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理查三世》遭遇尴尬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23日11:55 北京日报
林兆华的《理查三世》终于在上周六揭去了神秘的面纱。这部被标榜为“专为国际戏剧节度身定做的大师之作”并没有引起人们预期的轰动,相反,长久以来关于形式与内容的问题在这部戏里引起了更激烈的争论。肯定的人认为,经过长期的探索,林兆华终于找到了一条内容与形式深入结合的方式,形式开始成为表达内容的手段。否定的人则认为,内容看不懂,形式不新颖,那些貌似深刻的东西让人反感,甚至有愚弄观众之嫌。而与圈内热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圈外普通观众的冷淡。据悉,《理查三世》前几场的售票情况都不太好,每晚首都剧场里的上座虽然在九成以上,但真正买票进来的不足1/3。
柏林艺术节艺术总监韦伯看完《理查三世》后异常兴奋,他说:“这个戏给人的感觉是形式感强烈并具有冲击力,整个舞台简洁、干净,音乐和多媒体的设计非常独特,这样的戏欧洲观众接受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欧洲观众对整个戏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们要看的就是导演如何用新的方法表现。”
先锋派导演李六乙认为,《理查三世》对舞台的贡献至少有两点:一是它改变了人们对外国戏剧的传统印象,从演出样式到思想内容拉近了观众与外国戏剧的距离,原来外国戏也可以这样演。二是创造一种新的表演方式,从《茶馆》以来,林兆华一直在追求一种无表演的表演方式,这种表演表面上是生活化、纯自然、非常放松的,但它同时要符合戏剧的内在要求,这种跳进跳出的表演方式与纯体验的表演方式相比,其实是非常难的。
一位搞舞美设计的年轻人则对《理查三世》不以为然,他说:“该剧在形式上没有取得什么突破,现在舞台上所用的这些影像、调度在十几年前就出现了,并且在时装、美术等各个领域屡见不鲜。比起同题材的电影来,话剧带给人的震撼显然不够,这也是这出戏最致命的。”
普通观众对《理查三世》的冷淡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外国话剧在北京的市场本来就不大,再加上反传统的现代创作,就将观众的范围划得更小了。
《理查三世》倾注了林兆华大量的心血,他在64岁之际自己掏出几十万元排就《理查三世》,完成艺术上的又一次追求,其精神令人敬佩。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出戏,他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让《理查三世》在大剧场连演十场。然而,流派也好,创新也罢,对于目前尚为数不多肯掏腰包买票看话剧的观众来说,都还十分遥远,人们走进剧场多是为了得到精神的愉悦,而不是上一堂戏剧培训课。因此,《理查三世》在票房遭遇的尴尬也就在所难免了。(本报记者 贾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