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高层:惠特尼总相信我判断 除了吸毒

2013年12月30日10:33  东方早报
年轻时的克莱夫·戴维斯和惠特尼·休斯顿。戴维斯第一次见到惠特尼时就认定她能成为巨星。 年轻时的克莱夫·戴维斯和惠特尼·休斯顿。戴维斯第一次见到惠特尼时就认定她能成为巨星。
81岁的戴维斯今年推出了他的传记。早报记者 张新燕 81岁的戴维斯今年推出了他的传记。早报记者 张新燕

  早报记者 钱恋水

  克莱夫·戴维斯(Clive Davis),唱片工业史上发掘天才最多的“金耳朵”。从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穷孩子,到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总裁,再到创建阿里斯塔唱片公司、J唱片公司,戴维斯直到现今以81岁高龄仍担任索尼音乐娱乐[微博]公司的创意总监。他先后发掘了简妮丝·乔普林、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史密斯飞船、帕蒂·史密斯、惠特尼·休斯顿等巨星,并为更多乐坛的闪亮名字制作唱片。

  今年,克莱夫·戴维斯的传记《The Soundtrack of My Life》出版。厚厚一本硬皮书,是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每周固定写作12个小时完成的“一生之书”,中文版亦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周五,戴维斯应出版社邀请在上海民生美术馆做了一次讲座,虽然主题是“美国摇滚乐的故事”,但聊得天马行空,谈往事,谈唱片工业。

  讲座当天约好晚上5点吃饭,克莱夫·戴维斯和他的友人们并没有迟到太久。老先生身形庞大,一身西装大衣一丝不苟,系紫色领带胸口插一块同色手帕,和每个人握手。

  他已经81岁,但精力旺盛,语速慢思路清晰。菜上来之后,他让大家赶紧吃,自己却仍然只喝饮料,说是晚上还有一顿大餐等着他。大概是怕冷场,一个多小时里他说个不停,秉持“你们有什么尽管问”的原则,一路滔滔不绝到晚餐结束大家步行至民生美术馆。

  没想到的是,来上海,甚至中国大陆,是戴维斯的人生第一次。“把广告牌上字抹去,上海就像芝加哥,餐馆、建筑以及人们的好奇心让我惊讶。”他也说起自己从小到大“每个周日的家庭晚餐都会吃中餐”,“你们知道,在纽约每条街都至少有一家中餐馆,这个习惯几乎延续了我的一生。”

  戴维斯无疑是那种老派绅士。老派在于他依然相信传统唱片工业的力量。当被问及“现在唱片业如此惨淡,是否只有现场音乐才能救音乐”时,他回答:“不,因为现场音乐救不了唱片行业。”那么如何看待现在那些从网上冒出来在Youtube放音乐的新人,或者那些跳过唱片公司独立发片的音乐人?答曰:“你要相信我,没有一个成功的音乐人能够脱离唱片公司存在,不管是大唱片公司还是独立厂牌。”至于音乐的推广方式,“我不知道在中国的状况怎样,在美国,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电台打榜,尤其在芝加哥这种大家都开车的大城市。”

  到了美术馆,发现很多人挤在入口处没有位子,戴维斯招手让大家进来找空地站着也好过在过道吹冷风,又偷偷询问主持人孙孟晋[微博],是否冷落了坐在台上的另两位嘉宾。

  民生美术馆冷得令人难以置信,估计老先生也想不到在上海竟然会有美术馆室内不开空调。友人把大衣递给坐在台上的他,他依然冷得时不时偷偷搓几下脚踝。

  12月27日(周五)晚上在民生美术馆的这场讲座,满室的人或坐或站,在“冰窖”里坚持了整整两个小时。结束的时候克莱夫·戴维斯感动了,“那么多人能够坚持到最后真是不可思议,很感谢你们”。可惜翻译误时,再加上老先生的语速缓慢,所以主持人孙孟晋笑称“还有五十个问题没来得及问”。

  这场讲座,孙孟晋希望能从这位“唱片工业史上发掘最多天才的金耳朵”嘴里问出一点“道道”。大道至简,老先生说出来的“道道”听来并不玄乎。以下是讲座摘录:

