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我是歌手》成了表演系班会

2013年03月20日15:46  北京晚报

  金力维

  去年《中国好声音》火得一塌糊涂时,有记者采访摇滚老将崔健,问怎么看这个音乐节目。崔健说,“那不是音乐节目,是电视节目。”次日的新闻标题成了“崔健炮轰好声音”,当时我在现场,完全没有的事,崔健的态度很平和,他的意思是,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很成功,但作为一档音乐节目,它缺乏创造与批判,舞台上更多的是戏剧性和电影性的东西,不仅仅是音乐。至少,在崔健看来,批判性和创造性对音乐很重要。

  趁“好声音”休息的间隙,湖南卫视[微博]的《我是歌手》来势汹汹。今年的音乐竞技节目多,央视的青歌赛即将决赛,浙江卫视[微博]的《中国好声音》还要继续办下去,湖南卫视干脆跳出了选秀的思路,把成名歌星,而且还是唱将级的拉来较量,都是星星都是腕儿了,每期节目到最后不仅淘汰一人,还要依次排名,看得观众好不刺激。还有音乐学院的教授资深点评,让这个节目又有了一点音乐普及教育课堂的味道,教观众如何欣赏唱功,如何感受歌曲。节目的意图本是极好的,环节设计虽略显拖沓,但周末休闲,看看电视聊聊天倒也还好,可看几期下来,崔健的话又响在耳边了,这还是一档充满戏剧性的电视节目,无论它用音乐的包装纸糊得多严实,里面的味已经往外蹿了。

  观众先是发现,《我是歌手》节目现场的观众都特别动情,一个个哭得像泪人似的,随后网上就盛传,这些都是职业观众,是节目组花钱雇的,哭得越伤心,价码越高,当然,他们也要按照节目的安排进行“感动”、“鼓掌”、“大笑”等表演,表现最好的一期节目下来能挣到800块钱。虽然后来湖南卫视坚称子虚乌有,甚至不会让镜头“移花接木”,但现场观众的情绪点的确和电视机前观众的差别太大,而且过于单调。或者说,流泪不是表达感动的唯一方式,沉思、发呆、出神或许没有哭泣那么强烈的画面感,而且貌合神离,但那往往是真心的沉醉或勾起心底的思绪。

  职业观众的质疑还未落定,上周的《我是歌手》又打起了女歌手感情生活的煽情牌,黄绮珊、彭佳慧都讲述了自己的情感挫折与现场所唱歌曲的关联,节目组也透露,在参加《我是歌手》前,黄绮珊在任何公开场合都没谈论过前夫的名字,这是她内心不愿触碰的位置,因为有太多的痛与遗憾。节目中,黄绮珊说:“我想用这首歌告诉和我有相同经历的女人,泪是可以疗伤的。”果然,台下的观众又哭得个个泪人。这么强的情绪场里,音乐教授们的点评也越发空洞,或者是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抛开任何怀疑,这是一个“人心换人心”的节目,但它确实偏离了音乐的本质,它力求达到的讲一个能打动人心的故事。然而,真正高级的艺术要求创造者足够克制,留出空间让欣赏者感受与遐思,一定不是打开大放,大鸣大唱。

  曾经有人调侃说《中国好声音》哈林是来做主持人的,杨坤[微博]是来做宣传的,那英[微博]是来唠嗑的,刘欢是来开家长会的,华少简直就是来卖凉茶的。《中国好声音》火的一塌糊涂时,选手的绯闻、黑幕、造假、潜规则满天飞,如今《我是歌手》的选手都是明星,为了顾及其颜面在制造噱头上难以随意施展,这才设计成了一场表演系班会。只是真正的观众已经感情疲惫,泪腺干涸,不知到头来是谁的眼泪在飞?  

(责编: sunny)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