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走出去”缺渠道
无论是京剧,还是杂技,它们作为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必然要面临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曾担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杂技团团长。他对“走出去”深有体会。在接受新浪娱乐对话时,李恩杰院长从文化企业操作的角度谈到了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时遇到的困难缺渠道、缺承担风险的能力。
文化企业“走出去”缺渠道缺承担风险能力
新浪娱乐:实施文化“走出去”,院团要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李恩杰:对现在转制以后的文化企业,“走出去”渠道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一些长期做对外演出的文化公司两头吃,把剩余价值全拿走了,影响我们企业的发展。
第二就是院团缺乏国际市场的运作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多数情况都是想让国外承接方包揽吃、住、行、演出费,做到旱涝保收。
第三,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市场化的一个初级阶段,需要政府在资金上面更多的给予企业支持。但资金的来源渠道也不明确,没有出台扶持依据,“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四处撞运气找资金支持,这种状况让这个运作没有底。
国外演出扶持金竟被纳入“三公经费”?
新浪娱乐:你担任过北京市文化局领导,目前也是文化企业领导,你怎么看“文化贸易中,不是政府做得越多越好”这个说法?
李恩杰:我们今天从文化贸易的角度,还是应该强调以一种正常的状态进入市场。我希望政府举办的大型的文化推广的活动少来点,因为确实影响市场。政府搞的东西非常有规模,有气势,集中了大量财力物力。但把观众胃口吊起来了,其它小规模的演出、单个院团的演出想走出去就不行了。
我最近突然发现,北京市把文艺团体去国外演出扶持资金,纳入了三公经费(政府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三项)管理。我不知道全国是不是这样。现在不是控制三公经费吗?因公出国是要控制的,我们文化走出去是要支持的,从政策层面我觉得现在需要理清。
新浪娱乐:京剧和杂技作为中国特色文化,这二者面临的问题有何异同?
李恩杰:京剧和杂技进入国际市场是比较早的,机会应该说也比较多。对于外国观众,杂技更容易看懂。演出商真正在京剧上挣钱不多,在杂技上挣钱多,所以现在咱们杂技的出口机会比较多,京剧现在机会越来越少。但国际的杂技市场已经进入了恶性循环,文化公司靠压低我们自己的价格往外推,实际上把中国杂技挤到了低端市场。
重新打造梨园剧场 九大头牌率军全球巡演
新浪娱乐:北京京剧院在文化贸易这方面有什么新的尝试?
李恩杰:北京京剧院在北京前门饭店有一个梨园剧场,被旅游局评为中国级的重点旅游项目。这里长期演短武戏,接待旅游客人。演了22年,被评为中国级的重点旅游项目,这样一个窗口性的演出,居然没有人看完演出联系我们“走出去”演出。所以我们想把这个阵地重新打造,在7月15日重新推出。这算是一个推动京剧推动咱们演艺团队走向国际市场的一种尝试吧。
新浪娱乐:具体要怎么做?
李恩杰:我想在开头做一个有震撼力、有吸引力的短片,简单介绍京剧,让游客有新鲜感,了解这个京剧是怎么一回事,紧接着演什么。台上演出要选“漂亮”的,例如:将《贵妃醉酒》,《四郎探母》、《三岔口》等片段组合起来。
新浪娱乐:除了在京的驻场演出,还有其它国外巡演计划吗?
李恩杰:有。7月2日我们会在北大举行全球巡演启动仪式。集中北京京剧院当红的“九大头牌”和京剧院旗下三个团,在全球50个城市巡演至少200场。做出规模来,做出点声响来。有文化方面的跨国公司在帮助我们运作,但200场完全靠市场也不行,有些场次也会与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结合起来。
(责编: pp)