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0后眼中的30年:音乐情怀-我的未来不是梦(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12:52  新浪娱乐
70后眼中的30年:音乐情怀-我的未来不是梦(图)(2)

张雨生

  《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听歌)

  刚进城时我还不太习惯,城里马路太宽,路上汽车太多,小朋友都不认识,班上的老师也不再叫我上台表演节目了。于是我就迷上了看书,听录音机。比我大四岁,早几年进城读书的哥哥房间里有很多书,还有台新买的录音机,我随便找了盒磁带,放进去,呀,怎么全是我听不懂的话?再看看磁带封面,一个梳着刺猬头,满脸茫然地看向远方,他的名字叫“暴风女神”?不对,他叫谭咏麟(听歌)

  “狂风、猛风、怒似狂龙,巨浪乱撞乱动,雷电用疾劲暴力,划破这世界震破天空……”

  这是我认识的第一位港台歌星,从此,我也知道了,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流行音乐。

  我们这座小城位于湖南与广东的交界处,翻过一座五岭山脉就是说粤语的地界,再加上改革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从打开的国门里,伴随着国际先进的知识,很多的“靡靡之音乐”也都溜进了国门。当年在我们这不少人上广东打工或者是做生意,所以粤语歌在我们这非常流行,走过大马路,街道两旁的店铺播放着的全都是当时正当红的粤语歌曲。谭咏麟、张国荣(70后眼中的30年:音乐情怀-我的未来不是梦(图)(2) 听歌)梅艳芳(听歌),有时候还有罗文(听歌)许冠杰(听歌)林子祥(听歌)什么的。我想我的粤语听力,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锻炼出来的。

  初中生活很苦闷,但是好在有那么多的磁带陪着我。我知道了谭咏麟、张国荣退出歌坛,是因为他们的歌迷经常干架;陈百强(听歌)死了,但是《一生何求》还是那么动听;张学友(听歌)唱的《每天爱你多一些》是翻唱日本人的;我姐姐最喜欢梅艳芳的《伤心教堂》,我可不喜欢,大男人老把自己搞得这么悲悲切切的,不像话。

  我也听台湾流行。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跟哥哥两个人躲在房里,悄悄地打开收音机,调来调去,无意中收到了台湾“亚洲之声”的广播。从那里面我们听到很多比外面唱片店快很多的流行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上听了小虎队(听歌)的《蝴蝶飞呀》,可是大概过了半年之后,这首歌才终于在内地上市。

  其实严格算起来,我接触台湾流行音乐比香港还要早,那是89年,我守在电视机前面,然后中央台就放了个专题节目,现在来看其实就是几首MTV而已,但是当时必须得这么个叫法。那个节目叫《潮——来自台湾的歌》。我大概还记得里面有小虎队,有姜育恒(听歌),还有王杰(听歌)黄莺莺(听歌)、张雨生等几位但是隶属于台湾飞碟唱片的歌手。从那以后,他们就都红了,一直到现在,看《同一首歌》(blog)啥的,还老能见着这些老面孔们。

  那个时期,港台流行音乐基本上统治了中国内地市场,虽然大多数的歌都是情情爱爱的,报纸上也有不少老学究们说过,这样不好,但是流行就是这么回事,很难上纲上线的,老百姓们爱听就对了。

  但是当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不是那些情歌,而是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已经读高中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算得上踌躇满志。当时我是在一个理科重点班里,又是市重点中学,考上个好大学,似乎是很顺利成章的事情,当然,那也是当时,父母、社会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妈妈对我管教很严格,她是文革前的老高中生,没赶上考大学,所以她一直希望我们替她圆了大学梦。

  所以我经常会一边骑着单车在上下学路上飞奔着,一路突如其来地高声唱到,反反复复。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改革开放30年娱乐大史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