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Style》蹿红 揭秘神曲是如何炼成的

2012年10月21日16:36  南方日报
  漫画版《江南Style》   漫画版《江南Style》
  《江南Style》骑马舞分解动作   《江南Style》骑马舞分解动作
  曹方APP专辑《浅彩虹》   曹方APP专辑《浅彩虹》

  苹果的iTunes商店早在2010年2月24日那一天歌曲下载量突破100亿首,巧合的是,这天正好是史蒂夫·乔布斯的55岁生日。

  这个夏天之前,世界上只有一个“鸟叔”,他在皇马(主教练穆里尼奥,被球迷称作“魔力鸟”);这个夏天之后,人们又知道了一个“鸟叔”,他在韩国。

  最近几个月,几乎所有人的耳朵都被《江南Style》给占领了。这首由韩国歌手朴载相(艺名PSY)所演绎的“神曲”,自今年7月中旬通过网络发行以来,受到美国大牌明星、知名新闻评论人乃至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及网友们的追捧和模仿,使得朴载相和他的《江南Style》在美国变得家喻户晓。这首单曲的MV仅花了2、3个月的时间,便在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上获得了超过4亿次的点播。与此同时,《江南Style》在中国的爆红势头也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首国产“神曲”。

  朴载相并非刚入乐坛就一炮而红,他入行已有10多年,作为韩国一名创作型歌手因其幽默而朗朗上口的音乐为人熟知。如今,鸟叔的骑马舞乃至这股新型“韩流”却在全球范围内大红大紫。而在中国,发行于3年前的老歌《最炫民族风》在成功的商业策划下,一夜之间“满血复活”,凭借各种恶搞版本迅速扩散,虽终究未能成为“最炫世界风”,仍不失为今年国内网络上的一大“奇观”。据相关统计,《最炫民族风》MV在2年里积累网络播放点击量达到200多万,虽然这个数字难与《江南Style》4亿多的点击量比肩,但这首歌曲也曾被美国的街舞团体模仿过,算是国产流行音乐一个不小的进步。

  《江南Style》和《最炫民族风》的走红看似突然,其背后却有值得探寻的规律。事实上,在这些看似“偶然性”的成功背后,最大推手是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正是因为成百上千个模仿改编视频,才联手掀起了“神曲”的“逆天”之势。

  《江南Style》:

  韩国流行音乐圈中的“异类”

  百度百科里关于“神曲”是这样定义的——“一些歌词及曲调非常通俗的口水歌,它们流传于大街小巷,轰炸得人‘听觉疲劳’,让人每次听着都感到如有‘神’助。”

  “神曲”的降临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紧密相连。中国公众与“神曲”的亲密接触始于2004年的《老鼠爱大米》,它让其创作者杨臣刚[微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网络歌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不仅以500万元人民币的身价加盟唱片公司,还接到了央视春晚[微博]、湖南卫视[微博]春晚等主流电视媒体抛出的橄榄枝。

  尽管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这一时期的网络歌曲几乎没有获得过正面的口碑和音乐价值上的肯定。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8年前后,《伤不起》在百度流行歌曲排行榜上当了半年的冠军,在前十名里待了一年半之久;2009年的《爱情买卖》更是以“朗朗上口”和“垃圾音乐”的两极化口碑,成为当年最火的“神曲”。

  正式被国人呼为“神曲”的音乐作品,当属2010年龚琳娜[微博]的《忐忑》。和《江南Style》一样,它同样是以视频的形式在网上传播,在得到王菲、陈奕迅[微博]等名人的点评和推介之后轰动一时,并引发了更大范围内的模仿、恶搞。《忐忑》与通俗易唱的《爱情买卖》截然相反,它旋律奇特、唱法难度极大,但这仍未妨碍它成为当年中国的“第一神曲”,甚至连当年股市都以歌名来形容一年走势。《忐忑》的诞生,给网络音乐多元化打开了一道窗户。

