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佳杰 报道
在《我是歌手》总决赛的舞台上,屈居亚军的林志炫[微博]却赢得了无限风光。在公众对“歌王”的质疑和嘲解之中,林志炫不仅被海峡对岸的传媒奉为“台湾之光”,更为他沉寂多年的事业赢得了一次华丽转身的机会。昨日,林志炫忙里偷闲来沪与记者相约,而今正值赚钱好时光,岂不是辜负了?林志炫笑笑:“我喜欢把钱放口袋里,不是当垫脚石让自己踩上去看起来高一些,所以相比跟人谈价格,我更习惯聊音乐。 ”
坚持当一棵“有机蔬果”
即便是在台湾的娱乐圈,林志炫也被误以为早已隐退。就在上《我是歌手》前,其经纪人在陶晶莹的节目中还不无感叹,“林志炫好久没唱歌了,大概是要退出江湖了。 ”而就在过去的3个月中,林志炫让自己成为了台湾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艺人。
这样的大起大落在林志炫看来只是一场运筹帷幄。他说他和他的团队就像在山脚下默默种植有机蔬果,无论山头上的农户们竞争有多么激烈,他们也只是抬头看看,与世无争。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还是山脚下这块田地里种出来的蔬果好吃,便纷纷慕名跑来下订单了。
林志炫引以为豪的“天然无公害”,也被人解读为在《我是歌手》节目上惜败的一个原因——唱法过于老派。对此,他没有正面回应,而是说到了陈明[微博],“也许会有年轻人说她的歌声不够直白、不能直达人心,但是过了10、20年之后,他们就会无法自拔地爱上她,所以我在复活赛时把我的一票投给了她。但现在的赛制是500位观众当下做的决定,也许让他们回放50遍,陈明唱的会越来越值得听,她只是在赛制上吃了亏。所以我很明白唱法没有新老,只有好与不好。 ”
为实力派闯出一条路
那段寂寞的甘守也是因为林志炫对 “实力派”三个字的彻悟:而今创作人的版税消失了,实力派的付出都变成了公益事业,而偶像派却依然可以坐享广告代言,用这些资源再去反哺自己的唱片,“实力派的生存环境一直趋于弱势,就像我一直在想我们的路在哪儿? ”
《我是歌手》的最大意义就是告诉了观众没有现场就没有真相的事实,让真正的歌手实至名归。所以,林志炫也极力地为坊间针对《我是歌手》的各种质疑和猜测进行“辩解”,“在付费音乐的机制没有建立之前总需要一些具体的东西来培养听众的耳朵,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用动机论来想这档尚不完美,但是足够诚意的节目。只有把听众的耳朵养刁了,让他们知道现场和好品质音乐的魅力,我们这些很难靠代言赚钱的实力派就都是赢家。 ”
通常而言,歌手“翻红”的下一步便是巡演,深谙此道羽泉[微博]已经跑在了前面。而多年未在上海舞台上露面的林志炫,也开始酝酿这个梦想:“开个唱一直是我的理想,以前我的演唱会至多可能只请得起七八个乐手、3个和声,但有了《我是歌手》之后我要求乐队编制时就容易得多,我现在开出来的乐手就是20人为基础再往上加,想开1万人演唱会,3、4万效果会不好。 ”
翻唱为寻找更多的永恒
自林志炫单飞至今,几乎每一首专辑中都能看到他的翻唱作品,而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也让《烟花易冷》、《没离开过》、《你的眼神》等金曲再次焕发新生,当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争议,比如总决赛时的《浮夸》。
相对翻唱的成与败,林志炫更在乎的是如何为每一首作品寻找到一种极致的呈现。 “当时知道这台节目能够有那么庞大的乐队编制我就心动了,因为以我自己的财力没办法实现让这么多乐手为我一个人伴奏。我之所以选那些歌,初衷很简单:把资源用到极致。于是就有了《EasyLover》的八支管弦乐队,《浮夸》的五十人乐队,选择《烟花易冷》则是因为大陆的民乐比台湾强太多,能让这样的一组民乐编制帮我伴奏是平时很难获得的机会。 ”
林志炫表示好音乐往往只存在于某一个瞬间,因为最好状态不确定会在哪个阶段出现,“就像我从19岁开始唱《Making》,我今年46岁,27年之后,我终于等到了最满意的版本。但也有可能最初的版本就是最好的。讲个故事,当时在美国和席琳·迪昂的录音师合作,他先混了一个45分钟的粗版丢在一边,然后用三天的时间慢慢磨出一个版本,却发现太平衡太小心而打动不了人。后来他拿出最早的版本一听,发现这个版本最好。我不是说后面的努力就没有用,而是说有了后面的努力才能让人知道哪一个点出来的东西是最棒的。 ”
撇开所有音乐之外的因素,记者让林志炫投出自己心目中的“歌王”,他沉思片刻,“帮帮唱环节,我会投给辛晓琪[微博]和周华健,最后一首歌我会投给彭佳慧,在那一刻,他们的诠释和歌曲中的感觉是非常呼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