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戏教授张先:
我感觉到青年戏剧节比去年有很大的进步,整体的水平都很高,这个高我说的不是专业方面让人很满意,这是大家态度很好,这一点是很重要、很重要,我看了很多戏,像《梦剧》,像《昨夜的双拥录》、《将话剧进行到底》,我觉得大家参与到这个活动的时候,抛弃了很多过去的江湖气。大家严肃认真地在弄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而且体现出来的状态,的确就好的多,也会形成一种口碑。
我是觉得我们青年人的创作,我们这些舞台上不管导演这种创作呢,思维上一点不弱于他们,真是这样,这点并没有说比不上他们。但是有一点,除了演出的这些人员,其他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水平就差了很多,我不是说别的部门,是因为戏剧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东西,一个部门的怠惰或者说放松,就使整个演出突然就出了一个大毛病,这是下次演出细节真是希望好好注意的。另外还有一点小小的不满,我们正式演出的剧目,我觉得都很认真,有一定质量,就说对剧本朗读部分的作品不太满意,其实朗读部分没有演出的负担,就应该在剧本上要求得更有特点一些。
宽度文化创办人之一高伟:这届青戏节,我个人觉得整体上确实挺开眼界的,但是我有一点觉得他不太足的地方,可能在编排上有一些问题,因为22个戏,前面的4、5个戏都是相对小众化一点的戏,就造成了很多在这个青戏节没开幕之前,很多人是巴望着要看青戏节的,甚至去年看过的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打算,但当他突然看到前几部戏之后,就突然觉得不会这届青戏节都是这样的戏吧,突然丧失了对后边戏的一种渴望,这确实是一个事实,编排上有一点点问题。
其实我在想,现在这个阶段呢,因为有网络这样的平台,我觉得讲真话的勇气很容易就可以有,但现在最弱的地方,恰恰是各种剧作创作者胸怀到底有多少。有人提到剧本朗读单位的时候,出现观众微笑不发言,但是你会发现到最后,还会有观众会发言,后犯劲那种感觉会比较多。我觉得这里边很大一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观众本身在戏剧生产到最后整个消费的过程里边,是属于最后一个阶段的。而且他从心里地位的感到上来讲是在下方的,所以我觉得沟通应该是从上往下进行会更顺畅,指望观众从下往上主动巴结着艺术工作者们来沟通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件事情不太现实。
《张纯如》这个戏完了以后,评论是比较多的,而且争议是两极化的,比较大。至少张春如的剧组一直是比较坦然的,包括对待反对的声音是比较坦然的,后来林寒自己在上面写了一篇东西,我当时特感动的东西,终于有一个剧组不匿名的情况下,用于在上面表达一个意见,在尝试和观众做一个直面的交流。崔一佳 策划并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