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丫的辉煌与寥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16:01  新世纪周刊

  艺名叫“石丫”的她,见证着传统二人转当年的辉煌,和今天的寥落

  本刊记者 张邦松

  和平大戏院艺术学校的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并无区别,实际上,它就是众多学生宿舍中的一间。当然,教师的住宿条件是比学生要宽松的,石秀琴的宿舍放了四张上下铺的铁架子床,每位老师一张。与石秀琴同住的是两位非常年轻的老师,一男一女,他们是演二人转的搭档,也是夫妻。

  见到石秀琴时,正是和平大戏院艺术学校的开饭时间,菜是学校食堂打的,共有三个:粉条、茄子和西红柿鸡蛋。

  63岁的石秀琴现在的身份是和平大戏院艺术学校的老师。年轻时,她在长春二人转演艺圈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也像现在那些二人转明星一样,有很多戏迷。“就是我现在到农村去,那里的百姓还特别认我,跟我说,石老师,再给我们唱一段吧。”石秀琴说话时眼神中绽放着一种异样的光彩,一种艺人特有的满足感很清晰地写在脸上。

  江湖艺路

  石秀琴出生在长春市兴隆山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个乡的党委书记。当时东北农村经常会有二人转团体下乡演出,石秀琴的父亲就负责乡里的接待工作。每次有演出,父亲都会带上她。每次演出,石秀琴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前排,仰着脸聚精会神地看演员的演出。她并不理解其中的剧情,但看多了之后,她居然能非常逼真地模仿其中的很多唱段和动作,她能把《蓝桥》、《西厢》、《梁赛金擀面》等等一段段戏唱得有板有眼,这成为当时乡里的一个奇谈。

  小学三年级,也就是石秀琴12岁那年,长春搞了一个农民二人转汇演,石秀琴得了一等奖。她的天分被当时搞二人转研究的王兆一发现,于是把她调入了长春地方戏队,师从二人转大师李青山。15岁时,石秀琴已经成为这个队里的台柱子。

  今年已经85岁的王兆一仍对石秀琴非常欣赏:“她是难得一见的演员,悟性很高。”

  1961年,石秀琴被抽调到吉林省艺术团,由于经常下乡演出,石秀琴的名声渐渐大了起来,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艺名叫“石丫”的小姑娘。然而,造化弄人,1963年一次练功时,石秀琴的腿不幸严重摔伤。“时间长了腿还好不了,后来就退团了。”这或许是石秀琴最黯淡的一段时光。

  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她的腿伤好了。她又可以登上舞台了。1964年,在李青山的推荐下,她来到了公主岭地方戏实验剧团。可好景不长,没有多久,文化迎来漫长的寒冬。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石丫从此离开了剧团。她回到了家里,这一呆就是10年。

  文革过后,石秀琴和丈夫自己组织了一个10人规模的二人转剧团,走乡串户,“农忙的时候回家种地,忙完了再出来,两边都不耽误。”石秀琴说。

  那时候下乡演出,走百八十里地是常事。除了二人转演出服装、道具,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都得自己背着。去农村演出,出场费是20元,10个人分。“开始的时候,一天就能赚两三块钱,有的时候就能挣一块钱,也下去演出。”石秀琴说。

  我问她,刘老根大舞台很多二人转演员现在都开五六十万的车了,你整了大半辈子二人转,仍然这么窘迫,你遗憾吗?

  “遗憾,我还生气,真是太生气了。好的年代我都没有赶上,我们那时候付出多大,到农村去演出,得四个小时。一个人上台是一个小时,一个人唱一个小时的二人转,后边还得唱一个大拉场戏,一天才能挣几块钱。人家现在一次唱三十分钟或者是二十分钟、十分钟就到点,唱完了这出戏,好几百块钱拿到手了。”

  1986年石秀琴把她的剧团拉到了长春,在长春胜利公园建起了露天的二人转剧场。石秀琴的剧场特别受欢迎,很多人甚至坐着拖拉机从乡下赶来看戏。观众最多的时候每场竟达四百多人,就是少的时候也有二三百人,为满足观众,剧场里一天演出七出二人转,人歇场不歇,保证每个观众过足戏瘾。

