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学我的导演们:你们有心机无智慧,有冲动无感情。
《我们的音乐》
“皇爷”近年来露面越来越少,但世间还忘不了他。一九六八年,他只有三十八岁,他当时导演过的影片也大致相当于这个数字。那一年,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郎格洛瓦说:整个电影史应该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阶段。换句话说,就算戈达尔一万岁了,这个世界仍然处于“戈达尔后”,仍然处于他的名字所覆盖的浓荫之下。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叫他南帝。
出身
据《大理秘史》所载,皇爷即位之前的行止极为驳杂。他先是修习过一段人类文化学,后与若干同道创办《电影手册》小组。手册出了五年,皇爷双亲嗅出其中大有反叛气味,于是掐断了经济供应。此后皇爷有一段时间极为落魄,偷过钱,偷过面包,颇似参加红巾军之前的朱元璋,只是没做过和尚而已。
如果不是1954年他开始扛起了摄影机,可能皇爷日后最多只能做到丐帮的八袋长老。那一天,据说是《电影手册》的同仁们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正在本命年的皇爷争急了,做狮子吼道:“光说有什么用?哪比亲手杀将出去的痛快?”然后他就跑到建筑工人堆里,拍了他们的工作实况,那片子名叫《浇注混凝土》(60年前,武林始祖卢米埃尔兄弟耍的第一套武艺便是这个道道)。从那之后,人们便用另样的眼光看皇爷,疑心他是真佛转世。
那时,美利坚的电影侵入世界各个角落,法兰西作为世界电影的创始地,受冲击之感自然最深最苦。美国电影以曲折的剧情、细密的剪辑、雄厚的财力而著称,走的是当年金国“拐子马”的路数。皇爷便以“一阳指”破之。1960年,他与朋友弗朗西斯-特吕弗合作制作的《筋疲力尽》震惊了世界。影片在剧情设计和剪辑处理上处处反常规而行,人物的行为逻辑和运动方向缺乏连续性,剧中人会突然停下表演,对着摄影机做起自我道白。这种全新的处理方式在世人眼前打开了一扇窗子,认识到电影原来还可以这样处理。戈达尔的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艺术思维,这是起源于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在电影领域内第一次大规模地攻城略地。1965年,著名作家路易.阿拉贡说:“今天的艺术就是戈达尔。”
战功
南帝的武功有目共睹,但国际武道大会仿佛对他极为吝啬。除了那部记载无数荣誉的《筋疲力尽》之外,只有《阿尔法城》为他夺过1965年的金熊,再向后,就是1983年《芳名卡门》的金狮了。而戛纳,似乎从来没有肯定过他。
这或许是因为他的影片太过晦涩,又或许是由于其中过强的政治隐喻。他在《卡宾枪手》中讽刺了战争狂人,在《中国姑娘》中歌颂了当时欧洲风起云涌的左派运动,而《美国制造》等影片则完全让人感觉不知所云。于是人们一边把他捧上神坛,一边离开他。
1970年,他拍摄一部有关巴勒斯坦流亡者的影片,但却因缺乏资金而胎死腹中。这给了他沉重的打击。1980年,他拍摄了一部商业性颇浓的影片《人人为自己》,试图与外界达成和解,但最终失败。他在前卫艺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一开始就把所有人都抛到后面,等到回头时却发现:其他人已经走上了另外的一条路。
今天他已经74岁了,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他的宫殿里,一年最多拍一部作品,有时候甚至整年枯坐(60年代他一年平均要拍上三四部电影)。他所创造的那些技法正被人们在各种类型的影片中滥用。《筋疲力尽》结尾那个具有革命意义的手持跟拍长镜头,如今已经成了导演们炫耀纪实性的廉价标签。这或许的确是这个时代的宿命:有心机而无智慧,有冲动而无感情。
表演赛兵器《我们的音乐》
74岁的戈达尔第14次入选戛纳电影节。这次他带来《我们的音乐》参展。
影片是他于2年前到前南斯拉夫拍摄的。影片讲述了关于萨拉热窝人在前南斯拉夫战争过程中保护艺术真品、在艰苦的环境下从事艺术创作、教育青年的故事。剧情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组成,评论家形容这将是一部“对现代社会控诉”影片。
绝招
和他那个时代大部分非常艺术的导演一样,他的作品绝对能让一般人看到睡着。
座下弟子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伊朗)
这位64岁的老人在伊朗电影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伊朗的政治风云几多变幻,而他始终是这个国家电影界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在20世纪末伊朗电影向国际影坛进军的重要时期,阿巴斯的作品是这支队伍中无可动摇的领军力量。
1997年,他的作品《樱桃的滋味》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99年,《风儿带着我们飞》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阿巴斯影片的视角始终对准伊朗的底层平民,无论是丢失作业本的孩子,还是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男人都显得纯洁、可爱。
表演赛兵器《5》
这次他带到戛纳的参展作品《5》由5个短片组成,分别用木片、海滩、狗、鸭子、青蛙等自然界形象在时间中的变化来探索生命、死亡与轮回等宏大的话题。其风格隽永纯朴,已达化境。
在阿巴斯的带动下,伊朗电影全面繁荣,有了“参赛即获奖”的声誉。在这样的形势下,阿巴斯宣布不再参加一切国际评奖活动,以便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斯蒂芬-霍普金斯(英国)
2001年,美国影视娱乐界的一项重大新闻,就是惊险动作电视连续剧《24小时》的播出。
片子共分24集,讲述基弗-萨瑟兰所扮演的特工在一天之内挫败恐怖分子阴谋的故事,其剧情的时间进展与真实时间完全同步。这一方面是对亚里士多德戏剧“三一律”的致敬与重现,另一方面又是一种革命性的创造。在日趋复杂的剧情结构和剪辑技巧裁剪下,现代影视作品中充满了大量的时空交错和闪回。《24小时》却反其道而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紧紧抓住观众心魄的张力和节奏。
可能是制作方为了试验多种风格,斯蒂芬-霍普金斯并未接手《24小时》续集的拍摄。
正式竞赛兵器《彼得-塞莱斯的生与死》
他此次参赛戛纳的《彼得-塞莱斯的生与死》系改编自当年“平克-潘沙”系列影片主演彼得-塞莱斯的传记。由杰弗里-拉许和查理兹-塞隆这一对奥斯卡影帝影后主演。影片拍摄时,曾遭遇彼得-塞莱斯遗孀有关歪曲事实的指控,闹出过一段不大不小的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