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肥罗君
国产特供3D《谍影重重5》一夜之间成了网红。当观众吐槽变成真的看吐了,“看《谍影重重5》晕了吗”的话题瞬间刷爆朋友圈。
在点燃朋友圈之后,《3D<谍影重重5》遭观众疯狂吐槽》也成为许多媒体关于这部电影新的大标题。
群情汹涌之下,出品方环球在昨天下午决定,开放更多2D场次。
特供3D,一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品,比如《2012》、《环行使者》、《钢铁侠3》、《超体》等等。即使是国产大片,如被许多观众认为完全没必要3D的《寒战2》,照样被3D了。
3D特供的背后,当然是更昂贵的票价和更大的票房收益。观众的体验,无人在意。
但是《谍影重重5》将这种荒诞上升到了极致,因为《谍影重重5》作为好莱坞手提摄影和摇晃镜头爱好者保罗·格林格拉斯导演的作品,是全世界最不适合3D的电影,但是,当市场贪婪压倒观众需求,一切都被3D。
中国观众在这部电影面前展示了空前的忍耐力。作为一部在北美上映第二周就大幅跳水61.6%,IMDB评分7.0,烂番茄新鲜度只有57%,明显达不到前三部的高度的续作,却在国内电影市场收获了完全不同的待遇——
首日票房8352万,在潮水般的3D吐槽声中,两日票房依然超过1.1亿。豆瓣评分7.5,也不赖。
《谍影重重5》为什么不适合被3D?更有趣的问题是:观众为什么冒着被晃晕的风险,一边在朋友圈奋力吐槽,一边排着队进影院支持这部特供3D”叠影重重“?
《谍影重重5》为什么是最不适合被3D的反生理“特供“电影
如果保罗·格林格拉斯和马特达蒙是用3D效果的监视器拍这部电影,《谍影重重5》根本就不可能被拍出来,因为在拍摄过程中,整个剧组肯定都被镜头晃得集体住院了。
3D版的《谍影重重5》成了一部反生理电影。
《谍影重重》系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晃足整部电影的手持摄影风格。这种强烈晃动的镜头,配合紧张的追逐打斗场景,以及配合燃爆肾上腺的音效、音响与配乐,制造出争分夺秒、生死一线的感官效果,瞬间燃爆了全世界观众。
可是3D电影视觉效果的核心,是透视。 也就是由于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增加而导致物体显得更小的一种视觉效果。
用3D镜头看《谍影重重5》,等于把电影的摇晃效果加剧数倍,这简直不是看电影,而是生理挑战。再加上国内许多影院至今都根本未达到放映3D的标准,本来观众眼前就是昏天黑地的一片,再加上叠影重重,根本就是对观众的极限挑战。
难怪看过特供的观众们,发出了铺天盖地的吐槽——“国内后期转制成3D真是丧心病狂啊…… ”
在许多观众心目中,大片就必须看3D的,如果说是这种误区解释了影片的首日票房,那么为什么影片的票房依然在高速增长。到底是什么吸引着观众前赴后继冒着被晃吐的危险进影院看3D版的《谍影重重5》?
即使没有特供3D,《谍影重重5》还是被系列前三部完爆了
看完《谍影重重5》,感觉伯恩的黄金时代真的跟观众说再见了,这个系列无论是否再拍续集,可能都找不回当年带给我们的那种感觉——一种让谍战片脱胎换骨的感觉。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弥漫着四个字——风采依旧,或者说——因循守旧。曾经的创新者,终于走到了自己的反面,成为伯恩系列按部就班的抄袭者,并且,还有几分狗尾续貂。
《谍影重重》系列前三部改编自同名小说,故事在伯恩揭开自己身世之谜的过程构成了叙事上的闭环。而后续作品失去了原著的支撑,新作品无论怎么编,都给人硬撸的感觉。
虽然加入了斯诺登、苹果门的时事,但并不能改变剧作整体的陈旧感。而新插入的段落和整体故事,也总感觉无法产生足够的关联。最大的问题是:故事没能在伯恩身世方面更进一步,那么无论怎样营造紧张感,都无法让人真正进入这个故事中。
老爸梗,更是败笔。要知道,现在拍的是伯恩系列,不是随便一部烂大街的特工电影,像为了逼出伯恩暗杀他老爸搞嫁祸这种梗,出现在某一部搞笑特工电影里也就算了,出现在伯恩系列中,让观众怎么买单?
故事之外,整部电影从故事到节奏,从特效到表演,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模有样,毫不欺场,但无论怎么拍,都再也跳不出前三部的套路,那些伯恩和中情局斗智斗勇的段落,总觉得似曾相识,难免让人联想起中年危机。
技术方面,保罗·格林格拉斯导演特色的手持摄影+长焦调度+凌厉剪辑依然威武,可在3D镜头的配合之下,竟让观众产生了度日如年的感觉。就算中情局坐下来开个会,肩扛摄影还是晃来晃去。不少网友都表示看到最后没被晃晕在影院里真是佩服自己。
北美影评人吐槽的点,大体也逃不出这些。说的全都没错,可为什么中国观众还是看到爽翻?难道我们看的不是一部电影吗?