  至于《江南Style》为什么这么火?无论是电视剧《裸婚时代》主题曲制作人杨峰、资深网络推手陈墨,还是韩国驻华文化院院长金辰坤和网络舆情研究学者沈阳,均一致认为:“首先在于其本身就是一部非常棒的音乐作品。”

  沈阳认为,《江南Style》动感十足的旋律和制作精美的MV功不可没。“视频本身比较华丽繁杂,不像一般情况下互联网传播的视频虽有闪光点,但往往失之简单粗糙;朴载相的骑马舞简单新颖,便于模仿记忆,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一位内地唱片公司工作人员则认为,《江南Style》在韩国流行音乐圈中显得十分“另类”,像一个精彩的故事,充满了各种曲折离奇的不可能,但故事讲到最后又让人觉得可信。“在‘韩流’历史上,从未有一个大叔敢于如此袒露自己走了样的身材,也从来没有一支‘韩流’舞蹈像骑马舞这样好笑、有点猥琐却又易于效仿。”

  《江南Style》的亲近感吸引了各个领域、各类人群的模仿,游戏世界有“魔兽版”、“植物大战僵尸版”,现实生活中,从菲律宾囚犯到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从巴西球星到中国社区大妈,从欧洲体育赛场到南京婚礼现场……各种千奇百怪的版本层出不穷。“想必今年各大企业年会活动都会有江南Style的身影吧。”一位网友感叹道。

  “挠痒痒歌”用网络占领全球耳朵

  《江南Style》的爆红连带所属的YG娱乐公司老板杨贤石也当上了韩国演艺圈“股王”。YG娱乐公司旗下还有BIGBANG、2NE1等当红团体,持有356万多股的杨贤石身家已高达2820亿韩元,比SM娱乐公司创办人李秀满还要高出180亿韩元。

  “可能世界太无聊,才需要一首挠痒痒的歌。”这么想的网友并不在少数。包括歌曲作者本人、歌手朴载相也直言,歌曲其实并没有所谓“讽刺上流社会”之类的深意,“当我写这首歌时,脑海里只有一件事──创作一首有趣的歌曲。”

  也有网友从鸟叔的“无欲则刚”中读出别样的讯息。在网友“王雁北飞”看来,《江南Style》其实红得很简单,“全球人民都喜欢它‘三俗’但并不卑劣的恶趣味。韩国音乐人不以宣扬韩国文化为包袱,而以全球最共通的喜好为要,动画、戏剧、音乐都有这种现象。老一辈听众或许会摇头叹道,这哪里有韩国音乐的感觉?但它就是有世界的感觉。”

  “韩国音乐人的流行嗅觉还是相当厉害的,前些年《Nobody》推出后引来了无数人的跟风,这回又是PSY的《江南Style》。它们都是先通过YOUTUBE网站积攒人气和点击率,一般情况下只要在美国走红,便可将其影响力扩大至全球。此类歌曲的舞蹈动作往往夸张但易于模仿,有明显的娱乐精神在里面。”网友“含笑[微博]半步天”表示。网友“海角星星”指出:“如果《最炫民族风》的火是偶然,那《江南Style》的火则属必然。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接受速食文化,一鸣惊人的东西才会让更多人听到。”

  还有网友调侃地说:“不知道中国的音乐人心里是不是酸酸的,任你是《中国好声音》,还是‘超级女声’里都听不到一首短时间内风靡全球的歌曲。《江南Style》的疯狂证明了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并不完全取决于GDP的排名。”

  网络营销机构CEO陈墨认为,《江南Style》歌词中所表达出的调侃、抱怨、吐槽,使得这首歌很草根化,符合互联网上的整体气氛,也满足了网民消遣娱乐的需求。“神曲”的速成,除了歌曲或雷人或好听或幽默等自身吸引力,还取决于网络的快速传播。只有网上的井喷效应才能让一首歌真正地晋升到“神曲”级别。通过受众巨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江南Style》才能被迅速传播。Facebook、Twitter以及中国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分享功能,则加速了其“神曲之路”。

  “中国的草根音乐人太‘纯’了,依然缺少对互联网传播力的重视。”在陈墨看来,中国的音乐人比较依赖抒情、诗意的传统曲风,缺乏和世界沟通的渠道。

  后唱片时代,如何让科技“玩音乐”?

