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典过后,在各大剧院还在紧张筹备自家大戏的时候,大学生们却率先走到了舞台的前沿。经过紧张的筹备,在多方的大力协助下,2003第三届大学生戏剧节即将于7月18日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与北兵马司剧场举行。另外今年的大学生戏剧节同时还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设立了分会场。虽然名称上从前两届的“戏剧展演”调整为更正式的“大学生戏剧节”,但活动宗旨仍然延续着前两届戏剧展演的思路,支持并促进大学生戏剧创作和演出,为戏剧艺术的多样化与繁荣注入新鲜血液。由于今年的“大学生戏剧节”仍然坚持公益性质,所以,此次所有戏剧演出均为免费观摩。
25个剧目囊括各种风格 此次参加展演的剧社来自全国各地,入选作品有来自全国25个大学的45个剧本,经过初选与复评的严格过程,考虑到戏剧质量、校方及演职员的意愿等诸多因素,组委会选定了约25个剧目来参加此次展演。
这25个剧目可谓“囊括”了中国当代戏剧的各种风格和形式。其中不仅有我们熟知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死无葬身之地》等著名的当代话剧,还有从文学作品《挪威的森林》《西游记》等改编而来的作品。戏剧节的另一重头戏就是大学生们的原创话剧,这是最能展现当代大学生戏剧理念和戏剧精神的单元,也是最具挑战性和争议性的部分。
记者了解到,本届大学生戏剧节的基本原则是鼓励原创,鼓励大学生们在戏剧创作中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人生以及对戏剧本体的独特思考。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世界优秀的戏剧作品有充分的了解;而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又使得他们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与创新。他们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戏剧培养,但其独特的审美和大胆的表演却像一股清风,给专业戏剧带来许多启示。本届戏剧节的原创话剧依然异彩纷呈。其中,在第一届大学生戏剧展演上以原创改编《沃依采克》获得大家好评的北京理工大学太阳剧社,此次带来的《瞎子与瘸子》,本来是一出在室外演出的戏,面对将在北兵马司剧场的演出,北京理工大学太阳剧社的创作主导灵魂人物顾雷,继《沃依采克》剧场空间、表现形式的突破之后,将在环境戏剧的创造上做着自己的努力,故事中糅进了复杂的人物性格,在叙述中亦不乏思想的沉积,让人耳目一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张嘉艺同学去年就以《古堡的天空飘着云》一剧展现了他奇诡的艺术想像力,今年他带来的作品《倦鸟归巢》也沿袭这一风格,在奇妙怪诞的想象中又不乏现代生活的剪影。剧本中说的时代,提到的国家,都云里雾里,虚无缥缈,但就在这其中却蕴藏着强烈关注现实的能力。
大学生戏曲演出首次登场
此次戏剧节中,戏剧的多样化非常明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往巴比伦》,是一出原创的历史剧,从剧本看,气势恢弘,叙述中不乏思想的沉积,让人耳目一新。华中科技大学P.E.T工作室的《背惊》是一部情节精彩的推理剧。当然,这种创造性除了表现在学生们自己创作的剧本之中,也表现在他们改编的其他类型的艺术作品之中。从小说改编的《挪威的森林》(武汉大学)、《倾城之恋》(华中师大),有效地从原著中提炼出精彩的对白,解构了戏剧性的人物关系,在不失原作之神韵的前提下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华中师大钩沉剧社的《向左走向右走》是从流行漫画改编而来,改编者在对剧场空间的开拓上,也有精细的设想与大胆的实验。大学生戏剧节今年首次选中的戏曲演出,也将令广大观众感受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刮目相看。来自北京大学京昆剧社的同学们将演出,《西游记》等三出折子戏,传递着现代大学生新的文化风貌。另外,在这次戏剧节中还有些精彩的小戏:比如三拓旗剧社的《63》走的是默剧的道路,力图通过形体表达创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优秀剧目将角逐
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
记者了解到,此次戏剧节虽然不是比赛性的,但组委会也希望能够给予在剧本创作与戏剧演出上有着优秀表现的剧目一定的奖励。为此,组委会联合在京的艺术院校与戏剧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评委会,将在戏剧节结束之时评出一些奖项,鼓励优秀剧目。而此次戏剧节中的优秀剧目也将在经过更为仔细地打磨后,有望参加北京人艺年底推出的青年处女作展演,优秀的原创剧作并将被推荐参加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的评选。
在演出之外,此次戏剧节还安排有交流、报告与学术研讨等活动。中戏成教班将把他们的一些教学小品带来演出,美国西北大学表演博士、河床剧团创团编导,台湾戏剧人郭文泰将在戏剧节期间组织“表演训练坊”,与大家共同交流表演心得。此外,来参加此次戏剧节的除了大学剧社之外,北京实验中学也将有两个剧目参加演出。组委会将根据此次戏剧展演的具体情况,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参加演出的大学生们在一起就戏剧文学、校园戏剧、戏剧的创作与表演、中学生戏剧等问题展开讨论。
2003大学生戏剧节坚持公益性质,因此,此次戏剧节的所有戏剧均为免费观摩。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观众,只要打电话到组委会提前预订就可以拿到免费的入场券。组委会之所以决定这么做,是因为戏剧节的目的不是要在商业和票房上有所收获,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加各高校话剧社团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认识戏剧。本版撰文信报记者 王 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