中国观众为什么冒着被晃吐的危险看《谍影重重5》?
说了半天槽点。但——看过无数动作片,身经百战的我,竟然还是被电影撩到了!
怎么办,好内疚,好羞耻。也就是说,刚才吐了半天的槽,全都是废话,就像女人说这个男人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整个人都不行。最后说了一句——但是我好爱他呀。
这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本以为,来来回回动作戏三板斧,我会很快厌倦。再加上伯恩脸邋遢的胡渣,装什么成熟?但是,我错了。
看那一段在雅典宪政广场上,杰森·伯恩躲避CIA特工、杀手围剿的戏。哎呀妈呀,不愧是从小看他戏长大的伯恩大叔——那摩托车耍的,那叫一个神乎其技,让人灵魂都要怀孕了!还没完。
接着,导演使出了一招——骚乱杀。
本来就惊险刺激的动作戏,放在群众骚乱的雅典,密集的人群让追杀闪躲都愈发惊心动魄。看得身为直男的我的脸,都烧起来了!
那些前文中理性分析的缺点或者不足,依然是伯恩系列最燃的地方,也是最打动观众的地方。
譬如,完全没有一秒钟废话——坎妹和伯恩完全的势均力敌,让节奏紧张到每一秒钟。从影评人的角度看,不过是些陈词滥调。但是从观众的角度看,只有一个字——爽。两个字——爽翻!
整部电影的动作戏,都保持着持续高能,伯恩也依然保持着一贯化腐朽为神奇的随手杀能力,随便一个汽油弹、板凳腿都一样玩出杀伤性武器的威力。这种实诚打法,真的只适合呆萌无比的马特达蒙。适合,比什么都重要。
马特达蒙对于伯恩系列,果然就是无可取代的存在。
整部电影,台词少的可怜。但是马特达蒙还是把这个驾轻就熟的角色,演出了不同——这个伯恩,更加主动,也更加善于掌控自己的命运。
角色的成长感,就在马特达蒙不动声色的演绎中,悄无声息地传递出来。保罗·格林格拉斯和马特达蒙的配合,的确是珠联璧合。少了一个,成不了局。这场漫长的等待,的确值得。
中国观众也许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商业片观众,“3D特供“请放过他们
即使没有3D,《谍影重重5》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
剧情的空泛漏洞,有。重复感嘛,绝对有。
甚至伯恩系列的灵魂——孤胆英雄独自对抗体制,也在被弱化。但,和国产电影暑期档的所谓“大制作”一比——这部电影,动作场面,来真的。
每个演员的演技,无论是坎妹,还是老迈的汤米李琼斯,全部在线。最重要的是,伯恩系列无可取代的独特气质,依然在。
就算伯恩老了,那种简单粗暴紧张到底的动作魂,没有老。但我的纳闷也在于此。既然这种优点如此明显,那为什么那些暑期档的大片们,没有借鉴一下?因为那些一看就让人来劲的场景、节奏感。
太难复制了。好的动作片,就是用重复了一万遍的场景拍出新意思,让观众的多巴胺再燃起来。可是要在前人做过一万遍的道场搞出新意思,也最难。
这年头,花大钱做特效,做几万元一只的吊灯,容易。但做一部让观众明知道槽点满满的,依然忍不住动心的电影,难。我愿意为伯恩系列一直鼓掌。与一个系列电影一同老去,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但是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最大的不幸在于——别无选择。《谍影重重5》之外,这个暑期档,还有一部看得过去的大片吗?
这个暑期档,观众熬过了多少个小鲜肉,才最终迎来老伯恩的回归。
所以,即使被慌晕在影院里,观众依然不愿放弃伯恩——及格的娱乐大片,对于国内观众来说,竟然已经成了一件求之不得的奢侈品!这个暑期档,竟然只有这部大片,配得上大片之名——所以,北美观众不能接受的瑕疵,在我们看来,都不是事。
可是这种全世界独有的反生理3D电影,真的不应该出现在观众的眼睛里。当3D呕吐体验造成许多观众的生理恐惧,这种无底线的圈钱,实际上成为了对一个电影市场的杀鸡取卵。
每一个没被特供3D《谍影重重5》晃吐的观众,都是“杰森伯恩“。
但我们终究希望,中国电影的特供3D不要再把每个观众都逼成晃不死的杰森伯恩。电影产业不是不能圈钱,但圈钱,也要圈得有底线。
中国电影,请不要再为中国观众提供“特供3D“!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