  一首“神曲”的成功不单是音乐的胜利,更是传播的胜利和受众的狂欢,这已成为业内共识。这让国内的音乐人和音乐制作团队在“眼红”的同时,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网络时代,如何让科技“玩音乐”?

  流行音乐的载体在不断更新,在经历过黑胶唱片、卡带、CD后,“iPod+iTunes”改变了唱片行业。如今,iTunes音乐商店拥有2000多万首歌曲,总下载量超过150亿次,成为美国最大的音乐零售商。除了少数发烧友,大部分歌迷似乎并不过分怀念CD时代,甚至连从事这个行业10多年的太合麦田[微博]老总宋柯都不伤感。宋柯坦言:“(CD的没落)我一点都不悲伤。在中国,盗版唱片占了90%。当年卡带没了的时候为什么不悲伤?就是因为有更好的产品——CD出来了。现在也是一样,有新产品比CD更先进,没人会哭。我愿意买新的,每次技术进步给音乐工业带来的是好事,绝不是坏事,大家没必要悲伤。”

  尽管很多音乐人承认歌曲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确快速有效,但又为版权问题担心。“中国有真正的网络音乐吗?”飞行者唱片董事总经理钟声曾经提出这样的疑问。今年3月,他把民谣女歌手曹方新出的迷你专辑《浅彩虹》做成了一个APP音乐专辑,放到APP Store中供人付费下载,价格是30元。这是一张可以听、可以看、也可以“触摸”的专辑,只要用手指在手机上滑动,就会出现彩虹的特效,而歌词的背景则是精美的动画。上线一周,《浅彩虹》便冲到了苹果商店音乐类前十名。30元售价中,苹果拿走30%,剩下的70%,由创作者和技术开发者对半分,最终收入远高于实体唱片。

  “对于已经习惯了免费下载MP3的人来说,让他掏出1块钱下载1首歌,他肯定会犹豫。但看看APP这些漂亮的小图标,0.99美元或者1.99美元,输入信用卡密码,你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用户愿意为他们付钱,这才是关键。”知名音乐人杨威认为,中国流行音乐还是缺少品质出众的原创作品以及有效的传播策略,他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分析说,“好声音”学员演唱的曲目还是多以模仿为主,原创的音乐很少,如果没有法律保护“中国好原创”,那么“中国好声音”也会变成“卡拉OK”。

  还有乐评人指出,朴载相毕业于美国顶尖的伯克利音乐学院,之前在韩国国内已经是小有成就的音乐人,起点高而选择做网络歌曲的人才在中国是很少见的。韩国的大众音乐(K-pop)也并非以个人艺术才干为基准,而是注重团队配合和歌手全方位的素质训练。在韩国,无论是艺人培训、包装营销、演艺推广各个环节的培养体系都相对成熟、发达,通过团队间激烈的竞争,才能创作出具有世界性竞争力的音乐。“韩流”为什么能在中国乃至世界大行其道?音乐之外的“功夫”值得国内同行仔细揣摩、认真借鉴。

  “可节约80%成本,有利于行业公平”

  APP音乐模式成新宠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缩写,通常理解为应用商店,它是为iPhone、iPad等苹果电子产品创建的服务,允许用户浏览和下载包括游戏、日历、翻译程式、图库等应用程序。而App唱片就是把歌手的专辑制作成手机应用软件,用户付费后就能获得整张唱片。

  在世界范围内App唱片都还是个新鲜事物,去年孙燕姿[微博]的《是时候了》和谭维维[微博]的《3》都曾制作App版本,用户可付费下载到iPhone和iPad后进行音频播放。这些App基本上仍是一张单纯的电子唱片,而通常一张制作精良的App唱片除了音乐部分,还包括歌手的新闻动态、写真、周边产品等,从而实现用户与歌手的互动,突破传统唱片的局限。

  那么,广东的音乐公司在APP音乐上的探索情况如何?APP音乐给广东流行音乐界带来了哪些变化?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华友金信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兰刚。

  南方日报: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APP音乐专辑制作的?用App的方式发行唱片与传统唱片相比有何不同?

