一种流行音乐的。但是,它本来应该在一个小小的地方,但是会迅速地遍及美国后来遍及全世界。恰恰得益于唱片的诞生。中国的30年代的流行歌曲也是在唱片业的制作和产生、销售的情况下。所以,流行音乐和唱片业和音像业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看音像业的崛起和音乐产品的市场化。这个问题应该说从音乐有产品以来就不是一个问题,但是由于我们49年到79年把音乐作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宣传品。所以我们把它当做精神食粮,而没有把它当做产品和商品,这样就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它的商品化、它的价值。所以,1978年之后,改革开放,到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我一直是把这个事件当做中国音像业的发端。用许晓峰先生的话说是回归了产品的属性,它可以作为商品了。作为商品就要有市场,有市场就要有消费者,消费者购买商品产生的利润就会大量地回归到唱片业的制作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所以,正是改革开放引发了唱片业生产体系的变革,音乐产品的价值使音像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我们再来看一看音像出版社的建立与原创群体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1979年之前,包括各位在座的很多艺术家、作曲家、作词家都是专业艺术团体的成员,他们很多的作品带有很强烈的植物创作。因为什么呢?艺术团体在供以生存,这样他就会围绕着为生存主体而创作,当然这里面有跟多艺术发挥的个性在里面,这个我们都不能否认的。但是当时的音乐家是不能依靠出卖自己的作品来生存的,只能依附于专业团体。但是1979年之后,音像业成立之后,这个创作群体正是因为有了音像出版社来提供个人发挥才能的舞台和栖身地,所以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不依附于某一个艺术团体,所以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的灵活度。当然,带来了一个最有成果的就是它没有门槛,任何有才华的人都可以从事这项工作,而不必一定要先进艺术团体,这就为我们国家艺术创作和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最重要的变化。
1978年之后,国门渐开,流行音乐在三十年后重返故国,一样的旋律别样的感受。所以中国流行音乐在上一个一百年应该有两次发展的高峰,一次是三十年代,另一次就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现在在讨论的这三十年。这三十年的流行音乐的发展我相信大家最近从报端和广播电视节目中已经看到不少的信息,还是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坎坷,但是有一点,站在我这个音像协会的角度,我还是想试图找出流行音乐和音像业的重要联系和关系。
正是音像出版社的大批建立,导致了这些音像出版社要寻找他自己的市场,要开辟市场。40岁以上的人们可能会有印象,就是八十年代市场上的盒带。其实音乐的传播途径是很多的,包括电视、广播,包括音乐会,包括现场,但是作为产品最直接的、直观的就是盒带,所以盒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因为,盒带里面录制的内容可以不受广播电视的限制。也就是说,它的制作范围、选题、对演员的选用、演唱风格可以更宽泛一些。所以,就造成了大批的歌手来仿唱港台歌曲,像田震、崔健这些现在说来都是流行音乐的顶级人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还真是从仿唱港台歌曲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