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周,音乐剧的经典之作《猫》将在上海首演,5月份开始将在北京进行72场的超长演出,在这个春天,中国人与音乐剧开始了一场初恋。
从去年起,两股音乐剧势力开始为音乐剧预热。《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的引进带动了演出商的热情并真正形成了一批音乐剧观众。另一方面,有关原创性的音乐剧也处于火热的筹备期,音乐剧被广泛地当做一种未来最有商业潜力的演出形式。甚至连中央电视
台的春节晚会也做了一个“迷你音乐剧”。
就中国的这一轮音乐剧热,一些专家认为有几种模式。
引进外国演出团体来京进行经典剧目的演出是最可行的。它的意义在于这种演出能起到一种初期的带动作用,比如,交响乐、芭蕾舞热都是由世界级院团演出经典作品形成的。但这种演出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主要是外国剧团的演出无法解决语言问题,这对于要演出上百场、乃至几百场,几年才能获得收益的音乐剧来说是一大障碍,而且,这样的演出造成短期轰动容易,而进行长期演出就成本太高了。
另一种模式是创作原创的音乐剧作品,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昂贵的版权费用,还可以解决语言问题。但是,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的创作,同时,还意味着一整套现代的商业营销与管理。在这两个方面,我们都没有经验与自信心。目前,不少人都准备在这一领域大干一场,但由于自身认识与能力的不足,大多数作品在艺术水准和商业收益上都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种模式是建立自己的剧团,用中国演员演出经典的音乐剧作品。这是日本四季剧团的一种成功模式。日本四季剧团由话剧转向音乐剧,1983年推出《猫》后一举突破了日本音乐剧只能演出几十场的瓶颈。目前该剧已演出20年,6000多场。四季剧团在日本拥有8个专属剧场,每年演出2000多场,年营业额200亿日元(14亿人民币),这是欧美之外最成功的音乐剧经营模式。建立自己的剧团与剧场是一项投资庞大与复杂的工作,但如果是实现音乐剧真正的良性化发展和获取最终的商业效益,这种模式又是一种必然。不过,在剧团体制、投资规模、经营方式、演员培养,制作技术等问题都会面临种种挑战和现实困境。
在这个春天,音乐剧即使不是招财猫,至少它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在这场初恋式的接触中,会有美妙的春意,也会有春天的附属品———沙尘暴。热情永远有超越现实的泡沫成分的,但是,在这轮音乐剧热之后我们会获得一次实际的经验与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