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岁月如歌(中):卡拉ok进入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04:54  新浪音乐

  2、卡拉ok进入中国

  1989年,北京地区第一家卡拉ok歌舞厅开业了。人们相当好奇,这个机器竟然可以完成整个乐队的演奏,还可以提示歌词帮助人们完成演唱。所有歌迷和音乐爱好者们都沸腾了,因为这意味着,人人都能做歌星了。

  卡拉ok对于流行音乐的意义是革命性的。首先在于歌者和听众的关系不再是一如既往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在过去,流行歌曲通过录音带、电台、电视台、电影等渠道传达给听众的时候,这种交流是单向的,也是单方面的。歌迷和音乐爱好者更多的是沉浸在创作人和歌手们为他们划定的空间,只能去理解和感受歌曲。卡拉ok改变了这一切,只要在这台设备的面前准备好伴奏,人人都可以从感受变为抒发,将一首歌变为自己的表演,这种角度的变换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其次卡拉ok极为平民化的消费使得音乐爱好者逐渐从单纯的听演变为自发的唱,从以前的听音乐发展成为k歌爱好者,从而形成了新的群体,为流行音乐开辟了新的消费阶层。卡拉ok甚至改变了行业格局。在香港,因为卡拉ok获得的巨大成功,歌曲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开始考虑消费者在卡拉ok机的陪伴下是否能顺利的唱好歌曲,于是“k歌文化”开始形成,最夸张的时候,到了一首歌推出的时候,先在ktv让顾客试唱,反应良好之后才推广到电台和其他消费市场。在台湾,卡拉ok也成为检验歌曲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后来所涉及到的ktv录影带如何收取版税更是至今流行音乐产业都尚未妥善解决的问题。

  在两岸三地,因为卡拉ok的走红,许多音像公司开始染指卡拉ok影带的制作,并不高的成本和巨额的销售利润让这些公司迅速成长起来,内地的孔雀廊和香港的飞图影音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影音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流行音乐在内地的扩展以几何速度增长和铺开,在90年代初,流行音乐的制作、传播、消费和ktv再消费的产业链在内地大城市已经初步成熟,北京、上海、广州借由良好的经济环境,发达的卡拉ok服务和林立的音像公司成为内地流行音乐制作和消费的三个重镇。北京的卡拉ok歌舞厅在1990年就迅速发展为100家,91年发展为200家,之后逐年成倍增长。而今,遍布整个华语区的连锁KTV量贩式歌城在内地的普及更是为两岸三地的歌曲再消费培养了广大的市场潜力。正是由于这个机制的不断成熟,才有了后来《心太软》等歌曲在内地的迅速走红。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8364;

更多关于 内地流行音乐3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