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王志:“有时候观众更想看到一个出其不意的提问给采访对象带来的那一瞬间面部表情的变化”。
采访不是献媚《面对面》向大家展示了真相
质疑是底线,但质疑不是要从语言、气势上压倒别人
新京报:你在节目中多以一种“质疑”的方式提问,这样的方式不怕采访对象会生气、中途退场吗?
王志:质疑是底线,但质疑不是要从语言、气势上压倒别人,而是一种客观、真实的立场,采访不是献媚,质疑只是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如果对方觉得你的提问很不好回答,他就必须要提醒自己认真对待。
新京报:你的这种质疑性提问是从什么角度入手的?
王志:我觉得还是从常理出发,比如有一期我们做胡长清,我当时就问他,听说你有80多个情人,是真的吗,你的身体有那么好吗?再比如我们做任长霞的那期,有报道说有30万群众为她送行,我做过记者,知道30万是个什么概念,所以我就会问这30万的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我的长相不吓人,挺适合做这个节目
新京报:你是否觉得这种更多带有记者色彩的工作方式可以完全代替你的主持人工作?
王志:我觉得其实记者和主持人可以不用分得那么清楚,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希望以一种记者冷静、客观、质疑的方式工作,但毕竟我在工作中还是要被控制的,这又带有主持人工作性质的因素。当然,关键是还是非常希望自己可以评选优秀主持人的奖项的。(笑)
新京报:作为一名电视主持人,大家会经常把你和白岩松、水均益归为一类,这既表示你们的主持风格有相似之处,也反映了你们的长相似乎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
王志:我觉得其实我的长相挺适合做这个节目,你看脸上有酒窝的男人还是挺难找的吧,最起码我的酒窝可以让谈话对象有适当的放松成分,我的长相不吓人呀。
新京报:像原来有一期《面对面》做的采访人民医院院长,听说后来这期节目遭到了批评,因为大家认为那个院长一直在节目中推卸责任,你认为这样的一期节目是成功的吗?
王志:我个人认为还是成功的。因为它还是向大家展示了真相,不管这个真相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因为某些人的真诚、痛哭就放弃追问真相、掩饰真相。
《面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竞争和选题
新京报:能谈谈《面对面》在策划选题上,什么样的选题是可以做的,什么样的是不可以做的?
王志: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的耿主编回答吧。
新京报:那你觉得目前《面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请不要让耿主编回答。
王志:(笑)好吧,我觉得主要是竞争和选题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周播节目,很多重大的选题会在平时的日播节目,像《新闻会客厅》中就做过了,我们的选题会有70%的重叠。但有问题存在也是好事,这恰恰意味着我们还有成长的空间。
新京报:你们一期节目的制作经费是多少?
王志:在不断变化中。
新京报:你收入是多少?
王志:(笑)我能请求不回答这个问题吗?够维持我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
观众更想看到一个出其不意的提问
新京报:访谈类节目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你曾经说过这种悬念感就像希区柯克的小说,在描述一桌人打牌时,摄像机指向桌下的一个定时炸弹,你觉得在节目中这个“炸弹”要如何表现?
王志:我在提问的时候可能已经对什么都知道了,但我要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比如有的采访对象会要求你事先把采访提纲送过去,我们觉得那只是礼貌,但人家在那边已经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准备好了,这样一来,如果在录制节目现场不提问他提纲中的问题,他就会觉得很憋得慌,一定要找机会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说出来,这样做出来的节目就没有丝毫悬念而言了。而且有时候观众想看到的并不一定是采访对象对提问的回答,他们会更想看到一个出其不意的提问给采访对象带来的那一瞬间面部表情的变化。
赶上了“非典”这颗苹果掉在头上
新京报:现在谈到《面对面》就不可能避开“非典”,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非典”成就了《面对面》。
王志:对。其实这就像“9.11”对凤凰卫视、两伊战争对半岛电视台的意义一样,我们在做那一期节目的时候“非典”还不让报道,等我们这期节目做完了,突然就遭遇了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和卫生部部长辞职、中央对“非典”疫情高度重视的情况,当时台领导马上就问,哪个节目做了“非典”,正好就被我们赶上了。可以说我在中央电视台呆了10年,赶上了“非典”这颗苹果掉在头上。
本报记者刘玮
王志简历
王志湖南省衡阳市人,湖南师大中文系毕业,3年后在该校文艺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1989年分配到湖南电视台,期间曾到郴州地区电视台1年半和深圳有线电视台。后调来北京
1994年2月进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节目中任记者和主持人
1996年2月后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在《新闻调查》栏目中任记者和主持人
2002年赴英国留学,2002年5月开始筹建《面对面》栏目
2003年1月在《面对面》栏目中任制片人、主持人和记者
2003年4月采访大批“非典”前线人物,泪洒隔离区,成为全国知名的非常人物、抗非英雄。
《面对面》栏目自2003年年初开播以来,迅速受到社会瞩目,尤其在“非典”时期,《面对面》对王岐山、钟南山、李立明、张积慧等代表性人物的访谈深入细致,视角独到,更是赢得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