  事业

  在我的年代,穷人家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成为专业人士。我拿到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奖学金,毕业之后为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工作,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正是CBS旗下的一家唱片公司。机缘巧合,之后我为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担任律师,六个月后成为首席律师。五年之后,我摸清了这个行业的各个环节,成为了总裁,在没有任何音乐训练的情况下被扔进了这个行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两桩与我无关的事件,我被迫离开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在家接受调查。那个时候我才发现,人生未必是一路向上的,如同拥有金手指般一路触碰过的东西都会发光,不是这样的。但是我决定振作起来,成立了阿里斯塔唱片公司,并且作出了与当时行规截然不同的举措——签约的艺术家分两类,一类是唱歌的,一类是写歌的,当然也有两者兼具的。天赋很重要,没有天赋公司再怎么包装都是昙花一现。我需要那种能够上头条的人,再有就是他/她的歌要能够流传几十年。

  单曲为王

  98%的大卖专辑都因为有热门单曲的存在。我也犯过错误,比方签下一些我认为很优质的乐队,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出过热门单曲,于是即便努力了五六年,也不会成功。

  嬉皮士

  没有(做过嬉皮士)。要说抽大麻这种事,幸好我天生对烟过敏,试了几次完全不行,就放弃了。我们初次见面,你们也不知道我说的是否为官方说法,不过这些都是大实话。

  选秀节目

  我和《美国偶像》渊源颇深,对于选秀节目并无偏见。问题是现在的选秀节目评委大都是艺术家,对于选手大都保持惺惺相惜的态度,动不动就给予热烈赞美。结果就是他们选出了一大票平庸之才,还当成天才吹捧,但实际上,惠特尼·休斯顿这样的人能有几个?

  和艺术家们的相处之道

  不要总是同意他们的观点,坚持自己的原则。如果后来证明你是对的,他们会服气。

  鲍勃·迪伦

  当时的《时代周刊》曾经评选出最好的三位当代音乐人,分别是鲍勃·迪伦(Bob Dylan)、艾瑞莎·弗兰克林(Aritha Franklin)以及披头士(Beatles)。我在和改写历史的艺术家,比如鲍勃·迪伦相处的时候,我的秘诀就是把他当成独一无二的人,他也的确是。迪伦很特别,是封闭型的创作歌手。做他的专辑的时候需要记住一点:这张专辑会被人们反复听无数遍。

  简妮丝·乔普林

  乔普林(Janis Joplin)是个狂野的女孩,生在此刻,没有明天。我们谈签约事宜的时候是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大楼里,一切都一丝不苟,很严肃很传统。然而乔普林来自反文化氛围,和这一切格格不入。她当时就跟我说:“不要多说了,签吧。我们不需要建立很正式的关系,建立亲密的关系就好。我们上床吧!”我拒绝了她,毕竟我们是工作关系。

  她的一生毁于喝酒跟吸毒。她从不知自己在和死神跳舞。在她死前的几天曾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录了一首新歌。她很兴奋,觉得自己的事业即将跨到新的高度。但是几天之后,我接到噩耗说乔普林死了。这是我做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总裁的第三年。(注:乔普林是1960年代最重要的白人摇滚女歌手和布鲁斯歌手。1970年死于吸毒过量,年仅27岁。)

  保罗·西蒙

  当时电影《毕业生》大热,我希望保罗(Paul Simon)赶紧出一张电影原声带。但是他不愿意,因为手头还有一张在做的专辑。我告诉他,要成为超级巨星就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比如同时有两张专辑,同时位列排行榜前十。我向他保证不会拖他正在做的专辑的后腿,并说服他去录原声带。结果果然如此,他成功了。

  惠特尼·休斯顿

  我第一次去酒吧看惠特尼(Whitney Houston)唱歌的时候她19岁。当晚她为母亲伴唱,一共唱了两首歌。有一首歌八年前我早已听别人唱过,却从她口中听出了歌词的不同涵义。惠特尼注定会成为下一代巨星,我立马就签下了她。

  我们合作那么久,惠特尼总是相信我的判断,除了吸毒。对此我劝说无力,心里明白她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和死神跳舞。惠特尼去世前两天,她给我打电话,商量新专辑的计划,情形与当年的乔普林如此相似。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