  兰刚:我们是从2007年就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在我看来,唱片业必须向App转化,现在我们的歌手做唱片就像“名片”一样,全当成是一种毕业仪式的“馈赠”,基本上不再发行实体唱片了。要贩卖音乐这种无形文化制品,iTunes/App Store是眼下最好的销售渠道,它方便、快捷,以前一家唱片公司需要物流、库房、销售、营销、策划、财务、管理,因为它必须是实体店才能销售唱片,可以说用APP作为销售渠道,一家公司可以裁员80%的人力成本,相当于减少了80%的开销费用,只需要一个财务、一个宣传、一个文案即可,下载所赚的钱人家直接汇到你的账户中就行。

  另外,以往一张唱片要销售到全国最快也需要1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但是现在如果你用一个4M的宽带上传,10分钟就能够解决,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作为艺人和制作方而言,他们不需要再看唱片公司老板的“眼色”,现在他们的优势仅仅是在于有行业经验,能判断哪些歌曲会有下载量,另外也就是我们歌手“毕业”印“名片”的时候,他们有印刷和压碟技术和发行渠道而已。因为APP传播极方便,打破了音乐必须随同载体一起贩卖的传统,之前唱片业探索了10多年怎么在新形势下维持资金流,如今App是个可能的机会,它把音乐和周边捆绑在载体上了,而且听众付费可能性远高于MP3分享,这一点曙光、一点机会,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抓住。

  南方日报:目前尝试付费下载,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大胆的行为,您的信心来自哪里?

  兰刚:原来即使你的一张专辑发行了1万张,但像我们这样的一级批发商,每张唱片也只能赚几块钱,全国原本有1500多家音乐唱片公司,如今只剩下四五百家,这就说明唱片业在新形势下遭受了多大的冲击,很多人都转行了,广东也存在这个情况。现在一张APP专辑,一般情况下新人是提供免费试听的,手机彩铃下载和中国电信合作,无损音乐下载大概在20多元左右,里面包括十几首单曲和几部相关的MV。假如能够形成这样的标准价格,这个艺人分成标准(70%)已经比CD中艺人的分成程度高了,在CD卖不出去的情况下,这个够有诱惑力了。

  一张App唱片的成本分成三部分,分别为策划创意成本、资源成本、人工的成本,目前市场里面中还没有产生标准商业定价,还需要更多的市场测试,这是一种新尝试的模式,从大的环境来说,短期内要有大的回报还不太可能,但不排除是未来的主流趋势。虽然人的消费习惯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但我们还是希望能通过更多的手段和渠道去鼓励和建立一种良性的消费习惯。当前APP音乐模式出现的时间不长,它需要这方面的专门技巧和人才,但是对于CD唱片业、音乐人和歌手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情,毕竟只要互联网后台不改数据、不做假,其中的下载量就没有任何水分,能够真正实现一种公平、公正。当前中国的手机用户有7亿、高端手机用户也有3亿,PC的用户群体更大,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

  南方日报:实体唱片市场日渐萎缩,让很多音乐人困惑找不到出路,据您观察,未来APP音乐会成为一个主流的创收渠道吗?

  兰刚:在App唱片面前,你既要懂音乐又要懂技术,但这样的人才现在很难找。目前广东从事APP原创音乐这方面制作的也就只有金信子、星外星、孔雀廊几家,很少。目前这个市场还不成熟,也不是所有的APP音乐都是赚钱的,另外关于版权保护、歌曲的合法传播形式问题等中国都还在探讨当中,但版权意识在不断加强,现在还可以打擦边球的音乐网站和应用,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会受到越来越多的版权约束、并支付不同层次的版权费用。

  专题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责编: 虫虫)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