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的“3D”
《超验骇客》片方,一问3D就慌神你怕什么呢?
《超验骇客》的监制是成功制作了《盗梦空间》的克里斯托弗-诺兰,该片将在4月18日在中国上映,这部结合了科技和人的电影,又一次成为了中国特供3D电影的范本。新浪娱乐在发布会现场向DMG公司“铁三角”中的两位吴冰、丹-密茨询问,为何此次又提供特供3D版本在中国市场,现场一片混乱下,丹-密茨在人群中呼唤Angela小姐,现场与Angela小姐一番私语之后,Angela小姐说拒绝回答有关3D的问题。新浪娱乐追问,转制技术是否也是在国内完成,丹-密茨称本片在好莱坞进行转制,但对于接下来的追问“既然在好莱坞制作完成,是否将3D版本在全球范围投放?如果全球投放,为何只独有中国买单?”DMG拒绝了正面回答该问题。
关于3D转制的正常问题,却使得片方如此紧张,很难不让人想象,这中间到底有什么问题。
仅仅是2014年4月前,就有《机械战警》、《超验骇客》两部好莱坞大片,选择在中国市场放映3D版本,其他国家和地区全部是普通版本,这一特殊的现象也被讽刺地称为“特供3D大片”。
捞金的3D
转制成本:均价每分钟一万美金,烂3D没下限!
“3D的电影放映,放到全国电影票房市场来看,要比普通的2D版本,多上三分之一的收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国内知名影院经理告诉新浪娱乐。“也就是说,一部电影如果是2D版本,票房的收益预计是2个亿的话,3D的版本就会获得2.6亿。”事实上,这还只是粗略估计下的静态票房收入,在数字银幕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中国,3D电影毫无疑可以获得更多的排片。
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参与了《画皮2》《唐山大地震》等片的特效公司,副总经理王璇告诉新浪娱乐,“目前国内的市场3D转制的报价,通常在6万人民币一分钟。当然这个价格也和好莱坞1万美金1分钟的价格接近。目前在转制价格方面,基本上国内外都很透明了,因此像《机械战警》这样的片子,转制的费用基本上也在这个区间内。”
而北京立方影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崔晓宇透露,转制成本在不同量要求和工期等条件下差别很大,尤其前者。“最高转制成本在千万美元左右,而最低成本几乎没有下限。我认为几十万元人民币一部影片的转制服务也存在过,作出来的质量也会以‘无下限’作匹配。目前国内制作成本平均在500万人民币左右,在美国如果非要得到个平均数作参考,大约是400万美元。”
让我们帮片方算一笔账。以《机械战警》102分钟的时长来举例,该片每一分钟花费6万人民币的转制费用,将会为片方增加612万的制片成本,却可以在市场上为其增加9870万、也就是几乎一亿元的票房收入。3D转制当然是一笔以小搏大的好生意。
尴尬的3D
观众被假高潮骗了 难欣赏一流效果
有不少电影发烧友非常忌讳影片的3D技术是通过转制获得的,认为转制的效果会较同步拍摄相比悬殊很大。
“对于实拍 3D和转制3D 技术行业分为两派,”王璇说:“从效果的部分来说各有优点和缺点,举个例子大家都认为美国会做实拍3D最多,但事实上转制公司在好莱坞要比实拍团队更多,这个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从技术方面解释,转制的画面和前期拍摄的画面进入到后期制作后流程是一样的,画面的明暗效果及颜色都是可以通过数字中间片环节调光调色实现处理的。”
立方影崔晓宇先生却告诉新浪娱乐:“目前完全在中国内地转制的好莱坞大片数量极少。这里不包括一些外包制作,比如作为3D转制普遍采用的制作工序,‘抠画’、‘修图’等需要大量制作人员,一些国外公司出于人力成本考虑,将这些制作环节外包到内地,但这些公司不一定以3D转制为主要业务。另一方面,内地直接承接好莱坞全程3D转制制作的公司也极少,不过综合考虑内地制作质量、数据安全、以及成本低廉的优势,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转制在内地完成。”
