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爱电影的人,恐怕和我一样卷着舌头说了好几天“戛纳”这个词。现在,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电影节总算是闭幕了。像神一样的王家卫败了,他那部生产艰难的《2046》被剃了个秃头--一无所获。而张曼玉却成功了,她前老公为她量身定作的电影《清洁》让她成功封后。再加上《十面埋伏》、《大事件》的受关注,俨然已有人在高呼:戛纳是根好啃的骨头。轻飘飘的感觉立刻在空气中弥漫。但戛纳到底是根啥样的骨头呢?
纵观世界几大电影节,其实戛纳算是比较好啃的骨头,奥斯卡则是最难啃的骨头,这从得奖情况就能看出来。1975年,中国武侠片《侠女》就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综合技术大奖。而后,《霸王别姬》、《活着》、《鬼子来了》、《菊豆》、《花样年华》一部部的和戛纳约会,并一个个的拿着奖杯。如果说戛纳比较有中国情结,还不如说中国电影有戛纳情结。那些获奖的电影凭借着其美誉度被写进中国电影史,一边是票房平淡无奇,一边是戛纳制造出一个个电影大师和巨星。而极具商业气质的奥斯卡则一直和中国电影交情甚浅,李安的《卧虎藏龙》之后,张艺谋带着《英雄》出征,居然连小高潮也没能造出来。戛纳是小成本,奥斯卡是大投资,戛纳偏文艺,奥斯卡重商业。擅长描述风土人情且囊中羞涩的中国电影人于是爱上了戛纳。在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张艺谋和陈凯歌两位大导演。前者投资近3亿做出了《十面埋伏》,已经被海外的发行商看得眉飞色舞;后者则窝在国内做另一部中国式大投资商业片———《无极》。在歌声里,大师们已经不动声色地转舵了。
什么样的骨头才是观众爱的呢?一根好看的骨头和一根好吃的骨头,你选哪一个?反正我买的碟大多是好莱坞大片。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