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祖沪上首秀 偕王健演绎悲情《所罗门》

2013年02月04日07:53  东方早报
  昨日,上海音乐厅,著名指挥家斯蒂凡·马尔祖(左)与著名大提琴家王健(右)演奏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 早报记者 徐晓林 图.jpg   昨日,上海音乐厅,著名指挥家斯蒂凡·马尔祖(左)与著名大提琴家王健(右)演奏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 早报记者 徐晓林 图.jpg

  昨晚,上海交响乐团在新勃兰登堡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斯蒂凡-马尔祖的执棒下,与双簧管演奏家黄铮、大提琴家王健,在上海音乐厅联袂演绎了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陈其钢[微博]双簧管协奏曲《道情》、布洛赫《所罗门》及德彪西《大海》。一场音乐会中交替上演了德国、中国、法国、犹太作曲家在古典、浪漫、现代、当代所作的交响曲、协奏曲和音诗,绝对算得上一场分量十足且口味丰富的音乐大餐。

  中生代指挥家马尔祖曾被《南德意志报》誉为“新勃兰登堡的古典音乐奇迹”。从浪漫主义时期到20世纪、21世纪的维也纳古典音乐,马尔祖都有涉猎,加上他对流行音乐和爵士音乐的掌握使得他能够指挥风格跨度比较大的作品。此外,他也精通作曲,他创作并执导了一批为青年艺术家定制的包括《托斯卡》、《波希米亚人》、《魔笛》、《唐璜》等一系列根据著名歌剧改编的音乐剧作品。

  此次是马尔祖首次来中国演出,之前,他已经与黄铮、王健两位中国音乐家在北京携手中国爱乐同台合作。在马尔祖的指挥下,上交的音响呈现出浑厚饱满的听觉质感。舒伯特的“未完成”中的宏大幻想,充满戏剧性的变化,顶着一头爆炸发型的马尔祖对力度部分的把握十分着重,敏锐地捕捉乐章中突如其来爆发的热情。华人作曲家陈其钢的《道情》曾获得2006年法国 “夏尔-克罗学院大奖”年度最佳现代音乐类唱片奖,演奏者黄铮曾在第28届金斯维尔“国王村世界青年演奏家大赛”上获得9个组别的总冠军,并成为多个世界一流乐团首个华裔首席客席的双簧管演奏家。这首融合了陕北民歌《十三里铺》曲调的双簧管协奏曲融合了东方的意蕴与西方的交响技法,双簧管一改印象中的甜美恬淡,发出类似唢呐的音效,加之非调性旋律的编制与奇异的节奏帮衬,使音乐呈现出一种神秘而苍凉的疏离感。

  而整场演出最令人期待的则是大提琴家王健的表现。如今,这位华人大提琴家中的佼佼者演出不算多,但场场精彩。演出前,王健告诉早报记者,自己其实非常享受这样的一场音乐会,“像这样人好、技术也好的指挥家很少见。” 当晚演奏的布洛赫的希伯来狂想曲《所罗门》也是王健的心头爱。王健告诉早报记者,这首作品在国内虽然上演机会很少,但却是大提琴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首,作曲家本人也是凭借该曲奠定了在欧洲作曲界的地位。“它是一首很出效果的乐曲,以犹太音乐的和声为基础,非常有特点,让人感受到古老的情调;但他的协奏手法又是现代的,有瓦格纳和施特劳斯的影子,所以非常有意思。”

  《所罗门》原是作曲家根据《圣经》创作的人声作品,大提琴与人声相近的音色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王健的演奏一直给人忧郁深沉的印象,果然大提琴音起便准确呈现出所罗门王悲观的情绪和个性特征。随后乐队的宏大音响与满怀忧思的琴音形成对比,展现罗门王富足与豪华的生活场景。与乐队的一番追逐中,大提琴的悲伤色彩始终占据上风,王健的琴音带着愤怒的咆哮与杀气,最终化为一丝绝望的叹息。全曲展现一位孤独王者与喧嚣世界的对话,恰如王健其人——身怀拔尖的精湛琴艺,以及与世情多多少少有些格格不入的性情。

  音乐会最后,一曲印象派杰作《大海》作为压轴,非常直观地体现了指挥风格的多样性。这部德彪西一生中创作的规模最大的交响音乐作品,在马尔祖的“调和”下将海洋的气息呈现在耳畔,管弦色彩鲜明精致,流动的织体线条繁复缜密一扫之前《所罗门》浓郁的悲情气息,辅以听者一缕清新的慰藉。

(责编: 北极星)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