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意大利艺术喜剧”手法来创作的《桃花源》,和赖声川导演所主导的即兴创作有点不同,基本上这出戏都是由导演和演员慢慢摸索出来的,饰演老陶的李立群及演出袁老板的顾宝明本都是戏剧高手,于是导演便设定一些状况如戏中那个永远也打不开的酒瓶,老陶看着白袍男女在晾被单 ... 让演员自己想办法做到,不断地磨戏的结果,最后发展得十分细腻精致。
剧中瑰丽的色彩与《暗恋》的暗色调成强烈的反比,荒谬嘻闹的人生境遇与伤感怅然的结局更深深的讽刺了台湾这混乱与干扰的环境,也统合了观众许多生活中的乱象,重创一个新秩序。
其实《暗恋》这出舞台剧的题材在赖声川导演心中已蕴育许多,赖声川导演的大舅得了癌症,剩下时日不多,而他的二舅、三舅都在大陆,民国七十三年三舅可以到美国和大舅相会,那时他们心中都在想:这是不是最后一面。这就是整出〈暗恋〉的铺局,非常通俗却又非常写实。
而《桃花源》的创作则来自于赖声川导演尝试着以一种不敬的,讽刺的手法来颠覆,改编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想来容易,真正动手时才发现,这个人人歌颂、向往的桃花源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这问题成为日后排演时所卡住的一个瓶颈,导演与演员们甚至找出陶渊明的原文,想自里头寻出一些蛛丝马迹,他们也停下来讨论这个问题,经过因缘际会的情况,终于让他们摸索出来,桃花源中的白袍男女,就是春花和袁老板两人,这是一项极富启示的转变,桃花源自此豁然开朗。
两个剧团因安排错误而共享一个舞台,两出看似全然无关的舞台剧,经过巧妙的安排及细腻的手法,造就了一出悲、喜、古、今交错对照的奇剧。《暗恋》的两岸故事讲明了人对桃花源的向往,《桃花源》则讨论了现在政治、人情的境况,你可以说武陵是大陆,桃花源是台湾,也可以完全相反,这出舞台剧给了观众们极大的思考空间,借着《桃花源》对《暗恋》部分拓展的空间和两者合而为一所具的深切寓意,使《暗恋桃花源》成为一出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舞台剧。
如果说《暗恋桃花源》真如世外桃源那么的令人陶醉沈迷,那么赖声川导演便可以说是对桃花源中的所有事物环境,都了解的巨细靡遗的“桃花源导游”。这位得到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艺术博士,是柏克莱戏剧研究所有史来最高成绩毕业的高材生,以集体即兴创作方式展开他的戏剧创造生涯,一九八五年完成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立刻成了精致艺术与大众文化结合的里程碑,观众纷纷涌进剧场,陶醉在舞台剧所创造的魅力光采中,而他更赋予了《暗恋桃花源》的灵魂,该剧创造了舞台剧历史的高峰︰在各地公演的风评极佳,甚至在较偏僻的南投演出时,还有人清早六点就排队买票,导演徐克,施南生夫妇连续看两次《暗恋桃花源》都感动落泪,《暗恋桃花源》剧所旋起的舞台剧风潮及受欢迎的程度由此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