王璇还透露,韩国的RD2、台湾的“兔将创意”这两年也开始参与到国内大型电影的制作,并且陆续也有了进军内地成立公司的计划。
新浪娱乐连线了国内3D制作领域较为领先的技术公司立方影,据调查得知,该公司也是好莱坞电影《机械战警》在中国内地的转制公司。立方影内部的相关技术负责人,也证实了此说法:“好莱坞很多3D电影的后期,也是在立方影制作的,公司现在尚无法对外宣布,但我们正在操作一个国际大导演的大制作电影,将在今年七月全球上映。”
为什么“特供的3D”是丹-密茨不顾现场失态试图回避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话题总会引起中国人反感,而不是“独享”的兴奋。
立方影的崔晓宇在看待这个问题时说:“以《2012》为例,我认为这部影片的3D效果其实不错,当然并不代表所有观众都看到了较好的效果,这跟影院播放条件也有很大关系。如前所述,不认为是转制技术问题。而就《2012》这个影片本身,更不是受到素材限制影响3D效果。《2012》这部片子有很多适合3D呈现的画面,包括在拍摄之初导演艾默里奇也有过3D制作的考虑。”
在大部分的内地3D影片中,片商只是来赚取票房,却不愿意拿出与之相当的效果。这也让观众有种被假高潮骗了的感受。曾经《2012》3D版本播出后,有网友甚至评论“全影片只有字幕是有特技效果的”;而已经取得票房大卖的《机械战警》,近开头的几分钟需要3D,之后的100分钟观众只感受到3D眼镜的多余。
疯狂的3D
效果差亮度低价格高 中国观众照看不误
只要播放3D版本的电影,大陆的市场就一定会给出丰厚的回报,这种狂热的追逐3D的情绪,在中国市场上的反应最为明显。
台湾威秀影城股份有限公司公关经理李光爵,也告诉新浪娱乐,全球范围内如此狂热爱好3D的,只有中国大陆、中南美洲和俄罗斯市场。欧洲大部分地区、日韩、北美市场都没有那么喜爱3D,并不会如此的对3D买账。李光爵以台湾市场为例,他提到只有像电影《阿凡达》、《少年派》这样的影片,3D版本才会被观众买账,而事实上,市场上3D效果好的电影也没几部,台湾观众就会以价格为导向,不去选择观影。
新浪娱乐也向台湾娱乐记者H了解情况,H也基本认同李光爵的观点:“在台湾,一般2D的电影票是300块新台币,但是3D版本就要500块,几乎翻了一倍,可是普遍来说3D效果也未见得好,这样就根本不会看3D,只要能看普通版本就好了。”天工异彩的王璇对新浪说:“放眼整个亚洲地区,只有中国人对于3D是最热衷的,韩国和日本对于立体的追逐没有这么强烈。美国电影人深深发现了中国人及市场的这一特性,选择特供投其所好。”同时他也认为:“这没什么不好,毕竟电影归根到底,就是艺术属性小于商业属性的商品。”
崔晓宇认为,在此之前包括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对3D版本电影的市场需求并不大。直到《画皮 II》的票房成功后,3D转制市场才开始快速发展。他认为:“如果非要找出原因,我认为具有3D效果的影片更能形成大制作的感觉,这也是一种事实:毕竟作得起3D。而就目前来讲,观影文化主要集中在对大片的追捧。”
他还强调:“但有一点,国内观众其实更有理由反感某些3D体验,因为很多影院的放映条件相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差很多。低劣的3D播放条件和3D制作/转制都会造成观众对3D兴趣的减少,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服务态度。”
除了非理性的狂热外,内地分账大片的制度也在另一侧面,鼓励了3D影片的投放量。在进口大片新增的14部配额中,对此14部影片的要求为仅是3D或IMAX版本,3D转制的成本如前所述,算来算去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也会让片方加大力度在中国市场投入3D影片。
崔晓宇也说:“市场需求和相应的政策使有3D版的影片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有很多市场和地区对3D的兴趣相对较高,但是作为世界市场第二大票仓,中国对3D的兴趣是国外影片忽略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