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北京的各大院团、剧场纷纷上演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红色题材文艺演出。据悉,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排演的革命历史题材三幕多媒体原创歌剧《八女投江》的排演工作也进入了后期的排演阶段。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剧的排演进程和相关情况,该剧导演李稻川对该剧的排练进程做了
简单介绍,但对于剧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作曲方面的介绍,李稻川导演仍留有悬念,让大家到剧场去感受。该剧的导演李稻川曾执导过歌剧《原野》、《楚霸王》、《杨贵妃》、《卡门》、《弄臣》、《小红帽》等中外歌剧、音乐剧,她曾作为中方艺术顾问赴美与华盛顿歌剧院共同推出歌剧《原野》(美国版),大获成功.(被称为“震撼西方舞台的第一部中国歌剧”)。
据李稻川介绍,到目前为止,该剧的整个排练基本上已经完成,但由于歌剧是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需要舞台、灯光、布景、服装、音响的相互配合,这次演出不用乐队,而是之前乐队在录音棚内录制成音响,节省巡演过程中的资源,所以后期的配合还需要下很大功夫!
记者:“八女投江”的事迹已经有电影、戏曲、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过,这次用歌剧的形式展现八女投江的故事,会不会给观众在情感上带来特殊的震撼力?该剧的主要定位是什么?
李稻川:我觉得歌剧应该更具震撼力,因为交响乐在观众的心灵和情感方面更具吸引力,歌剧更注重用音乐表现人的情感。剧中,柔弱的女人被推入残酷的战争,她们被迫拿起刀枪,用生命的代价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该剧主要在人性方面进行挖掘,展现八个女人在死之前,对人生的留恋,但又不是一种悲悲切切的感情,而是用真情去感动观众,让大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惨烈!
记者:金湘老师在这次《八女投江》的音乐创作上有哪些创新?或者说有哪些新的元素加入?
李稻川:该剧在音乐创作上,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将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相融合,例如,剧中冷云就是美声唱法,胡秀芝就是通俗唱法,小王就是民族唱法。这样安排角色,人物形象鲜明,观众容易区分,易于接受。虽然有多个演员表演同一个角色,但除了演员本身的外貌差异,角色应有的特征和情感是一样的。
记者:歌剧《八女投江》的表现手法将运用多媒体与舞台相结合,多媒体在舞台上具体是怎么运用的?一些大的战争场面怎样在舞台上展现?
李稻川:该剧主要的是运用多媒体让歌剧演员走上银幕,但这只是一次尝试,成功与否还是个未知数。剧中大的战争场面都用大屏幕展示或者与电影资料相结合,因为在歌剧舞台上展现大的战争场面并不是歌剧的长处,但是体现战争又不能没有战争的场面,所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放映的电影资料和战争场面与舞台表演相融合,让歌剧演员走上银幕与舞台上表演的演员相沟通这在歌剧史上是第一次。
记者:除了多媒体的运用,舞台设计还有什么特点?
李稻川:在舞美设计上注重简洁,主要以40棵白桦树为主,白桦树可以在舞台上根据需要移动,形成一个白桦树林,在整个剧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白桦树会给人一种女性的柔美圣洁之感,也不乏挺拔的气节,对表现八个女性形象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