  “经常演出完,就有一些老板来找我,说你把大棚子撤了,你俩要不整班了,就到我那剧场去。”石秀琴说。石秀琴回绝了这些邀请。这倒不是因为她清高,当时长春还没有和平大戏院、东北风这样的大剧团,石秀琴虽然是草台班子,但在长春的影响力却非一般的剧团可比。

  露天剧场一办就是10年,石秀琴的剧场甚至已经成为胜利公园的一道风景。然而,1990年代初期,由于公园动迁,客流大量减少,石秀琴的露天剧场观众也不可避免地减少了。虽说每天一些老戏迷准时来到剧场看戏,但收入已难以满足剧场开支,到了1996年未,石丫忍痛关闭了露天剧场。

  关闭剧场后,石秀琴和她丈夫开始了走穴生涯。这段日子,石秀琴并不得志,因为当时的二人转演出市场已经变得相当混乱,脏口风行,传统的二人转渐渐失去了市场。但石秀琴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坚持,“我只唱传统的二人转,这点到哪里都一样。”

  艰辛的传播者

  经过几年并不成功的走穴演出,2000年,石秀琴和丈夫回到了兴隆山的家中。

  “年纪也渐渐大了,没人愿意再看你这张脸,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愿意看。”石秀琴有二人转演员特有的幽默感和自嘲精神。她经常跟学校的年轻老师开玩笑,说别看我老了,你要从背面看还是风调雨顺的,你要正面一看啊——颗粒无收。

  也许是由于对传统二人转失势不服气,回家之后的石秀琴萌生了收学生的念头,专门教最传统的二人转。“不想眼睁睁看着二人转就这么失传了。”

  这个学员班很快就办了起来,20多个附近的农村孩子投到了她的门下。“当时也没经验,2000块钱包吃包住,你说挣不挣钱?”

  2003年,为了能给学员班的孩子创造一些演出机会,让周围的乡亲能看到最传统的二人转,石秀琴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小剧场。这个小剧场的特别之处是,门票只要1元。和大多数二人转剧场一样,这个非正式小剧场每天都有演出,而且观众非常踊跃,每天都有五六十人来看,多的时候能超过百人。“很多乡亲都主动跟我提出,让我把票价涨上去,我没有,就这么着建一个小剧场,给孩子们锻炼演出。”石秀琴说。现在石秀琴的很多学生都已经在外面独立演出了。

  但这个与市场脱轨的剧团终究还是没能坚持下去,2008年,由于入不敷出,石秀琴不得已关闭她的一元钱小剧场,接受了和平大戏院总经理徐凯泉的邀请,来他的艺校任教。

  她曾经想过再组织一个剧团,专门唱传统戏。“我就是试试,看看我这个专门唱传统二人转能不能吃得开,能不能适应得了,我宁可不挣钱,找几副架(两个二人转演员为一副架),能挣多少钱都给他们。但是我找不着那样的演员,他们在剧场能挣三百两百的,到我这儿能挣出那些钱来吗?我害怕。”

  “如果倒退五年,我会再试一下。”六十多岁的石秀琴仍心有不甘。

  像所有热爱自己行当的艺人一样,有一天不能站在舞台上时,她会倍感失落。对于石秀琴,这种失落感更加强烈,因为,现在属于她的舞台都不存在了。“有时候我去剧场,一些老观众能认出我来,就会私下议论,这就是那个谁啊,她年轻时候唱二人转唱得可好了,我又会有上台的冲动。但是完了又一想呢,哎呀,现在我自己都不乐意照镜子了,何况现在观众口味那么高,人家能看我吗?要是唱,我说你们谁也别看我脸,你们把脸转过去,谁也别瞅我,你就听我的声音,我说你一点也看不出来我这么大的年龄。”

  “现在我还有个机会,(和平)大戏院的老总让我把我这点传统的艺术,往下给传传,传到什么程度就算到什么程度。”说到这儿,蜷缩在铁架床一角的石秀琴,脸上突然没有了表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8364;

更多关于 小沈阳 赵本山 二人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