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痴人”:骨子里的那个民族旋律在作祟
“痴人”乐队可能是目前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得最好的乐队,他们借用了西方摇滚乐的吉他、贝司、鼓的表现方式,但音乐确实纯粹中国式的,这一点以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过去,很多内地流行音乐都是建立在西方音乐的基础上,民族音乐(或民族乐器)的使用仅仅起到调剂作用。但是“痴人”基本上放弃民族乐器,但这不妨碍他们打通中西音乐间的隔阂。形式在他们看来是十几年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他们试图解决核心问题。
乐队的几个主要人物决定了他们的音乐特征。吴泽琦一家六代都是搞民乐的,自己擅长各种民族乐器;张逸松虽然学的是现代音乐,但出生于京剧世家;王则是一个出色的摇滚吉他手。当他们组合在一起,自然就会从中寻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恰恰是多年的磨合和感悟中获得的。
在“痴人”看来,他们的音乐回归到民族音乐上,是一种积累的结果。“年纪大一些以后,同样的曲子也就是感觉上的不同了。打个比方说,我们几个人要是早10年在一起弄这些,也出不来这东西,因为积累不够。”吴泽琦说。张逸松说:“还有一方面是理解不够,小时候我学唢呐,都是打着学。我爸是吹笙的,我觉得就是噪音,没有任何美感而言。但是喜欢听戏是真的,我爷爷、姥姥、姥爷,还有我舅舅,都是京剧演员,我当时就是喜欢听,自己也喜欢唱,就跟现在的孩子听着录音机学歌似的。当时我没那条件,但就是特喜欢,具体说到是不是民族感觉特强,也根本谈不上,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就是听多了感兴趣。”吴泽琦说:“为什么说早弄出来可能不是这么回事呢,当然前提是,现在的音乐我们自己比较满意。我觉得当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都兼容到一定程度,也就是都了解,才能把它融合好。”张逸松说:“U2乐队的博诺讲了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他们做的音乐特色不在种族也不在乐器,在于是在抒发什么样的感情。这么多年,这句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所以说,好音乐并不在于是某种音色,我们并没有在我们的音乐中刻意加什么民族音色,现在我们手头的四大件已经完全足以表达我们的情感了。我想任何一个听众听到‘痴人’唱歌的时候,第一印象都应该是:这是民族的!有中国味道在里面,具体的‘京味儿’什么的,那可能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吴泽琦对民族音乐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和很多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很不同。“可能是骨子里的那个民族旋律在作祟吧,我可以这么说,无论你拿一个什么西方形式的音乐,我都可以直接把中国味唱出来,所以外面那个音乐形式和风格都不太重要了。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咱们的传统音乐,好听的那几个音都是一样的,只要这个东西打通了,其他形式都不重要。我听到的一半西方音乐也基本上就是这几个音。”
流行音乐向传统回归,这是经过多年西方音乐影响后的觉悟。张逸松认为:“说到底,我们也还是在实验阶段,不敢说自己已经走在一个特别成熟的一条路上。不是所有的音乐我们都能把自己的‘瓤儿’完美地添进去,还没有达到能做到自己想象的那个要求。”但至少,他们已经这种意识,至少可以开始寻找中西音乐的平衡。吴泽琦在采访中几次提到了罗大佑(听歌),因为他的歌词很强调与旋律的搭配。在过去一段时间,音乐创作已经忽视了歌词与旋律的关系,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方音乐的表现方式与汉语四声之间的矛盾。
最近10年,西方流行音乐因为互联网的兴起受到很大冲击,新的音乐潮流很难变成主流音乐的宠儿,因为唱片公司不想再冒风险去挖掘新音乐形式,因此西方音乐很难出现主流文化现象的音乐走向。对于已经习惯了复制与模仿西方音乐的中国人来说,现在找不到更新的参照来更新自己。用外来的音乐突破自己还不如自己突破自己。当一切慢慢回到自然状态,让音乐回到自己的根上,也就变成了一种“本能”。音乐点缀式的民族化已经不足以让新一代音乐人感到满足,比以往更有深度的民族流行音乐会在将来,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新的发展空间。(实习生张萌萌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