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秋天》:甜甜乐团又撒一把怪味豆

2014年01月23日18:09  南都娱乐周刊
《延安的秋天》 《延安的秋天》

  艺人:陈升

  唱片公司:禾广娱乐

  专辑风格:流行

  本刊推荐:★★★

  写首好听的流行曲,对陈升不是什么大问题,显然那不是他最珍稀的节操,有趣、好玩、幽默感、现实性,才是他这个年龄段的诉求。歌迷吐槽的一点还有陈升的歌曲里越来越不流畅、不精致,对社会现实的指涉和揶揄,越发浓郁上瘾,而且指涉的不是闽南语系下的台湾,而是国语大陆,比如《我要上春晚》这首歌就让大家觉得风中凌乱,歌唱界不需要学郭德纲[微博],“老妈蹄花”致敬的对象,也不是人人喜欢的那个倔老头。

  陈升是变了,变得越来越随性,老不正经,兴之所至尽兴方休,除了左小祖咒[微博],这次还随手拉上了周云蓬[微博]、艾青的诗歌来调和自己的味道,还有一个显著的细节,前一张《我的小清新》厂牌还是滚石唱片,到《延安的秋天》已经是禾广娱乐。实体唱片成为符号,厂牌、卖多卖少这些都不再重要,认真出唱片本身就是“反唱片业”的亏本行为,既然亏本就不必看市场眼色,全凭自己高兴玩乐。

  不开心的粉丝都没认真看清这个老顽童的本质。这个货真价实的台客老清新,从来小人小事、风花雪月,松松散散自吟自唱,嗓音绵软是无所事事的有所事事。这次他只是恶作剧般地把曲子编得很难听,唱腔更歪斜而已,陈升还是那个老清新陈升。《吁》的电子编曲,强劲的节拍就是一只古怪的跳舞歌,跟周云蓬搭台的《春天的责备》也不见清淡的口味,而是轻摇滚的搅拌,电吉他的吱吱嘎嘎歪歪斜斜,爱理不理。

  他一旦认真起来,马上可以很流行很抒情,《延安的秋天》专辑里的《航班116》还是有精致、工整的痕迹,小资产阶级情绪十足,一下子可以让人一身鸡皮疙瘩。戏曲元素不是歌迷一直很享受的吗?《北京一夜》唱垮了那么多KTV量贩,还至今畅销不衰,这次专辑里的《卓玛不要哭》《浮生若梦》其实也算迎合粉丝了。

  “流浪日记三部曲”①本来就不算严肃的唱片工业的企划产物,倒像是个人日记,感悟与怀旧,故事与抒情,絮絮叨叨,心心念念,洋洋洒洒千言万语,想到哪儿是哪儿,随便就放进去了,唯有自由和性情,才是一以贯之的本真,《延安的秋天》比《家在北极村》更加信马由缰。不能要求陈升的唱片像所有唱片工业的产物那样,去像准备一件精心的商品一般定位好人群,定好价格,他所定位的就是他的心境,他对写词、谱曲乐趣的转移,就是对生活的新发现。

  除了走调、疲沓的互补腔调,不按常理出牌的写词、编曲套路,白话、口语、白描、社会性、幽默感凡此这种,陈升和左小祖咒还有什么相同之处,没有几个人去思考这个问题。窃以为他们就像得道的草书写者,大写意,大奔放,大走笔,随手而来,勾画弯折,横竖撇捺写到哪儿算哪儿,流畅得痛快,挥洒得自如,基本功摆在那里,刻苦用功已经不再需要,这是一种只有高手才可以玩的境界,飞花摘叶皆成兵器。

  “甜甜乐团”②就是无心插柳的一个组合,却已经成了陈升和左小祖咒搭伙以来的一个品牌,嗲嗲的小孩女报幕念白的声音,把两个老来俏的家伙衬托得像两朵娇花,陈升和左小祖咒的这个feat估计要继续很久,因为华语圈很久没有这种怪咖了。歌迷要有继续怪味的心理准备,一支新宝岛康乐队③可以玩二十几年,甜甜乐团估计可能也玩很久,即便一年出三两张专辑也不怪,创作力不是甜甜乐团的问题,只是他们乐不乐意的事情。

  注     解

  ①分别为2007年《丽江的春天》、2011年《家在北极村》、2013年《延安的秋天》三张有地名介入的国语专辑。

  ②陈升、左小祖咒搭伙以来的临时组合,亮点是甜甜嗲嗲天真可爱的报幕女声。

  ③陈升和黄连煜[微博]、阿VON组成的台客组合,组建于1990年代初,正确读法是“新宝岛 康乐(le)队”,而非“新宝岛康 乐(yue)队”,总共有九张录音室专辑面世,最近一张为2012年11月的《新宝岛康乐队 第狗张》。

 

(责编: 云会)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